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又名神经胶质,是神经系统中除神经细胞以外的另一类细胞。Virchow于1864年首先在人脑组织中发现。当时在显微镜下只见胶质细胞结构均匀而模糊,犹如油灰样粘合材料,把神经细胞粘合在一起,故取名胶质细胞。人脑内胶质细胞约占脑容量的一半,而细胞数目则大大超过神经细胞。胶质细胞亦具有突起,属于多突细胞,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之间是一种缝隙性连接,不形成突触样结构。根据其形态、起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四类。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方法的限制,对胶质细胞的功能知道得不多。直至六十年代初期,发现了能够在体直接观察的标本,即水蛭的中枢性神经节及泥螈视神经内的胶质细胞,对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在经典的神经学中,认为胶质细胞只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组织或间质细胞。目前认为,胶质细胞具有下列功能:
(1) 少突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少突胶质细胞以其含有髓磷脂的胞突膜或胞浆膜包卷轴突,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使轴突与周围组织隔离。有些轴突虽然无髓鞘,但仍有单层少突胶质细胞覆盖。在新生儿的脑组织内,少突胶质细胞较多,当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后,这种胶质细胞的数量便减少。至于周围神经的有髓纤维,其髓鞘由Schwann细胞构成。
(2) 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含结缔组织 (只在小动脉及静脉的周围有少量结缔组织),主要依靠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或互相连接成支架,对神经组织起支持作用。
(3)胶质细胞对神经组织具有营养作用: 据组织学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有大量的突起,其中有些较粗而长,末端膨大形成末足,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其余的突起穿行于神经元之间,附着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可能起血管与神经元之间的物质转运站作用。此外,神经元如与胶质细胞分离,不能在组织培养中长期存活。故认为胶质细胞能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具有营养神经元的作用。但近来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脑内各细胞之间有宽约150~200A的间隙分隔,构成一个间隙系统,容量约为脑总容量的5%,内充细胞间液,是血管与神经元之间物质弥散的最适径路。因此,血管与神经元之间的物质运转,主要是通过这种间隙系统进行的。
(4) 胶质细胞能填充神经元的缺损: 神经元在发育成熟后即失去分裂增殖的能力,胶质细胞则终生保持这种能力。故当神经元由于疾病、缺氧或损伤而死亡时,其邻近的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就大量分裂繁殖,填充因神经元缺损而遗留的空间,形成胶质细胞瘢痕,又称胶质瘤。它常常是引起抽搐暴发的起源,甚至导致癫痫发作。这可能是细胞外K+浓度的正常调节发生了障碍,细胞外液K+增高,使神经元的兴奋性过度增高的结果。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


1. 血管末足 2. 毛细血管 3. 胶质细胞 4. 细胞间隙 5. 神经细胞


(5)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 胶质细胞具有膜电位,其静息膜电位约为89mV,近似于K+的平衡电位,当细胞外K+浓度改变时,胶质细胞的膜电位随之改变,其变化基本符合Nernst方程式。胶质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不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不直接参与神经系统内信息的迅速传递。但是胶质细胞的膜电位能在其邻近神经元兴奋的影响下缓慢去极化,当邻近的神经元反复兴奋时,胶质细胞膜的去极化就更加明显,这种去极化变化可能具有调节细胞外液K+浓度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兴奋过程的维持有一定的关系。
☚ 神经元间联系方式   轴浆运输 ☛
000099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