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盐 私盐刑名。即违犯国家盐务专卖禁令的行为。《元史·刑法志三》: “诸犯私盐者,杖70,徒2年,财产一半没官,于没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盐货犯界者,减私盐罪1等。提点官禁治不严,初犯笞40,再犯杖80,本司官与总管府官一同归断,3犯闻奏定罪。如监临官及灶户私卖盐者,同私盐法。诸伪造盐引者斩,家产付告人充赏。先觉察者,邻佑不首告,杖100。商贾贩盐,到处不呈引发卖,及盐引数外夹带,盐引不相随,并同私盐法。盐已卖,5日内不赴司县批纳引目,杖60,徒1年,因而转用者同卖私盐法。犯私盐及犯界断后,发盐场充盐夫,带镣居役,役满放还。……诸蒙古人私煮盐者,依常法。诸犯私盐,会赦,家产未入官者,革拨。诸私盐再犯,加等断徒如初犯,3犯杖断同犯,流远,妇人免徒,其博易诸物,不论巨细,科全罪。诸转买私盐食用者,笞57,不用断没之令。诸捕获私盐,止理见发之家,勿听攀指平民。有榷货无犯人,以榷货解官;无榷货,有犯人,勿问。诸巡捕私盐,非承告报明白,不得辄入人家搜检。诸犯私盐,被获拒捕者,断罪流远,因而伤人者,处死。诸巡盐军官,辄受财脱放盐徒者,以枉法计赃论罪,夺所佩符及所受命,罢职不叙。” ☚ 司狱受财纵犯奸囚人在禁疏枷饮酒 私茶 ☛ 私盐 私盐凡未经盐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私制、私运、私销的原盐,或以工、农、牧、渔等免税盐改变用途或出售,以及未经外贸部门许可而由国外输入或对外输出的原盐和再制盐,统称私盐。私盐严重扰乱国家对盐的统一计划管理和价格管理,逃漏国家税收,必须予以查缉和严肃处理。对私盐的生产经营者,除须补税外,还可罚没并处。对情节严重或以暴力抗税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未税盐 资源税 ☛ 私盐官盐的对称。未经官府许可或未照章纳税而产制、运销的食盐。汉武帝时,已分官盐、私盐。五代以后,食盐产销的管制越来越严,逐渐形成固定行盐区域和专商制度。盐利为政府和盐商共同垄断,官盐税重价高,私自偷运、销售食盐,获利甚丰,于是私盐越来越多。清末,贩私形式很多。从其来源可分场私、洋私和邻私;从其贩运可分军私、商私和枭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