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每下愈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每下愈况 东郭子①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 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 “何其愈甚也?” 曰: “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 “夫子之问也, 固不及质。正获②之问于监市③履狶④也,每下愈况⑤。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 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 异名同实, 其指一也。” —— 《庄子·知北游》 【注释】 ①东郭子:居住在东郭的一位先生。成玄英说:“居住东郭,故号东郭子,则无择之师东郭顺子也。” ②正、获: 官名,《礼·仪礼》称,饮射之礼有司正、司获。③监市:监督市场的人。④履狶(xi):履,踩, 狶,大猪。用脚踩猪, 以探其肥瘦。⑤况: 喻, 说明。 【意译】 东郭先生请教庄子说:“所谓的道,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先生说:“请举个例子说说看。”庄子说:“譬如说在蝼蚁当中。”东郭先生问说: “为什么这样卑下呢?”庄子又说: “那么在稊米稗草当中。” 问道:“为什么更加卑下了呢?”答道:“那么在砖瓦当中。”又问道:“为什么愈来愈卑下了呢?”答道:“那么在屎尿当中。”东郭先生再也不问了。于是庄子解释说:“先生刚才所问的,本来就没有接触到实质。司正、司获来到市场,向监督市场的人请教脚踩大猪以探肥瘦的方法,回答说,愈往下踩就愈能说明肥瘦。所以说你不必指定道在何处,道是不会离开具体的事物的。最高的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周’、‘遍’、‘咸’三者,名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 ‘全’ 的意思, 所指的都是一样的。” 【解说】 道家以为道虽无形却无所不在,事事物物皆有道,但却不可名状。所以当“知”向“无为谓”问道的时候,无为闭口不答。闭口不答,不是不懂得道,而是说道无法准确地言传。庄子也没有用抽象的理性概念去说明道,而是列举了许多卑下的例子来说明道的无所不在。可是东郭先生悟性不高,辜负了庄子的一番苦心。于是庄子又不得不作进一步的阐发。由此看来,虽然言有损于道,但无言却不足以启蒙,所以立言还是需要的。如果悟道者个个都像“无为谓”那样一言不发,人类还不知要多走多少迂回曲折的冤枉路。正是由于人类足踩着语言的风火轮,才有了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语言的阐发只能提供一些启示,真正的道还是要人在实践中去透悟的,但没有这种启示思想的明灯,全凭各人自己在黑暗中摸索,那么漫漫长夜真是难有尽头。不过这个道理禅宗和尚却不甚明白,他们从庄子那里只学到了偷懒的办法。秃头里想着女人,却缄口不语,让你莫测高深,如坠云雾,似乎佛祖菩萨尽在其中了。而且,自此以后,空门之外的人,也有不少传染上了这些习气,没窗没洞,不知城府有多深。 【相关名言】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捷克和斯洛伐克·夸美纽斯 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 ——美国 马克·吐温 每下愈况 东郭子①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 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 “何其愈甚也?” 曰: “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 “夫子之问也, 固不及质。正获②之问于监市③履狶④也,每下愈况⑤。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 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 异名同实, 其指一也。” —— 《庄子·知北游》 【注释】 ①东郭子:居住在东郭的一位先生。成玄英说:“居住东郭,故号东郭子,则无择之师东郭顺子也。” ②正、获: 官名,《礼·仪礼》称,饮射之礼有司正、司获。③监市:监督市场的人。④履狶(xi):履,踩, 狶,大猪。用脚踩猪, 以探其肥瘦。⑤况: 喻, 说明。 【意译】 东郭先生请教庄子说:“所谓的道,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先生说:“请举个例子说说看。”庄子说:“譬如说在蝼蚁当中。”东郭先生问说: “为什么这样卑下呢?”庄子又说: “那么在稊米稗草当中。” 问道:“为什么更加卑下了呢?”答道:“那么在砖瓦当中。”又问道:“为什么愈来愈卑下了呢?”答道:“那么在屎尿当中。”东郭先生再也不问了。于是庄子解释说:“先生刚才所问的,本来就没有接触到实质。司正、司获来到市场,向监督市场的人请教脚踩大猪以探肥瘦的方法,回答说,愈往下踩就愈能说明肥瘦。所以说你不必指定道在何处,道是不会离开具体的事物的。最高的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周’、‘遍’、‘咸’三者,名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 ‘全’ 的意思, 所指的都是一样的。” 【解说】 道家以为道虽无形却无所不在,事事物物皆有道,但却不可名状。所以当“知”向“无为谓”问道的时候,无为闭口不答。闭口不答,不是不懂得道,而是说道无法准确地言传。庄子也没有用抽象的理性概念去说明道,而是列举了许多卑下的例子来说明道的无所不在。可是东郭先生悟性不高,辜负了庄子的一番苦心。于是庄子又不得不作进一步的阐发。由此看来,虽然言有损于道,但无言却不足以启蒙,所以立言还是需要的。如果悟道者个个都像“无为谓”那样一言不发,人类还不知要多走多少迂回曲折的冤枉路。正是由于人类足踩着语言的风火轮,才有了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语言的阐发只能提供一些启示,真正的道还是要人在实践中去透悟的,但没有这种启示思想的明灯,全凭各人自己在黑暗中摸索,那么漫漫长夜真是难有尽头。不过这个道理禅宗和尚却不甚明白,他们从庄子那里只学到了偷懒的办法。秃头里想着女人,却缄口不语,让你莫测高深,如坠云雾,似乎佛祖菩萨尽在其中了。而且,自此以后,空门之外的人,也有不少传染上了这些习气,没窗没洞,不知城府有多深。 【相关名言】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捷克和斯洛伐克·夸美纽斯 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 ——美国 马克·吐温 步步高升、方兴未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每况愈下[每下愈况]、气息奄奄、奄奄一息○步步高升bù bù gāo shēng形容仕途亨通,也指境况愈来愈好:这几年来,他~,已经从一个一般干部当上局领导了 | 由于改革开放,村民们的生活~。 ○方兴未艾fāng xīng wèi ài正在兴起,尚未完结,多用以形容大好形势或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没有止境:这方面的研究~,它必然会成为21世纪的新兴科学。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比喻事业的蓬勃发展,繁荣昌盛:整个国家~|文艺出现了百花争妍、~的局面|一个~的现代化城市。 ○蒸蒸日上zhēng zhēng rì shàng形容日益繁荣,不断发展:~的新国家|生产发展~|建设事业~|伟大祖国~。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比一天坏下去:表面景象掩盖了~的实质|国力衰微,~。 ●每况愈下měi kuàng yù xià情形越来越坏:为什么学习成绩~|家境~,最终走向破落。也说【每下愈况】。 ●气息奄奄qì xī yǎn yǎn形容事物衰败、没落,濒近灭亡:旧社会已经~,新社会即将诞生。 ●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比喻事物已临近灭亡或崩溃:虽然封建制度早已摧毁,但是封建思想仍顽固地残存着,未必~。 每下愈况 每下愈况与原来相比情况越来越差。舒湮《与朱雯》:“人生八十已至耄耋之年,诚如所云,‘健康情况,~’,头脑也不行了。” ☚ 迭起丛生 半身不遂 ☛ 情况变化 情况变化情况随事情变化而变化:情随事迁 ☚ 情况严重 消息 ☛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g原指市上牙人用脚踏猪来估量其肥瘦,越踏猪的下部(脚胫上),就越能显出它的真正肥瘦。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清事物的真实情况。《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情况越来越坏每况愈下;每下愈况格式 会意式。 每下愈况měixià-yùkuànɡ见“每况愈下”。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ɡ《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谓估量猪的肥瘦,越往脚胫处用脚踏越能显现其真实情况。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ɡ见“每况愈下”。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ɡ下: 往下。愈: 更加。况: 因比照而明显。越往下越能显示得清楚。原是《庄子·知北游》中的话,是说“道”这个东西越是从低微处去体会越能得着真谛。后来用“每下愈况”形容情况越来越糟。张爱玲《谈女人》:“有人说现今社会的症结全在男子之不会挑拣老婆,以至于儿女没有家教,子孙~。” 每下愈况měixiàyùkuàng愈:越,更加。况:比况,因对比而显得明显。《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大猪)也,每下愈况。”意思是,有个名字叫“获”的管理市场的官吏,问为什么估量猪的肥瘦要用脚踩猪的脚胫。回答说,越往下踩猪的脚胫,越能看出猪的肥瘦。今比喻事情或身体情况越来越坏。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g指越是从低下的事物往上推求,就越能看清真实情况。每:指反复动作中的任何一次。愈:越,更。况:明显。后用作“每况愈下”,意义有所改变,表示事情越来越坏,情况越来越糟。 每下愈况měixià-yùkuàng见“每况愈下”。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人见其风行也遂竞为之,然~动以附会为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