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磁山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

是我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武安县城西南洛河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距今约六、七千年。磁山遗址发现于1973年,发掘于1976—1978年。它的主要遗迹和遗物有2座房址,470余个灰坑、窖穴,2000余件陶、石、骨角器,粟、榛子、胡桃等炭化农作物,猪、狗、鱼、龟、鳖、蚌和鸟类的骨骸。磁山遗址的房基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均属半地穴式建筑。窖穴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几种,以长方形的居多。陶器大多为夹砂陶(羼和料有石英、粗砂、细砂和云母等),由泥条盘筑和捏塑两种方法制成。主要为生活用具,有杯、碗、盘、钵、三足钵、双耳壶、罐、豆、盂、支架等,其中以盂和支架最具代表性。器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附加堆纹等,以绳纹占多数。部分器物器形不规整,内壁凹凸不平,与仰韶文化的轮制加工法制成的陶器相比,显得简单粗糙。石器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骨器有刀、锥、凿、铲、针、笄等生活用具和骨镞、鱼镖、网梭等生产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的蚌、角器。发掘结果表明: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在80个窖穴中发现有粟灰堆积,一般厚1—2米,达2米以上的有10个),渔猎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畜养家禽,并从事一定的采集活动。磁山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地方特色显著,为研究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对探讨仰韶文化的渊源、追朔更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此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目前在河北中南部,从武安到容城一带,已发现了十余处属于磁山文化的遗址。

☚ 遗址   中山古城遗址 ☛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据考证至今已有约7300年左右。此遗址位于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1976-1978年被发掘,发现房址两座,灰坑474个,并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文物2000余件。其中以陶支架(座)和石磨盘最具特点,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等劳动工具。在已发掘的灰坑中,发现大量粮食堆积遗迹,数量非常之多,经研究认定,粮食中有粟类作物。此外,被发掘出土的还有许多狗、猪、羊等家畜的骨骼,经鉴定还有鸡的骨骼,这一发现,将中国饲养家鸡的时间推移到公元前5300年左右,比原定印度为最早的家鸡饲养国提前了3300多年。
磁山遗址及多种文物的发掘,均证明在磁山文化时代,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和粮食加工技术,并种植了粟类作物,家畜饲养业及手工制作等技术也相应较发达,这是中国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典型,是中国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发现,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大量可靠依据。磁山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燕下都遗址   中山古城遗址 ☛
磁山遗址

245 磁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1973年发现。位于河北省武安县城西南洛河北岸的台地上。据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现发掘出两座圆形或椭圆形房基,半地穴式,窖穴460多个,发现80个窖穴内堆积腐朽粮食,主要是粟。生产工具有石制的斧、镰、铲和磨盘,此外还有骨镞、鱼镖、网梭和骨制的刀、锥、凿、铲、针、笄等,还有蚌、角器以及鸟兽鱼类骨骸,猪狗鸡等家畜家禽和榛子、胡桃等炭化果实出土。陶器种类繁多,有杯、碗、盘、钵、三足钵、双耳壶、罐、豆、盂等。该遗址早于仰韶文化,对研究华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大地湾遗址   新乐遗址 ☛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磁山村东南约1公里的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距今约七八千年。出土房址两座,窖穴460多个,陶、石、骨角器等文物近2000件。在80个窖穴中,炭化的粟,以及石斧、石镰、石铲、石刀等生产工具,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等,亦为数不少。可见农业已比较发达,但渔、猎、采集等活动仍占有重要地位。还发现猪、狗、鸡等家畜家禽骨骼,证明当时人们已学会驯养。陶器以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造,器形不规整,夹砂红陶较多,器物有杯、碗、盘、钵、壶、罐等,表面饰绳、编织、篦、乳钉、剔刺等纹,工艺比仰韶文化的轮制加工简陋粗糙。

☚ 舍利塔   3. 涉县 ☛
000003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