礌子;䉪子luei213tsɿ53lui213zi53一种磨稻谷去壳的工具。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农业陶渔部·硙》: “《世本》 曰: ‘公输般作硙。’ 今以砻谷者,自山而东谓之硙,江、浙之间或曰砻,编木附泥为之,所以破谷出米矣。”元王祯《农书》卷十六: “礌谷器,所以去谷壳也。淮人谓之砻,北方谓之木礌,石凿者谓之石木礌。” 因各地方言称谓不同,故在文献中出现的时代先后有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攻稻》则以砻为磨稻谷去壳的工具,并对其形制有详细叙述: “凡稻去壳用砻……砻有二种: 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 (质多用松),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笋穿贯上合,空中受谷……; 一土砻,析竹筐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上合篘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此或因磨谷去壳为砻,故亦称磨谷去壳的工具为砻。又,李实《蜀语》: “米砻曰硙○硙音内,以木为齿,公输班作。” 以木为齿,即宋应星所谓“土砻”。或作“䉪”, 亦把这种磨谷去壳的工具叫 “䉪子”, 在某些边远偏僻的山区,还能见到实物。民国二十二年《新平县志》卷四《农政·农具》: “农具种类繁多……箕、筛子、 囤子、 䉪子、 谷篮、竹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