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何 疑问代词 一、用来询问事物,义即“什么”。 (一)作主语。 ”(《左传·昭公三年》)——鬻(yù)踊(yóng)者:卖假脚的。屦(jù):用葛、麻等制成的鞋。 ❷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天:天然的。人:人为的。 落马首:用辔头络住马嘴。 ❸ 〔武帝〕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 ”(《南史·沈约传》) (二)作谓语,一般在主语后。也可提至主语前构成倒装句。 ❶ 地震者何?动地也。(《公羊传·文公九年》)❷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谷梁传·桓公六年》)——阅:检阅。 (三)作动词宾语,大多在动词前,偶有在动词后者。作“云”、“言”、“为”的宾语,多在后。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❷ 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曹子曰:“愿求汶阳之田。”(《公羊传·庄公十三年》)❸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论语·子张》)——可者与之:可交的人便跟他交往。拒:拒绝。 ”(《汉书·陈馀传》) (四)作介词宾语,多在介词前,也有在介词后者。汉代以后,“何”在介词后的情况始多见。 ❶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❷ 二野父争鸡,琰各问:“何以食鸡?”一人云粟,一人云豆。乃破鸡,得粟,罪言豆者。(《南史·傅琰传》)——野父:村民(男性)。 食(sì):喂。罪言豆者:归罪于说用豆喂鸡的人。 二、用于询问人,义即“谁”、“什么人”、“谁那儿”。 (一)作主语。用例罕见。 (二)作谓语。 ❶ 孟子者何?昭公夫人也。(《谷梁传·僖公十二年》)❷ 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公羊传·隐公元年》)❸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说苑·复恩》)——主晋祀者:主持晋国祭祀大事的人。 实指主持晋国政事的君主。 (三)作宾语或介词宾语。 ❷ 〔高祖〕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若何有:你〔家〕有什么人。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四章》)——何师:师从谁。 (《墨子·天志中》)——义何从出:合宜的道德准则从谁那儿产生?知:通“智”。 ❻ 上问:“从何得知?”曰:“陈恕告臣。”(《宋史·樊知古传》)——从何得知:从谁那儿听说的。 三、用于抉择问句中。义即“哪一处地方”、“哪种事物”、“哪个”、“谁人”、“什么的”、“哪种的”。 (一)作主语。 ❸ 有生即有死,何后复何先?(《王梵志诗校辑·古来服丹石》)——何后复何先:〔生与死〕哪个在后又哪个在先? (二)作宾语或介词宾语。 ❸ 通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曰:“取不嫁者。”(《汉书·蒯通传》)——即:如。 取:同“娶”。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卮(zhī):古代的酒器。当:底儿。 (三)作名词修饰语。 ”(《世说新语·文学》)——因:趁。 ”(《南史·周朗传》)——菘:蔬菜名,又名黄芽菜。 四、问原因或表示反诘。义即“为什么”、“怎么”、“怎么那么”。 (一)作谓语。 一般在主语后,也有提至主语前构成倒装句的。 ”(《晏子春秋·外篇》)——怯君:怯弱之君。谀臣:谗谀之臣。 (二)用于动词前作状语。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哂(shěn):耻笑。 让:谦虚。 (三)用于助动词前,用疑问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友:做朋友。 ❷ 臣,亡国之臣,何足问?(《史记·秦本纪》)——何足问:哪里值得您向我征询意见?❸ 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旧唐书·罗世信传》) (四)用于谓语或小句前,表示疑问兼感叹语气。 (《曹植集·赠白马王彪》)❷ 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多也!”(《汉书·项籍传》)——是何楚人多也:这里楚人怎么那么多呀!❸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列子·说符》)——亡:丢失。何追者之众:追的人怎么那么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