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泉疗法
碳酸泉是指在一公升泉水中,碳酸气(CO2)的含量在0.5g以上者。碳酸泉中的碳酸气经常在初期火山作用区发现,它是地下深部岩石受高热分离变质而发生的,多溶于很深的地下水中。碳酸气亦可由生物作用而发生,如脱硝酸菌在60~70℃的温度下,将硝酸盐分解产生氨,在还原反应时释放出氧,使有机物氧化产生碳酸气和水。泉中的碳酸气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处于半结合状态,后者不稳定,在矿泉中它与游离部分保持平衡,当一部分游离碳酸气逸出后,半结合碳酸气即变为游离状态补充逸出部分。碳酸气的含量随碳酸泉水向地表流动而逐渐减少,泉温愈高碳酸气逸失愈多。
治疗作用 碳酸气对皮肤及粘膜的神经末梢感受器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使温度觉及触觉发生改变,浸浴时,逸出于空气中的碳酸气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由于血中碳酸气含量增高,血中pH值有暂时性改变。碳酸浴时碳酸气以无数小气泡附着于体表,形成一层碳酸气体膜而与水隔离,气泡的导热性比水低,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碳酸浴较普通水浴为热,其不感温可低2℃左右。碳酸浴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导致内脏血液流向体表,使外周循环血量可增达30%,从而减轻了心脏负担。故认为碳酸浴是一种心脏锻炼因素,浴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外围阻力减小,故血压下降。碳酸浴时呼吸变慢变深,呼吸商增高,气体代谢增强。积集于血中的碳酸气(CO2)可使缓冲系统发生改变,氢离子增多,肺通气量增加,降低肺气泡中的碳酸气(CO2)分压,从肺脏排出的碳酸气(CO2)增多,碱贮备恢复平衡,血红蛋白与酸结合能力增加。结合氢离子具有使血管收缩,氧血红蛋白分离和组织吸收糖元的作用,故有改善组织营养,稳定酸碱平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碳酸浴后期类组胺物质作用加强,出现多肽曲线上升。碳酸泉饮用时,胃粘膜充血,血液循环增强,促进胃液中游离盐酸分泌及胃肠蠕动,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功能。饮用后进入机体的碳酸气一部分由肠管排出,一部分由嗳气排出,少量由血液吸收,亦很快由呼吸排出。饮用碳酸水过多时,血液中碳酸气刺激神经系统,可出现醉酒样副作用。治疗方法: 碳酸浴宜采用由低温开始的逐渐降温浴法,一般从34~36℃开始,每日降1℃至30~32℃,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8~15分,10~15次为一疗程,浴后应静卧15~20分。
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为Ⅰ~Ⅱ度循环功能不全、Ⅰ~Ⅱ期高血压病、轻度冠心病、心肌炎、周围血循障碍、血管痉挛、雷诺病、血栓形成后遗症、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症、便秘等。禁忌证为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风湿与类风湿性疾病、急性炎症、重度脑动脉硬化、周围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