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加工结合
以企业为组织单元,采用新型的产业化组织方式,以产业链延伸为特征,以科技支撑为依托,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制等形式与其他经营实体及农户连成互惠互利的产业纽带,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如河北省迁安市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的组织方式,形成 “山上种树—饲草喂牛 (喂鸡) —粪便发酵 (沼气) —沼肥喷施果树”、“饲草喂鸡 (喂牛) —干粪养蝇蛆—蝇蛆喂鸡—下脚料果树施肥”、“山上种树—枯枝残叶生产菌棒—林间栽种食用菌—市场直销” 的种—养—加工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种—养—加工的优势在于:
❶实行种—养—加工结合能够降低养殖成本。种植业与养殖业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通过对传统农户的扶植再造,让农民从事种—养—加工两业复合型产业。在各自承包的田边地头开展养殖活动,在林地果园中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在稻田里养鸭,在玉米地里放牧养鸡,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组合在一起。农户利用自家耕地 (林地、草地) 种植饲草饲料,降低了种—养—加工两业分离导致的过高交易成本。实行种—养—加工结合,农户把小型规模化养殖活动安排在田间林地,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牲畜粪便就近施入农田,节约运输人工等资源,降低养殖业成本。
❷实行种—养—加工结合,能够提高农户综合收益。农户实行种—养—加工结合,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能够提升农畜产品附加价值。21世纪的消费潮流是绿色,由于消费者为顺应绿色消费潮流,必须培育绿色品牌。种—养—加工结合的生态化饲养方式,为提升附加价值提供品质支撑,为培育健康安全放心农产品品牌提供内涵。农户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经营,能够利用肉蛋奶价格上涨机遇,让粮农通过养殖业获得综合收益,增强农户的经营实力。实行种—养—加工结合,农户可以横跨种—养—加工两业,在市场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如在玉米价跌时,可以利用手中的玉米饲养畜禽,利用当前畜产品行情好的机会提高综合收益。
❸种—养—加工结合,以生态化方式实现低成本防疫。以农户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在田边地头饲养畜禽,在林地草地中饲养畜禽。畜群之间在地域上互相拉开距离,由绿色植物进行间隔。以林地农作物草地等作为天然隔离带,形成天然防疫屏障,进行生态化防疫。农户小型规模化饲养畜禽,缩小了猪禽种群单位数量,群与群之间也拉开距离,能够有效防止疫病集中爆发。由于畜禽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饲养,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比舍饲笼养通风效果好。
❹实行种—养—加工结合,能够实现低成本防治养殖污染。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化的养殖小区,大量集中排放粪便污物,造成局部区域环境过量超载。种—养—加工结合就是把种—养—加工活动结合在每个农户中,结合在每块农田里,结合在每片果园林地中。养殖活动就从农民的庭院里迁移出来,不再污染村庄庭院环境,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畜禽粪便作为肥料,就近施入自家农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形成农业循环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