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科场回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科场回避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相互回避的措施,旨在防止考官舞弊。唐代有别头试,应试者若与考官有亲戚故旧关系者,另派考功员外郎主试。这是科场回避之滥觞。宋代明确规定,凡解试、省试考试官及有关官员之子弟、亲戚、门客,应试时必须回避,另派官设屋考试,即实行别头试。元代规定,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若应避而不自陈者,殿一举,偶与亲姻邻坐而不自陈者,扶出。至清代更加严格,凡乡、会试主考、总裁、同考官子弟,皆不许入场。雍正元年(1723),令帘官子弟应回避者,另立别场考试。乾隆时推及所有应考官员,应避者包括本族五服以内亲,及外姻诸亲,甚至僚婿姨甥,皆要回避。殿试、朝考之阅卷大臣亦不用新贡士之父兄。典用试差、学差、乡会试考官,皆于奉命后,自用红纸大书“回避”二字,加以朱圈,贴于门壁。再用红纸裁为五寸宽、八九尺长条三幅,写明“钦典某科正副考官某年某月某日封”斜糊十字贴于门上,以示关防。 科场回避 科场回避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相互回避的制度,以防考官舞弊。唐时有别头试,应试者若与考官有亲戚故旧关系者,另派考功员外郎别试。这是回避制度之滥觞。宋代明确规定,凡解试、省试,考官及有关官员的子弟、亲戚、门客应试时,考官及有关官员必须回避,另派官设场屋考试,即实行别头试。惟殿试无别头试,因殿试系由皇帝主持,无须避亲。元代规定,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若应避而不自陈者,殿一举,偶与亲姻邻坐而不自陈者,扶出,即取消考试资格。至清代,回避制度更加完备,顺治时,凡乡、会试,主考、总裁、同考官子弟,皆不许入场就试。雍正元年(1723年),令内外帘官子弟应回避者,别派考官另立考场考试。乾隆九年(1744年),仍令回避如顺治之制,凡乡试、会试主考官、同考官、知贡举、监临、监试、提调官之子孙及宗族例行回避,不许入试。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更扩大至受卷、弥封、誊录、对读、收掌等官子弟及近戚亦一体回避。遂成为定制。 ☚ 别头试 座位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