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禹余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禹余粮4270麦冬。古方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尔雅》:虋冬。疏:麦门冬…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麥門冬 > 禹餘糧
禹餘糧  yǔyúliáng

“麥門冬”之别名。

蒒草【同义】总目录


蒒草禹余粮

禹余粮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禹粮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矿石。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甘、涩,寒。入脾、胃、大肠经。涩肠,止血,止带。治虚寒久泻、久痢,便血,崩漏,带下。煎服: 9~15g。主成分为含水三氧化二铁碱式氧化铁及碱式含水氧化铁,并含多量的磷酸盐。

禹余粮yǔyúliáng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禹粮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矿石。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甘、涩, 微寒。入脾、胃、大肠经。涩肠, 止血, 止带。治虚寒性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煎服: 9 ~ 15 克。本品主成分为三氧化二铁, 并含多量的磷酸盐。

禹余粮

禹余粮

禹余粮,又名白余粮,禹粮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矿石。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山西等省。
本品味甘、涩,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能涩肠,止血,固带。主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便血等证。临床用于泻痢经久不止,常与赤石脂同用,如《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伤寒误下后下焦不固,利下不止之证。后世宗此,以为涩肠止泻之要剂。但痢久者正气必虚,故又常与扶正补益药配用,如柯韵伯《伤寒附翼》 中说:“禹余粮、赤石脂能实胃而涩肠,凡下焦虚脱者,以二物为末,参汤调服最效。”若脾胃受伤,乃至肾阳衰惫者,则又宜益气健脾温肾,如《方脉正宗》治老人滑泄气虚者,禹余粮与人参、白术、甘草、补骨脂同用:《澹寮方》治下焦虚寒之滑泄,与干姜、附子、肉豆蔻等配伍。其有久泻久痢而阴伤者,则又当配养阴药,如《临证指南医案》 即载有治泻久伤阴,以禹余粮与熟地同用之例。本品既有入肠止泻之功,又有入营止血之效,主要用于崩漏、便血等下部慢性出血证。如《千金方》治女子漏下,或瘥或剧,常漏不止,属冲任不固者,配乌贼骨、赤石脂、龙骨、牡蛎等固涩冲任之品同用。喻嘉言治一肠风下血,气虚肛脱之患者,以禹余粮配用于人参,白术等补中益气药中; 叶天士治便血而见气阴两虚者,则以本品加用于人参、木瓜、乌梅等益气敛阴药中,都是用其固涩之功。妇女带下,属下元不足,带脉不固者,亦宜本品以固涩之。除与乌贼骨、煅牡蛎等收涩药同用外,并须配合人参、熟地、山药、菟丝子等以固本培元。此外,本品研末外敷,用治皮肤溃疡,有收敛作用。煎服,10~15g。本品性专收涩,暴病实邪,不宜使用。又《本草纲目》载本品有“催生”作用,故孕妇慎服。
实验研究: 本品主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并含多量的磷酸盐。

☚ 赤石脂   石榴皮 ☛

禹余粮

禹余粮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的一种矿石,采挖后去净杂石,研细水飞用。
矿石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大小厚薄均不一致,长10cm左右者多。多呈红黄色或红棕色少有灰黄色。质硬,但易打碎呈粉性。断面显层次,红棕色与黄褐色相间,有时可见湿润的泥浆。无臭,无味。
少阴人药。功能为补脾涩肠止泻。《东医寿世保元》白何首乌理中汤,治太阴病、中暑、暑滞、冷滞、蛔虫、暑泄虚泄等,若与禹余粮配合应用,可治脾虚引起的虚泄。

☚ 代赭石   三七 ☛
000212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