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韭叶芸香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韭叶芸香草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芸香草(《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基源 为禾本科香茅属植物扭鞘香茅的全草。 原植物 扭鞘香茅Cymbopogon hamatulus(Nees ex Hook.et Arn.)A.Camus(Cymbopogon tortilis(Presl)A.Camus,又名野香茅(《广州植物志》),括花草(广东土名),臭草(《中国经济植物志》)。 历史 《滇南本草》曰:“韭叶云香草,形如兰花,但叶有细白毛,且如韭叶……”。 以上描述符合本种。 形态 多年生有香气的草本植物。秆丛生,直立,高60~100cm,无毛但节被白粉色微小毛茸。 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而反卷呈现其红棕色之内面,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2~5mm,先端钝圆,无毛;叶片线形,长30~55cm,宽4~6mm,扁平,除上面基部有微小毛茸外余均无毛。伪圆锥花序较大而稍密集,狭窄,较复合,长25~35cm;总状花序孪生,叉开,长8~18mm,具3~6节,带红棕色和紫色,其下佛焰苞长12~15mm;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3.5~5mm,基盘具长约0.5mm微毛;第一颖先端微呈裂齿状,具二脊,脊之上部具狭翼,脊间有2~4脉,背部扁平或在下部微呈波皱;第二颖舟形,先端尖,脊上具狭翼,边缘膜质而生小纤毛;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较颖约短1/4;第二外稃极狭,较颖短1/3,顶端二裂;芒从裂齿间伸出,长约7mm,中部膝曲;内稃缺如;雄蕊3枚,花药长1.5~1.8mm。 有柄小穗长3.5~5mm,无芒,其柄被长0.5~1mm的白色柔毛。 花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835页.图782)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越南至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化学】: 含挥发油,油中含甲基丁香酚55%,1-柠檬烯,莰烯,龙脑等。 参考文献 化学学报 1981;增刊:241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滇南本草》:“微寒,辛、微苦。” 功效 解表利湿,芳香健胃,平喘止咳。 主治 风寒暑湿感冒,胃气不和,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❶ 《滇南本草》:“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肝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滇南本草》:“治伤暑霍乱,呕吐水泻,肚腹疼痛,头疼发热怕冷,或中烟瘴,不服水土:韭叶芸香草3g,木瓜2g,苍术3g,陈皮3g,厚朴3g,甘草2g,生姜1片。水煎服。忌油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