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栗毛殼 > 栗毛球 栗毛球 lìmáoqiú 栗毛球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栗毛壳、栗刺壳、风栗壳、板栗壳斗。为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的总苞。微甘、涩、平。化痰,散结,解毒。 ❶治百日咳,瘰疬,痰核。煎服: 9~30g。 ❷治丹毒、肿毒。煎水洗。 栗毛球lì máo qiú《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栗(1)。药名。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总苞。 【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 【功用主治】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 ❶《补缺肘后方》:“治丹。” ❷《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❸《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钱至一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