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学堂亦称“求是堂艺局”或“马尾船政学堂”。中国最早建立的一所海军学堂,也是中国最早以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培训军事人才的教育机构。附设于福州船政局。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批准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船政,分造船、驾驶两班,造舰育才。次年,第一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祯在兴建船政的同时,于福州设立“求是堂艺局”。同年冬,艺局迁至马尾,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后两学堂。前学堂聘法国教习,授舰船制造课;后学堂聘英国教习,授驾驶、管轮课。其他课程有算学、格致(包括声、光、化、电知识)、射击、兵操等,并读经史、策论和皇帝的谕训。招考初通英、法文的学生入学,学制5年。毕业后,前学堂学生分往船政各厂任初级监工,后学堂学生经出海操练和考核, 由海军部分配任职。民国二年(1913年),前学堂改为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船政学堂成立40余年,共培养628名各类海军人才,还先后选派4批60多人赴英、法等国留学。福州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海军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刘步蟾等,曾就读于该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又名“求是堂艺局”。清末最早的海军学校。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局为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附设此堂。分前后两堂。前学堂为造船班,学法文、教学、物理、机械学及船体建造等;后学堂为航海班,学英文、数学、驾驶、管轮及地理等。招收十五岁以下“聪颖子弟”入学,学制为五年。光绪三年(1877)开始选派优秀学生分赴英、法两国留学深造。1913年归海军部管辖,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