祳读音sh·en(ˋ),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之忍切,去,震韵。 ❶古代帝王祭天地神的生肉,通“脤”。 上一条: 娠 下一条: 𫔳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供食 > 脤 > 祳 祳 shèn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葷腥 > 祳 祳 shèn 亦作“脤”。亦稱“脤膰”。古代用來祭祀社稷和宗廟的祭肉。《說文·示部》:“祳,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鄭玄注:“脤膰,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之國,同福禄也。”賈公彦疏:“分而言之,則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廟之肉。”《左傳·閔公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於廟,受祳於社。”《穀粱傳·定公十四年》:“脤者何?俎實也。生曰脤,熟曰膰。” 祳shenB58A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时所供奉的生肉,盛在海蚌壳里,祭礼之后赐给同姓诸侯(见《说文解字》)。 祳shèn [书] (古代祭祀用的生肉) raw meat offered as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