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科尔伯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科尔伯格美国心理学家,以提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而闻名。生于1927年,卒于1987年。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1961年在耶鲁大学任教,1962~1968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68~1987年在哈佛大学任教授。1974年在哈佛大学建立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道德发展的哲学》(1981)、《道德发展的心理学》(1984)等。他继承了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他用两难法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的研究,把儿童道德概念的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0~9岁,阶段一是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二是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习俗水平(9~15岁,阶段三是以人际和谐为准则,阶段四是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阶段五是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六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1927—1987Ke'erboge,L. Kohlberg,美国心理学家。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以后在该校研究心理学。后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发生兴趣,开始研究儿童和青年的道德问题, 以《10岁至16岁选择和思维的方法的发展》的论文,于1958年获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8年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儿童面向道德秩序的发展:道德思维发展的第一序列》(1963)、《道德性格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发展》(1964)、《认知阶段和学前教育》(1966)、《儿童性别作用概念和态度的认知发展的分析》 (1966) 以及《早期教育: 认知发展的探讨》(1968)等。科尔伯格被誉为认知道德发展教育范围的中心人物。在这个领域中,他几乎进行了30年的研究工作。他所描述的道德思维的六个阶段是很有名的。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奖励的定向、工具——相对论者定向、好孩子定向、“法律和秩序”定向、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定向和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等。50年代末,他设计了一套道德两难问题,为道德发展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 埃里克森 乌申斯基 ☛ 科尔伯格1927~1987Lawrence Kohlberg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建者。生于纽约市的布隆维尔。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任耶鲁大学助理教授。1961~1962年在加州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1962年返回芝加哥大学任教,1965年任副教授。1968年被哈佛大学聘为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教授。一生30多年致力于认知道德发展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权威。主要理论观点与成就: (1)提出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说。把儿童道德发展视为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要素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前提。(2)提出道德发展说。认为个体道德发展要具备逻辑认知(智力水平)和社会角色承担(社会道德观点)两个发展条件。在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观上,既反对先天的成熟论,也反对后天学习论,主张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建构论。(3)提出道德发展的模式。包括三级水平、六个阶段,即前习俗道德水平(服从与惩罚、朴素利己主义等第一、二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好孩子、尊重权威与维护秩序等第三、四阶段)、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普遍道德原则等第五、六阶段)。(4)提出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方法。他将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发展成两难故事法,旨在用情境故事设置道德冲突并提出道德问题,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内心的观念,查明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主要著作有《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发展》(1964)、《道德发展的哲学》 (1981)、《道德发展心理学 》 (1984)、《教育与道德发展》(1986,上述三部书构成《道德发展文集》)、《儿童心理学与儿童教育:认知发展观》(1987)、《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1989)等。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1927—1987Lawrence Kohlberg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生于纽约市的布隆维尔。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任耶鲁大学助教,1964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年任哈佛大学教授、道德发展与教育中心主任。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成熟的标志是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利用两难问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研究。将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种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其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儿童面向道德秩序的发展: 道德思维发展的第一个序列》(1963年)、《道德性格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发展》(1964年)、《认知阶段和学前教育》(1966年)、《儿童的性别角色概念和态度的认知发展分析》(1966年)、《早期教育: 认知发展的探讨》(1968年)。 ☚ 布朗 洛莫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