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磨镜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磨镜台 磨镜台位于衡山掷钵峰下,与半山亭平行对峙,为佛教禅宗胜地。据《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记载,禅宗七祖怀让(677—744),于唐先天二年(713)住持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怀让是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的弟子,受顿悟法门,主张我心即佛,不强调坐禅,他开创了禅宗的南岳系。当时另一高僧道一(709—788),俗姓马,后世称为马祖,于唐开元年间来到南岳,在离般若寺不远的燕子岩结庐为庵,终日坐禅。怀让便拿一块青砖在草庵对面盘石上磨来磨去。道一问:“大师磨砖干什么?”怀让说:“磨作镜。”又问:“磨砖岂能成镜耶?”怀让便以磨砖不能作镜,喻坐禅未必成佛。道一顿时开悟,皈依禅宗南宗,拜怀让为师,侍奉十年。后来道一到江西传法,开创禅宗洪州宗。磨镜台即当年怀让磨镜处,上刻“祖源”二字。天宝三年(744)怀让圆寂,葬在魔镜台侧山坡上,墓塔石碑刻“最胜轮塔”四字,唐宰相裴休手书。此地风景清幽,是避暑旅游佳境。磨镜台侧今建有南岳宾馆。 ☚ 半山亭 福严寺 ☛ 磨镜台 磨镜台位于南岳半山腰。它的得名来源于南岳高僧怀让说服北宗僧人马道一皈依南宗的故事。据有关史料载,怀让为禅宗的南宗创始人慧能大师的大徒弟,号称七祖,他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来南岳,在磨镜台附近大力阐扬南宗教义。相传他曾在此用磨镜作比喻,说服北宗僧人马道一放弃北宗主张,归服南宗。后人将这里叫磨镜台。磨镜台公路侧有七祖塔,为怀让和尚墓,塔前有石碑,篆刻“敬胜轮塔”四个大字,据传为唐宰相裴休所写。塔前有马祖庵,即马道一来南岳时住的地方,因怀让在此向马道一传法,所以也叫“传法院”。塔右约50步的石头上刻有“祖源”两个大字,为道一打坐、怀让磨砖的地方。磨镜台海拔600米,地势高旷,松柏挺秀。夏天,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如洗。附近还有麻姑仙境、观音桥、龙舒桥等景点。现建有南岳山庄,是避暑理想之处。 ☚ 忠烈祠 福严寺 ☛ 磨镜台 磨镜台位于衡山风景名胜区南岳镇延寿村西北,居掷钵峰麓。四周群峰突起,竹木竞秀,泉水飞流,风景幽深,为衡山避暑佳境。相传唐开元年间,福严寺住持、佛教禅宗南岳系创始人怀让与汉州什邡(今属四川) 僧人道一在此以 “磨砖不能成镜” 之喻辩法。后人为纪念这场著名的辩论,遂称此地为磨镜台。道一师从怀让十年,去江西、福建开创了洪州宗,号为马祖,世称 “马祖道一”。现尚存盘石,镌刻有“祖源” 二字,意为道一学佛自此开始。台侧有马祖庵,传为道一住所。2003年修复,辟为传法院。台后有怀让墓,又名七祖塔。怀让,俗姓杜,金州安康 (今属陕西) 人。唐天宝三年 (744) 圆寂,年六十七。唐敬宗赐谥“大慧禅师”,尊为观音大师。世称 “南岳怀让”。墓为花岗岩舍利塔,七层六角形,高3米。下层篆刻“最胜轮塔” 四字,相传为唐宰相裴休书题。上层的墓塔正中竖3块汉白玉碑,中碑刻 “禅宗七祖唐大慧禅师怀让墓塔”,左右碑刻磨镜传法的故事。墓前有石香炉、石桌、拜台等。“磨镜台石刻” 和 “怀让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有观音桥、麻姑桥、龙舒桥等胜迹,上有明清名人题刻。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叶剑英曾在这里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区内现建有宾馆、旅舍等旅游设施。磨镜台宾馆锅炉房下有一山洞,高约2米,长70米左右,呈阶梯 “之” 字形结构。洞底大、小两厅相连,在大厅可观半山亭全景。洞口森林密布,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该洞建于1934年秋,为蒋介石官邸和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处。 ☚ 麻姑仙境 掷钵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