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经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经节ganglion动物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结的部位。在周围神经上大小和形状不一的膨大部。分感觉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前者又分脑和脊神经节,后者也再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大的神经节呈长形、梭形或不规则、外包致密结缔组织被膜,内有许多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最小的神经节肉眼不能分辨,只含少数神经细胞、表面被膜亦薄。感觉神经节主要是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信息,并传导给中枢,植物性神经节主要参与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 神经节 神经节shenjingjie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 白质 神经核 ☛ 神经节neuroganglion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多个神经细胞体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团,叫神经节。神经节很多,分布亦较广泛。功能亦较复杂,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如某些神经节发生病变临床可有相应的表现或出现某一特有征群。 神经节 神经节神经节是周围神经上的膨大部,大小和形状不一,为神经细胞胞体聚集的部位。神经节的神经细胞称神经节细胞或节细胞。大神经节呈长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外包致密结缔组织的被膜,内有许多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最多有近5万个。最小的神经节肉眼不能辨认,只含少数神经细胞,表面被膜也薄。神经节分脑脊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脑脊神经节位于脊神经后根和某些脑神经上,大多含假单极神经元,前庭耳蜗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参见“神经细胞”条)。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到躯体和内脏的组织,形成神经末梢;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这些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接受和传导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信息。自主神经节与自主神经相连,广泛分布于内脏周围或附近。椎旁神经节在脊柱两侧,由纵行的交感干相连。椎前神经节也名侧副神经节,在围绕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肠系膜神经丛中,有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这些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也称终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表面或器官内,自主神经节的大小和含有的神经细胞数目差别颇大。有些是解剖学上能辨认的有被膜的神经节,有些是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丛,如消化管的壁内神经丛即属此类。另外在心脏、支气管、胰腺和膀胱等器官表面和内部有散在的神经细胞群。自主神经节主要为多极神经元,有髓的节前纤维与它们形成突触,它们的轴突为无髓纤维,称节后纤维,末梢止于心肌、平滑肌和腺,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活动。 脊神经节 1.神经细胞 2.卫星细胞 3.神经纤维 卫星细胞也名被囊细胞或套细胞,细胞扁小,呈梭形或立方形,有片状突起,排成单层,组成包被神经元胞体的被囊(见图),被囊的厚度和组成被囊的卫星细胞的数目与神经元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成正比。每个卫星细胞包被神经元胞体表面约400μm2。细胞核长圆或较扁,染色质较浓密,有一、二个核仁。胞质少,显嗜碱性。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多分布于胞核周围,并有糖原颗粒、微管和细丝。细胞突起彼此接触,相嵌或重叠,接触面有细胞连接。细胞与神经细胞间有20nm的间隙,神经细胞常有小突起凸向卫星细胞。卫星细胞与包被轴突的Schwann细胞相连,二者形态基本相同,都源于神经嵴,是性质相同的细胞。二者外面都有基板。卫星细胞也可围绕神经细胞胞体形成较薄的髓鞘,哺乳类只见于前庭耳蜗神经节。卫星细胞的功能所知不多,可能参与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输送。 自主神经节 这些神经节大小不等。每个神经节外包有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神经节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多极神经元,配布不及脑脊神经节中的规则,细胞间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除这些解剖学上能辨认的神经节外,在一些器官的外面和附近还存在成群或散在的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胞体大小不等,直径约20~60μm。由胞体发出长短不等的树突,有的只数个,最多的可达20个。胞核常位于胞体一侧,圆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少,有明显的核仁。多数细胞有一个细胞核,但也常见双核细胞。胞质中的尼氏体呈细小颗粒。电镜下见细胞内含神经细胞具有的一般细胞器,并常含脂褐素或黑色素,随年龄增多。胞体外包卫星细胞组成的被囊,与脊神经节的基本相同,但多不完整。进入节内的节前纤维多为有髓神经纤维,它们穿过被囊的缺口与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形成突触。神经节细胞发出无髓的节后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的活动。近年见交感神经节中有些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的小细胞,核小,呈长圆形,常聚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位于神经细胞间。这些细胞含丰富的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甲醛蒸气或乙醛酸处理时显强荧光,称小强荧光细胞。它们的功能所知不多,有人认为是中间神经元,但有些细胞似可直接释放单胺入血。已知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大多是去甲肾上腺素,但支配汗腺的是乙酰胆碱;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是乙酰胆碱。 肠神经丛 此丛分布于由食道下段到肛门内括约肌的消化管壁内,成自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感觉纤维和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神经细胞聚集成群,位于神经纤维网丛中。交感纤维主要为发自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的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和脊髓骶神经。感觉纤维来自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此丛主要分布于粘膜下层和肌层的环肌和纵肌层之间。前者称粘膜下神经丛或Meissner神经丛,后者称肠肌神经丛或Auerbach神经丛。 神经细胞大多为多极神经元,大小和形状不一,与自主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形态相似,有多个树突,副交感节前纤维在胞体和树突上形成突触。神经细胞发出无髓的节后纤维,支配平滑肌和腺。关于神经元的类型见解不一,有人认为有二型细胞:Ⅰ型细胞只存在于肠肌丛,为联合神经元;Ⅱ型细胞最多,为运动神经元。也有人认为有双极的感觉神经元。另见有突起的小细胞,称间质细胞,大概是神经胶质细胞。近年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神经纤维除含经典的神经递质外,有些还含生长抑素、胃泌素、缩胆囊素和P物质等,其意义所知很少(参见“突触”条)。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肌肉活动增强,血流和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时的效应与副交感神经相反。 将肠系膜与肠分离,刺激肠腔仍能发生正常的蠕动运动,这表明蠕动是由肠的内在神经实现的。消化管的神经调节有相当高的自主性,外来的神经似对内在的神经起调整作用。有人认为,消化道有内在的感觉神经元在绒毛上皮和腺形成感觉末梢,它的轴突传导神经冲动到运动神经元,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由于此神经丛的结构较复杂并具有较高的自主性,故有人提出“肠神经系”一词,并将它看作是自主神经系的第三部分。 ☚ 神经胶质 神经毡 ☛ 神经节gangl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