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祠部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祠部司官署名。隋始置,为礼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祠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政令。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宋初祠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祠祀享祭之事隶属于太常礼院,而天文漏刻之事又归于司天监,本司只掌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各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剃度受戒文牒。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管官员申请坟寺,僧道帐籍、度牒 、赐紫衣师号、主持教门,祠祭奏告、奉安、祈祷,神庙加封赐额,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等事。司内分五案,所属有主事一人,令史二人,手分九人,贴司七人;度牒库隶属于本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并兼领膳部司。金元六部不分司,不设祠部。明清改称祠祭清吏司,而以祠部为礼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见“祠祭清吏司”。 祠部司官司名。 职源曹魏时有祠部郎之名,但作为礼部所属子司——祠部曹,晚至隋朝才出现,唐朝始有祠部司之名(《晋书·职官志》、《旧唐书·职官志》2《尚书都省》)。 职掌❶宋前期大部职掌为它司所侵,本司仅掌祠祭日期、定休假之令,僧、道名册,发放度牒等事(《职源撮要》)。 编制❶宋前期,设判祠部司事一人为差遣官,由无职事朝官充。吏额有令史四人(《宋会要·职官》13之16《祠部》)。 简称与别名❶祠部。全称应为尚书省礼部祠部司。《佛祖统纪》卷55《僧籍免丁》:“宋太祖敕僧道隶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试经业关祠部。”《合璧后集》卷29《六部门·礼部》:“有四属: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