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科差

科差

科税、差役。

☚ 得采   奢遮 ☛

科差

 也叫“差科”、“差税”。是对民众财物或力役的征发。名称见于唐朝,经宋朝至元朝,成为赋税项目,以户为课税对象。元朝在中原地区征收丝料、包银、俸钞,在江南地区征收户钞、包银。以户为单位课丝、课银、课钞或课丝银。元朝将中原地区的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户”、“协济户”四等;在四个户等中,除“交参户”外,在其他三个户等中又分为若干等,负担各不相同,如“元管户”中又分五个等级,其中的“丝银全科系官户”纳丝1斤6两4钱,包银4两;“全科系官五户丝户”纳系官丝1斤,五户丝6两4钱,包银4两;“减半科户”纳系官丝8两,五户丝3两2钱;“止纳系官丝户”上都兴隆西京等路,每户纳丝1斤,大都以南各路,每户纳丝1斤6两4钱;“止纳系官五户丝户”纳系官丝1斤,五户丝6两4钱。

科差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科差

 元朝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1)丝料,窝阔台汗八年(1236)实行“五户丝”制,规定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官;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投下本位。忽必烈建国后,改行“二五户丝法”,即每二户出丝二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二斤输于本投下,合计每户每年出丝料一斤六两四钱,称为二五户丝,其中交给各投下的称为五户丝。丝料负担大为增加。(2)包银,蒙哥统治时期正式定为税目。1251年,蒙古国定汉地包银为每户六两,后改为四两,并许一半折输他物。忽必烈即汗位后,推行钞法,包银改为以钞输纳,凡当差户为包银钞四两,较前减轻了一半。投下户的包银原由本投下与官府分取,至元初年整顿后,包银全归朝廷。各种户计的负担也有不同,在元管户中有只纳丝而不课包银的“只纳系官丝户”、“只纳系官五户丝户”和“减半科户”等。延祐七年(1320),于江南征收包银,每户银二两,折合至元钞十贯。至治二年(1322)停征。(3)俸钞,忽必烈即位后,定官吏俸禄,至元四年(1267),令缴纳包银的民户每四两增纳中统钞一两,称为俸钞,专作官吏俸禄。因俸钞实为包银的一部分,故史书记载只说科差包括丝料、包银两项。负担科差的主要是民户、还有医户、猎户等。军、站、僧、道、儒等户免征。各类户所征科差的额数只是一个平均数,实际上则是按各户贫富不等,户等高低而分别摊派不同的数额。窝阔台汗八年曾宣布“依仿唐租庸调之法”,制定赋税制度。元代北方的赋税制度与前代的租庸调制是有密切关系的,科差就是庸调的继续,但唐代租庸调以丁为本,元代科差则以户为本,且收丝不收布,反映了元代北方家庭养蚕业的发达。
科差

科差

税种名。元代按户征收丝料和包银称科差。《元史·食货志一》: “科差: 科差之名有2: 曰丝料,曰包银。其法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丝料之法,太宗丙申年 (公元1236年) 始行之。每2户出丝1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 5户出丝1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本位。包银之法,宪宗乙卯年 (公元1255年) 始定之。初汉民科纳包银6两,至是止征4两,2两输银,2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逮及世祖,而其制益详。”

☚ 考夫屋   课役 ☛

科差

又称“差科”、“差税”。中国封建政府对民户财物或劳役的征课。名称起于唐。宋科差,大部分由役钱转化。到元成为赋税项目,极其混乱,前期和后期,中原和江南都不相同。元并吞南宋以前,向中原民户所征赋税有地、丁、户(丝料)、包银、俸钞五种。灭宋后,科差并未全废,且有各种力役和职役。明虽废除元科差名目,但实质上仍然存在。

科差

科差

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

☚ 市调   经总制钱 ☛

科差

元朝赋税名目。《元史·食货志》:“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又有俸钞之科”,共3项。对象是民户,其他诸色户不征。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户籍科差条例,按各户户等高下摊派不同数额,以三等九甲为差,诸科差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又有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之分。二年,又定科差之期:丝科限八月,包银初限九月,中限十月,末限十二月。三年,又命丝科不过七月,包银不过九月。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诸差税皆由司县正官监视人吏置局均科,布示于民。参见“丝科”、“包银”、“俸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