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
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所有的记忆,都可分为纯粹个人的记忆和社会共有的记忆。个人记忆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社会记忆却永久存在。在历史上,人类已经历过两次社会记忆的革命。在原始社会,人类被迫把他们储存的共有记忆和个人记忆放在同一个地方,即储存在部落首长、巫师等人的头脑中,以历史传说、神话等形式在记忆中代代相传,同时以语言、歌咏、舞蹈等娱乐形式、传播形式在众人的社会活动中代代相传。只要这种情形依然存在,社会记忆的范围就必然是有限的。文字、纸、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等这一漫长过程,开始了社会记忆的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的高潮是大规模传播媒介的出现。人类冲破了社会记忆的障碍,千百个图书馆、档案柜、大规模传播媒介,把社会记忆扩展到人的头脑以外,找到了新的储存方法。这种革命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当代人类正向一个完全新的社会记忆阶段跃进。非群体化传播逐步居主导地位,卫星绘制全球地图、各种图书档案计算机化,使将来的人类将获得几乎保持全部文明记录的能力。这不仅仅是记忆量的变化,在原始社会,社会记忆虽然有限,但由于储存在人的头脑中,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充满了活力;当社会记忆主要由人工制品(书籍、报刊、照片、电影等)替代时,它变成了消极静止的东西,实际上是将社会记忆冻结起来了。但当代计算机处理储存数据的能力,使人们有可能要求它思考难以想象的、以前没有想到的事情。这样,就可能出现大量新的理论、思想、观念、艺术见解、技术进展、经济和政治创见等等,社会记忆将重新在一个高层次上变得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