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0世纪初流行于苏联的一种创作方法。1932年10月26日由斯大林先提出,他说:“如果艺术家真实地表现我们的生活,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不能不看到、不能不表现使生活走向社会主义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主义的艺术。这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正式把它写进作家协会的章程,并阐明了它的特点和意义:“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1933年11月,周扬曾在《现代》第4卷第1期上撰文,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作了阐述和评价。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从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创作原则在我国文艺界占有权威性的地位。

☚ 批判现实主义   狂飙突进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2年至1934年苏联文艺界在广泛讨论基础上确定的文学艺术创作方法之一。后来得到其他国家许多作家的赞同和拥护,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
1934年8月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20世纪初,它是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成熟而出现的。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 《母亲》(1906) 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壮丽图景,显示了社会主义理想改造现实的强大力量。十月革命胜利后,相继出现了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法捷耶夫的《毁灭》、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好!》、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第一、二部)。这些作品继承并发展了《母亲》创作中的基本原则,体现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美学特征: 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思想指南,用革命发展和矛盾斗争的观点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及其趋势。要求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为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正面英雄,体现出高度的理想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
自50年代始,苏联文艺界围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展开争论,70年代初意见渐趋一致,指出应反对过去的庸俗化和狭隘性的解释。文艺理论家德·马尔科夫提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看作是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此观点现已为苏联多数作家、批评家所接受。

☚ 阿波罗诗社   牛津派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4年由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法之一。早在19世纪,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希望有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来反映新的时代。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首先注重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面来对待真实。注重描写的客观真实性是一切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却是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面来对待描写的客观真实性。其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家必须以完全自觉的态度来肯定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就是从肯定革命的角度来反映现实。这就要求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要表现理想,即把革命浪漫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注重按社会主义利益要求艺术的倾向性,要求文艺家自觉地担负起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

☚ 百花齐放   形象性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hehui zhuyi xianshi zhuyi

这是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进步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要求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如下特征:
❶要求以高度的自觉性,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反映现实。真实性是一切进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共同的要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点在于,它在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绘现实生活时,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并能全面深刻地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运用这种创作方法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去观察、分析、把握社会生活现象,预见其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所具有的真实性是以往任何创作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❷要求以辩证的发展观,在革命理想的照耀下去反映现实的革命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同于批判现实主义,它不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到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因而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这种创作方法不带任何悲观主义情绪,对革命的发展充满乐观态度,并且通过对现实革命进程的真实把握使作品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虽然也写了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挫折和失败,但整部作品却让人产生昂扬斗志,让人更加向往未来。
❸要求以自觉的党性,用社会主义精神去教育和鼓舞劳动人民。这种创作方法是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的,它要求作家要以党性原则出发,把用革命思想教育和鼓舞劳动人民看做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就是,在文学创作中要通过真实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使人民坚定革命信心,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

☚ 批判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创作方法之一。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作家协会章程正式提出并规定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被公认为奠基作。1954年苏联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作了根本性修改,删去了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和改造劳动人民这一内容。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方法。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所下的定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以现实的革命发展史真实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持续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于俄国1905年革命之后。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 《母亲》 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文学中涌现出大批具有共同理想艺术倾向的作家,如绥拉菲莫维奇、富尔曼诺夫、革拉特可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潘菲洛夫、阿·托尔斯泰、列昂诺夫、费定等人。他们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力求对现实事件作出全面的、历史的描写,对新生事物加以热情的崇赞,形成了前苏联文学中的主流。高尔基和这些作家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世界文学,特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经验,提出了新时代、新形势之下的创作方法问题。
高尔基首先提出革命浪漫主义这个口号,后来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最后在1932年接受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名字。它的基本思想原则:
❶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
❷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党性就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全心全意为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❸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正面人物的新的形象,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是理想和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达到的现实之间的统一。
1959年前苏联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作协章程重新肯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章程规定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文学久经考验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

☚ 唯美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0世纪初在俄国形成,后来在苏联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的文学艺术创作方法。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力量出现在政治舞台,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也迅速成长。特别是1905年革命后,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原则,更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月革命后许多作家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学作品。20年代末,一些无产阶级作家就积极地从理论上探索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高尔基探讨如何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用更鲜明的色彩来描写英雄的现代生活,并用更崇高更适当的语调来表达它。作家们经过多年研讨,在1932年筹备成立全苏作家协会的筹备委员会上,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问题。1934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正式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进作家协会的章程:“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点,就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真实地描绘发展中的现实生活。它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精神:对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旧世界的否定,对美好的、社会平等的新生活的向往。它要创造出全新的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正面人物,所以它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是完全忠实于现实的。但同时它又把现实理解为一种发展,一种在对立物的不断斗争中进行的运动。此外,它也具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它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广泛的创作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框框。有的作家提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看作是原则上新的美学体系,是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地开放的体系。但也有作家不同意这种提法。关于这一创作方法,几十年来在苏联进行了不断的争论。在60年代就曾有两次规模较大的讨论。有人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否是唯一的创作方法的问题。有人肯定,有人否定。70年代又开展了讨论。直到1987年6月召开的文艺评论和文艺学委员会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会议上,也还存在着争论。不过,多数人还是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有待完善,过时的概念必须扬弃,“现代人”和“现代生活”的概念值得深入研究,但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体方法决不能放弃。
苏联文学理论家华西里·诺维科夫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各个民族的文学,其中包括新创文字的民族文学的卓有成效的创作方法。在解决当代最复杂的社会问题上,在揭示苏联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上,在反映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个性的积极形成上,在描写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和社会关系的前进力量上——在所有这些方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华西里·诺维科夫:《现阶段的苏联文学》,北京,1980年版,第16页)

☚ 苏联文学中的人道主义   安徒生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4年由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法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是时代生活的需要,也是文艺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对新的文艺和新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早在19世纪,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希望有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来反映新的时代。随着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发展,一种不同于19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应运而生,1906年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标志着这一创作方法在实践上的重大进展。1928年前后,苏联文艺界对如何确定苏联文艺新的性质展开讨论,为新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做了理论准备。1932年苏联《文艺报》上第一次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同年,斯大林在和苏联作家的座谈中肯定了这一提法。193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正式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首先注重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面来对待真实。注重描写的客观真实性是一切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却是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面来对待描写的客观真实性。其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家必须以完全自觉的态度来肯定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就是从肯定革命的角度来反映现实。这就要求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要表现理想,即把革命浪漫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注重按社会主义利益要求艺术的倾向性,要求文艺家自觉地担负起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

☚ 作者见解的隐蔽性   社会美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socialist real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