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结构
指构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知识元素和组分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形式,它表明知识元素在一个整体中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并在科学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科学整体的功能。
科学结构的知识元素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丰富多采,因而就造成了科学结构千差万别。例如,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归纳结构和演绎结构等等。其中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值得特别注意。
所谓科学的宏观结构,是指由科学理论或由它组成的学科、门类作知识单元构成的科学结构。实际上,宏观科学结构也就是科学分类系统。因为各种科学门类、学科群体、学科和科学理论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形式,所以宏观科学结构具有多样性。但在多样性中也体现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可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去考察,在客观方面,各门科学的对象都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而物质和运动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主观方面,即科学实践的目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手段和过程等等把所有科学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贯穿起来。因此,宏观科学结构的形式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它的具体表现就是自然科学的宏观体系结构。
所谓科学的微观结构,是指由科学理论以下的知识元素如概念、定律、命题等相互结合构成的系统,以及这些知识元素自身的结构。因此,科学的微观结构实际上研究的是知识元素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是以科学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判断和推理形成起来的。
按是否包含时间因素,科学结构还可分为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凡是不含有时间因素,科学结构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动的,称为静态结构;相反,包含时间因素,科学结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者,称动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