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禾髎 禾髎 héliáo 手陽明大腸經穴。在鼻孔外緣直下,與水溝穴相平處。禾,指糧言;髎,意爲孔穴。因口爲納食之官,穴當其際,故名。主治鼻瘡,鼻衄,鼻流清涕,口喎。始見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禾髎,在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三分。”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陽明大腸經》:“禾髎,主治尸厥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塞鼽衄。” 禾髎经穴名。代号L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䪼、长频、长髎、长。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翼外缘直下,与水沟穴平齐处。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等。直刺或斜刺0.3~0.5寸。 禾髎héliáo经穴名。代号L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长频、长髎。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孔外缘直下, 与人中穴相平处。主治鼻塞流涕、鼻出血、面神经麻痹。直刺或斜刺0. 3 ~0. 5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