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述

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述

壮族地区社会科学事业于建国后才开始起步,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它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历史和实际问题,使理论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发展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后至1966年,先后建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经济研究所(1959年),广西民族研究所(196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4年)。这一时期的研究活动,主要是对马列原著进行一些注释研究,开展一些经济的和社会的调查,写出论著、论文和普及性读物。二是1966年至1976年,原已建有的研究机构被撤销,研究工作停顿。第三阶段是1977年开始,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科学事业迅速发展。1977年12月,恢复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所并扩建成广西社会科学院,使之成为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随后,民族学、经济学、哲学、历史、语言文学、金融、教育、法学等学科都恢复或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团体并积极开展活动。1984年12月,广西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联合成立,对团结和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具有如下特点:(1)突出了地方性、民族性。研究的内容有民族经济、民族史、中法战争、太平天国史、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新桂系军阀史、左右江革命史、云南文山州和广东连山的革命史、民族文艺等方面。(2)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在经济研究中,物价问题、农村金融问题、财政问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都有论著。“关于扶贫企业化的报告”、“石山地区民族经济开发”等理论的提出,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对壮族地区经济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3)研究领域逐步拓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85年以来,出现了经济法规、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社会学等新学科的研究,形成开展横向联系,促进研究发展繁荣的局面。(4)开始出现国际性的学术交流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民族学研究、东南亚研究、边境贸易研究方面,现已与法国、泰国、美国、波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学者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术探讨。(5)注重社会调查、史料收集和古籍整理,方志编纂初见成效。如广西《史志资料丛书》、云南文山州《文史资料》和广东连山《文史资料》等史料;《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1—6册):宁明、扶绥、大新、天等、上林、柳江等县的新县志,以及《壮语地名选》、《古壮字字典》、《布洛陀经诗》等的出版,便是这方面成绩的主要体现。
在此基础上,随着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从各个领域和多角度对壮族进行系统的研将,逐步建立壮学体系,已成为应时而生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在社会历史、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壮族简史》、《壮族通史》、《忻城莫氏土司史话》、《中国少数民族商品经济研究》、《壮族人口》、《广西近百年货币史》、《壮族文学概论》、《壮族文学史》、《壮族民间文学概观》、《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铜鼓艺术研究》 、《壮剧艺术研究》 、《壮族歌圩研究》、《壮族审美意识探源》、《壮族论稿》、《现代壮族探微》、《古壮字字典》,以及《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中的壮族部分等一批著作,其成就不乏新见解、新水平。同时《广西社会科学》杂志曾辟有“壮族哲学思新研究”专栏,《学术论坛》杂志开设“壮学研究笔谈”栏目,对促进壮学研究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近年来一些壮学研究专家在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如《从语言上看壮、老、泰的历史文化关系》等,亦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壮泰语言比较和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1991年广西壮学学会和广西壮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壮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壮学研究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并开始走向世界,这对推动壮族地区的改革开发和四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壮族地区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据1990年的不完全统计,广西共有社科专业研究人员74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33人,在学术刊物方面,主要有《学术论坛》、《广西民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广西经济研究》、《改革与战略》等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此外广西大学、广西师大和广西民院等的校刊开办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科联还对1978—1990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奖,评出优秀成果奖共1049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67项,三等奖525项,佳作奖248项。

☚ 科学大观   广西通志馆 ☛
000020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