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破魔变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破魔变文

 降魔变神押座文
 年来年去暗更移, 没一个将心解觉知,
 只昨日腮边红艳艳, 如今头上白丝丝。
 尊高蹤(纵)使千人诺, 逼促都成一梦斯,
 更见老人腰背曲, 驱驱犹自为妻儿。
 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蝅(蚕)作茧。假使有拔山举顶(鼎)之士,终埋在三尺土中。直饶玉提金绣之徒,未免于一械灰烬。莫为久住,看则去时,虽论有顶之天,总到无常之地。少妻恩厚,难为与之替死之门;爱子情深,终不代君受苦。忙忙(茫茫)浊世,争恋久居;模模(漠漠)昏迷,如何拟去。不集开常意树,早折觉花,天宫快乐处,须生地狱下。波吒莫去死,去了却生来。合叹伤,争堪你却不思量:
 一世似风灯虚没没, 百年如春梦苦忙忙,
 心头托手细参详, 世事从来不久长。
 遮莫金银盈库藏, 死时争岂与君将?
 红颜渐渐鸡皮皱, 绿鬓看看鹤发仓(苍),
 更有向前相识者, 从头老病总无常。
 春夏秋冬四序摧(催), 致令人世有轮回。
 千山白雪分明在, 万树红花暗欲开。
 燕来燕去时复促, 花荣花谢竟推排,
 闻橽直须知觉悟, 当来必定免轮回。
 “欲问若有如此事”, 经题名目唱将来。
 已(以)此开赞大乘所生功德。谨奉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长悬舜日,永保尧年,延凤邑於千秋,保龙图於万岁。伏惟我府主仆射,神资直气,岳降英灵,怀济物之深仁,蕴调元之盛业。门传阀阅,抚养黎民,物邦教之清规,均木(水)土之重位。自临井邑,比楃(屋)如春,皆传善政之歌,共贺升平之化。致得岁时丰稔,管境谧宁。山积粮储于川流,价卖声传于井邑。谨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我府主司徒。伏愿洪河再复,流水而绕乾坤;此(紫)绶千年,勋业长扶社稷。次将称赞功德,谨奉庄严国母圣天公主。伏愿山南朱桂,不变四时;领(岭)北寒梅,一枝独秀。又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合宅小娘子郎君贵位。儿则朱婴(缨)奉国,䒰负(匡辅)圣朝,小娘子眉奇(齐)龙楼,身临帝阙。门多美玉,宅纳吉祥,千灾不降于门庭,万善咸臻于贵户。然后衙前大将,尽孝尽忠;随从公寮,惟清于(与)直。城隍社庙,土地灵坛,高峰常保于千秋,海内咸称于无事。
 金仙诞质,本在周朝;像法流行,元因汉代。昭王之世,挟祥梦于千秋;壬午之年,弃皇宫于雪岭。六载苦行,四智周圆,破九百万之魔军,成八十庄严之好相。遂得天上天下,惟佛独尊,三界之中,竟无有比。时当青阳令节,仲景方春,是佛厌王宫之晨(辰),合宅集休祥之日。睹佛玉毫之相,何福不臻;现金人最胜之形,何灾不!
 三代僧祗愿力坚, 六波罗蜜行周圆,
 百千功德身将满, 八十随形意欲全。
 以向此间来救度, 且于何处待几(机)缘?
 当时不在诸余国, 示现获居兜率天。
 我佛当日为度众生,弃舍王宫,雪山修道。今经六载苦修行,四至周圆。 当腊月八日之晨,下山于熙莲河沐浴,洗多年之腻体,证紫磨之金身。出清净之爱河,遇吉祥之长者。广铺草座,供养殷勤;牧女献乳于此时,四王捧钵于是日。才登座上,震动魔宫。魔王当尔之时,道何言语:
 苦行山中经六年, 四知周圆道果坚。
 下山欲救众生苦, 洗浊(濯)垢腻在熙莲。
 才出河来逢长者, 广铺草座结良缘。
 牧女献乳亲供养, 四王捧钵到河边。
 才座定,震天宫, 故知圣力遍无穷。
 魔王登时观下界, 方知如来出世中。
 于是魔王既观下界,又不见五逆之男,又不见孝顺之子,为(唯)见我南阎浮提净饭大王悉达太子成登正觉之时。魔王口中思维道:“若是交他化度众生,我等门徒,于投佛里;不如见集(机)先集徒众,点检魔宫,恼乱瞿昙,不交出世。”魔王当时道何言语:
 魔王忿怒在逡巡, 广点妖邪之鬼神。
 睹见如来今出世, 雄心𡬡耐便生嗔。
 不了自家邪神吕(侣), 擎山覆海灭今(金)人。
 处分鬼神齐用命, 捉将来,畅我身。
 于是魔王击一口金钟,集百万之徒党。〔当时〕差马头罗刹哲为游弈将军,㨩(捷)疾夜叉保作先锋大将,鸠盘吒鬼排戈戟以前行,毗舍奢神领甲兵而后拥。召阿修罗军众为突将,则𥅄目扬精(睛);舍毗胁多神后随,而乃乍嗔乍喜。更有夜叉虞候,罗刹都巡,并剑戟牙,利毛同爪,手持铁棒, 带赤蛇。驱精魅以于前行,魍魉鬼神在后。阎罗王为都统,总管诸军,五道大神兼押衙大将,又知斩斫,唤风伯雨师作一营,呼行病鬼王别作一队。妖婆万众,有耳不闻;器檞(械)千般,何曾眼见。然后辟两阵,分四厢,右绕右遮,前驱后截。用雷为战鼓,披闪电作朱旗,纵猛风以前荡,勒毒龙而向后。蚖蛇盘结,遍地盈川,神鬼交横,摇精动目。更有飞天之鬼,未其形,或五眼六牙,三身八臂,四肩七耳,九口十头,黄发赤髭,头尖额阔。或腕臂细,头小脚长,披其弄于山川,呼吸吐其云雾,摇动日月,震撼乾坤,作啾唧声,传波吒号。魔王自领军众,来至林中。先铺叇叆之云,后降泼墨之雨。方梁 木,橘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强风忽起,拔树吹沙,天地既不辩东西,昏暗岂知南北。一时号令,便下天来,逡速之间,直至菩提树下。
 点检邪魔百万般, 拟捉如来似等闲。
 军前号令诸神鬼, 瞿昙未死不归还。
 魔王自为都元帅, 总管诸军依指挥,
 叇叆之云空里报, 泼下黑雾似墨池。
 雨点若着如中箭, 雹子逢入似连锤,
 山岳擎来安掌里, 江河检来直下倾。
 空里闹,世间惊, 号令唯闻唱煞声。
 红旗卷处残霞起, 皂纛悬处碧云飞,
 鬼神云里皆勇猛, 魔王时时又震威,
 围绕佛身千万匝, 拟捉如来畅絮情。
 于是我佛菩提村下,整念思惟道:“他外〔道〕等总到来,如何准拟?”遂起慈悲善根力,方便降伏邪徒,不假干戈,宁劳士马,如来所持器杖,与彼全殊,且着忍辱甲,执智慧刀,弯禅定弓,端慈悲箭,骑十力马, 下精进鞭。惭愧刀而未举,鬼将惊忙;智慧剑而未轮,波旬怯惧,垂烟吐炎之辈,反被自烧;戴石擎山之徒。 自沉自坠,外〔道〕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箭欲发时花自生,枪未盘而自折,剑未轮而刃落。雷翻为梵响,雹子变成珍珠。红旗出没,香风自生,猛火黑烟,栴檀雾降。我佛现其定力,外道波旬无门怯惧,大者雾中觅走,少者云中撼战。魔王见此,却且回军,罗刹叩头,由称死罪。回戈便发,却往魔宫,毒气未亡,上生忿怒云云。
 魔王神变总骋了, 不能摇动我如来。
 宝剑才挥刃即亡, 弓欲张而弦即断,
 擎山撮海骋神通, 方梁櫑木遍虚空,
 拟害如来三界主, 恰似落叶遇秋风。
 魔王自为督元帅, 怕急潜身无处容,
 遂向军前亲号令, 火急抽兵却归宫。
 不念自是邪神类, 比并天中大世尊,
 罗汉虽然是小圣, 力敌天魔万万重。
 鬼神类,万千般, 变化如来气力滩,
 任你前头多变化, 如来不动一毛端。
 魔王见此阵势似输,且还抽军,回归天上。不察自家力劣,辄拟恼害如来,忿怒之情,上由(尚)犹未息。然后端居正殿,及(反)据香林,扼腕扬眉,铺唇叵耐。魔王有其三女,忽见父王不乐,遂即向前启白大王:
 近日恰似改形容, 何故忧其情不乐!
 为复诸天相恼乱? 为复宫中有不安?
 为复忧其国境事? 为复忧念诸女身?
 惟愿父王有慈愍, 如今为女说来由。
 父王道云云:
 不是忧念诸女身, 汝等自然已成长;
 也不忧其国境事, 天宫快乐更何忧!
 吾缘净饭悉达多, 近日已于成正觉,
 叵耐见伊今出世, 应恐化尽我门徒。
 若使交他教化时, 化尽门徒诸弟子;
 我即如今设何计, 除灭不交出世间,
 于是三女遂即进步向前,白父王云云:
 瞿昙少小在深宫, 色境欢娱争断得?
 没是后生身美貌, 整是贪欢逐乐时。
 我今齐愿下阎浮, 恼乱不交令证果,
 必使见伊心退后, 不成无上大菩提。
 魔王闻说斯计,欢喜非常。库内绫罗,任奴妆束。侧抽蝉鬓,斜插凤钗,身挂绮罗,臂缠璎珞。东邻美女,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玉貌似雪,徒夸落(洛)浦之容;朱脸如花,谩说巫山之貌。行风行雨,倾国倾城。人漂五色之衣, 日照三珠之服。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召六宫彩女,发在左边;命一国夫人,分居右面。直从上界,来到佛前,歌舞齐施,管弦竟(竞)奏云云。
 论情实是绮罗人, 若说容仪独超春。
 身挂天宫三珠服, 足蹑巫山一行云。云云
 第一女道:“世尊!世尊!人生在世,能得几时?不作荣华,虚生过日。奴家美貌,实是无双,不合自夸,人间少有,故来相事,誓尽千年。不弃卑微,永共佛为琴瑟。”
 女道:“劝君莫证大菩提, 何必将心苦执迷?
 我舍慈亲来下界, 情愿将身作夫妻。”
 佛云:“我今愿证大菩提, 说法将心化群迷。
 苦海之中为船筏, 阿谁要你作夫妻!”
 第二女道:“世尊!世尊!金轮王氏,帝子王孙,把(抛)却王位,独在山中寂寞。我今来意,更无别心,欲拟伴在山中,扫地焚香取水。世尊不在之时,我解看家守舍。”
 女道:“奴家爱着绮罗裳, 不勋沉麝自然香;
 我舍慈亲来下界, 誓将(纤)手扫金床。”
 佛道:“我今念念是无常, 何处少有不烧香;
 佛座四禅本清净, 阿谁要你扫金床!”
 第三女道:“世尊!世尊!奴家年幼,父母偏怜,端正无双,聪明少有。帝释梵王,频来问讯,父母嫌伊门卑,令不交作新妇。我见世尊端整,又是净饭王子,三端六艺并全,文武两般双备。是以抛却父母,故来下界阎浮,不敢与佛为妻,情愿长擎座具。”
 女道:“阿奴身年十五春, 恰似芙蓉出水宾(滨)。
 帝释梵王频来问, 父母嫌卑不许人。
 见君文武并皆全, 六艺三端又超群,
 我舍慈亲来下界, 不要将身作师僧。”
 佛道:“汝今早合舍汝身, 只为从前障佛因,
 大急速须归上界, 更莫分云(纷纭)恼乱人。”
 魔女不信世尊之言,谩发强词,轻恼於佛。於是世尊垂金色臂,指魔女身,三个一时化作老母。且眼如珠盏,面似火曹,额阔头尖,胸高鼻曲,发黄齿黑,眉白口青,面皱如皮裹髑髅,项长一似筋(箸)头𫘴子。浑身锦绣,变成两幅布裙,头上梳钗,变作一团乱蛇。身腃项缩,恰似害冻老鵄,腰曲脚长,一似过秋谷。浑身笑具,甚是尸骸,三个相看,面无颜色。心中不分(忿),把镜照看,空留百丑之形,不见千娇之貌。姊妹三个,道何言语:
 不是天为㜸, 都缘自作灾。
 娇容何处去? 丑陋此时来。
 眼里睛如火, 胸前瘿似魁。
 欲归天上去, 羞见丑头腮。
 魔女三人,变却妲娥之貌, 自惭丑陋之躯,羞见天宫,求归不得。遂即佛前䠒跪,启〔请〕再三, 当尔之时,道何言语:
 不悟前生业障深, 直来下界诣双林。
 盖为父母恩义重, 不料魔家力来强,
 恼乱如来多罪障, 容仪变却受怨沉,
 惟愿释迦生慈悯, 舍记莫记生念心。
 佛心慈悲广大,有愿克从;舍放前怨,许容忏谢。与旧时之美质,转胜於前;复婉丽之容仪,过於往日。
 我佛慈悲广大愿, 为法分形普流传,
 魔女三人骋姿容, 变却当初端正面。
 殷勤礼拜告如来, 暂弃魔宫心敬善,
 丑女却犹端正身, 口过忏除得解免。
 魔女却获端正,还归本天;当去之时,道何言语:
 魔女忏谢却归天, 欢喜非常礼圣贤。
 故知佛力垂加备, 姊妹三人胜于前。
 女见魔王说本情, 翟谈如来道果成,
 我等三人总变却, 岂合不遂再归程。
 倾心礼拜求哀忏, 方始来容罪障轻。
 此祭(际)世尊成正觉, 魔王从此莫声多。
 定拟说,且休却, 看看日落向西斜。
 念佛座前领取偈, 当来必定座莲花。
 但某乙禅河滴(嫡)派,象猛脱修,学无道化之能,谬处赞扬之位。身心战灼,悚惕何安?辄述荒芜,用申美德。
 自从仆射镇一方, 继统旌幢左大梁。
 致孝人慈超舜禹, 文萌宣略迈殷汤。
 分茅烈(列)土忧三面, 旰食临朝念一方。
 经上分明亲说着, 观音菩萨作仁王。
 观音世□宰官身, 府主唯为镇国君,
 玉塞南边消气, 黄河西面静烟尘。
 封疆再政(整)还依旧, 墙壁重修转更新。
 君圣臣贤菩萨化, 生灵尽作太平人。
 圣德臣聪四海传, 蛮夷向化静风烟,
 邻封发使和三面, 航海余深到九天。
 大治生灵垂雨露, 广敷释教赞花偏,
 小僧愿请经功德, 更祝仆射万万年。
 破魔变一卷
 天福九年甲辰祀黄钟之月冥生十叶冷凝呵笔而写记。

居净土寺释门法律沙门愿荣写。


 敦煌,地处我国西北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汉元鼎六年(前111)始置,与张掖、武威、酒泉合称“河西四郡”。之所以名为敦煌,据应劭诠释:“敦,大也;煌,盛也。”而真正使敦煌远播中外、声名日隆的,是敦煌石室遗书的发现。这些宝贵的文物出土以后,在近代世界学术界引起了以研究敦煌艺术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敦煌学”,致使对敦煌石窟、遗书、史地的研究成为一门名噪学林的显学,敦煌遗书与甲骨文、汉简和明清档案被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敦煌石室被发现以后,引起了外国掠夺者的垂涎。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等人先后以金钱利诱,花言巧语等卑劣手段,对敦煌文物巧取豪夺,致使大量中华宝物流散域外,大劫之余,也有一些写本流入私家。这里选录的《破魔变文》即是藏于国内歙县胡氏的一种变文写本。在众多讲唱佛教故事的变文中,大多残缺不全,这是首尾完整,结构宏伟的一篇,颇为罕见。
 唐代的说话、讲唱等民间伎艺颇为兴盛。变文这种以散韵合体、诗文并用的通俗说唱形式受到社会上的广泛欢迎。上自宫廷禁掖,下至平民百姓,风靡闾里,为一时之盛。据郭湜《高力士外传》载:“上元元年七月,太上皇(唐玄宗)移仗西内安置。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剃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这位玄宗皇帝经过安史之乱,沧桑变化,晚年凄凉,以“讲经论议”,“转变说话”宽解愁怀,其中的“转变说话”,即是指讲唱变文、说故事。高力士兼充客串,以“转变说话”来“悦圣情”。民间则更为普及。韩愈《华山女》一诗中记载了寺院讲经时的盛况:“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广张罪恶恣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此外,还应时出现了专门讲唱变文的“变场”。为了增加直观效果,在讲唱之时,往往辅以绘像画图,与变文的内容契合,从而增加了艺术效果。在《破魔变文》的后面即有精美细致的插画,实开后世插图小说之先河。在此期间,还出现了赫赫有名的俗讲大师:“长庆中,俗讲僧文溆,善吟经,其声宛扬,感动里人。”(段安节《乐府杂录》)甚至连敬宗皇帝也驾临聆听:“宝历二年六月已卯,上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资治通鉴》《唐纪》《敬宗纪》)
 变文是踵接六朝“唱导”遗风,承袭汉魏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多种文学传统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体。为了使玄奥难解的佛理通俗化,利于流布,又能招徕听众,劝募布施,导化世俗,变文从最初的僧讲走向民间,出现了演绎佛经故事的俗讲,进而发展出讲唱世俗故事的内容。从而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传世较多,比较著名的有《维摩诘经讲经文》、《目连救母变文》、《降魔变文》等。《破魔变文》是篇帙完整、引人入胜的一篇代表作。它取材于佛本生故事,据《方广大庄严经》、《佛本行集经》等衍化而成。这篇佛教传说散见于各种佛经之中,详略不一,《破魔变文》则广采博纳,融会想象,由繁返约,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篇变文写释迦牟尼苦修六年,终于成佛,引起魔王波旬戒惧,因而先发制人,几番遣领群魔前往加害,令魔女化为美色前往诱惑,所施伎俩非但没有得逞,反被佛祖的法力所伏化,皈依了正法。在结构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清晰可辨:篇首是一篇以七言诗和骈散并行的文词组成的押座文。据考,“押座文”相当于后世宋人平话中的“入话”,元人传奇中的“引子”,起静场的作用。押座的“押”与“压”字相同,座指四座,意为安定座下的观众,使之静聆开讲。接着,又用了一段回向之辞。这段祈愿文疏之后,才转入正文《破魔变文》,讲唱了破魔故事以后,以颂诗三首做收束,并附以抄写年月及抄写人——由此可以大略想见讲唱变文的仪轨。这篇变文运用了诡谲奇丽的想象,大胆夸张的手法,渲染铺排,叙写佛祖与魔王的斗争,绘声绘色,令人目不暇接;战斗场面火炽,颇有黑云压城之概,极为惊心动魂:“魔王自领军众,来至林中,先铺魂叇叆之云,后降泼墨之雨,方梁木,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强风忽起,拔树吹沙,天地既不辨东西,昏暗岂知南北。”魔王纠集魍魉鬼魅、妖邪党徒对佛祖进行突袭。面对鬼气逼人的百万之众,佛祖不假武力,不费吹灰,轻施法力,即将群魔击溃:“如来所持器仗,与彼全殊,且着忍辱甲,执智慧刀,弯禅定弓,端慈悲箭,骑十力马,下精进鞭。惭愧刀而未举,鬼将惊忙;智慧剑而未轮,波旬怯惧。垂烟吐炎之辈,反被自烧;戴石擎山之徒,自沉自坠。外〔道〕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箭欲发时花自生,枪未盘而自折,剑未轮而刃落,”弘扬了佛法无边,超凡入圣之功。魔王既败,贼心不死。其三女献计,以殊色引动佛心,扰其不能得证道果。面对盛妆艳服的绝色佳人,佛祖不为所动,从容作答。饶有兴味的是,魔女的阴谋不但没有得计,反而被佛祖施法术,化成三个丑陋无比的老妪,以示微警。这段文字颇有情趣,令人忍俊不禁:“眼如朱盏,面似火曹,额阔头尖,胸高鼻曲,发黄齿黑,眉白口青,面皱如皮裹骷髅,项长一似筋〔箸〕头𫘴子。”众魔女表示悔过忏谢后,又被佛祖恢复了原形,而且美质转胜于前,仪容优于往日了。这篇变文宣扬了佛力无边,非邪恶所能侵的的思想,颂扬佛教慈悲为怀,普济众生,塑造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佛祖形象。其中描写斗争的场面与《降魔变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千汇万状,各有惊人摄魂之笔,对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有明显的影响。如《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每当描述风光或战斗厮杀场面时,或对宫殿美女进行描写,都用一段骈俪体的文字加以铺排,以增加氛围,这种手法即导源于此。
 在敦煌变文未问世以前,话本、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通俗文学是如何产生的往往难于搞清。变文发现以后,这一中间环节找到了,问题才迎刃而解。变文对后世文学的启牖很大,在宋代说话的四大家数中,敦煌变文就占有三类。小说和讲史自不待言,说经、说参请即是从唐代俗讲继承下来的讲说佛经故事。它为后世小说、词曲和说唱文学奠定了基础,表现了我国文学的优良民族传统。正由于此,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和泰山、长城、故宫、秦兵马俑坑和周口店北京猿人洞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这中国六大文化遗存做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将永垂史册。

破魔变文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破魔变文

 

降魔变神押座文


 年来年去暗更移,
 没一个将心解觉知,
 只昨日腮边红艳艳,
 如今头上白丝丝。
 尊高踪(纵)使千人诺,
 逼促都成一梦斯,
 更见老人腰背曲,
 驱驱犹自为妻儿。
 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蝅(蚕)作茧。假使有拔山举顶(鼎)之士,终埋在三尺土中。直饶玉提金绣之徒,未免于一械灰烬。莫为久住,看则去时,虽论有顶之天,总到无常之地。少妻恩厚,难为与之替死之门;爱子情深,终不代君受苦。忙忙(茫茫)浊世,争恋久居;模模(漠漠)昏迷,如何拟去。不集开常意树,早折觉花,天宫快乐处,须生地狱下。波吒莫去死,去了却生来。合叹伤,争堪你却不思量:
 一世似风灯虚没没,
 百年如春梦苦忙忙,
 心头托手细参详,
 世事从来不久长。
 遮莫金银盈库藏,
 死时争岂与君将?
 红颜渐渐鸡皮皱,
 绿鬓看看鹤发仓(苍),
 更有向前相识者,
 从头老病总无常。
 春夏秋冬四序摧(催),
 致令人世有轮回。
 千山白雪分明在,
 万树红花暗欲开。
 燕来燕去时复促,
 花荣花谢竟推排,
 闻直须知觉悟,
 当来必定免轮回。
 “欲问若有如此事”,
 经题名目唱将来。
 已(以)此开赞大乘所生功德。谨奉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长悬舜日,永保尧年,延凤邑於千秋,保龙图於万岁。伏惟我府主仆射,神资直气,岳降英灵,怀济物之深仁,蕴调元之盛业。门传阀阅,抚养黎民,物邦教之清规,均木(水)土之重位。自临井邑,比楃(屋)如春,皆传善政之歌,共贺升平之化。致得岁进丰稔,管境谧宁。山积粮储于川流,价卖声传于井邑。谨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我府主司徒。伏愿洪河再复,流水而绕乾坤;此(紫)绶千年,勋业长扶社稷。次将称赞功德,谨奉庄严国母圣天公主。伏愿山南朱桂,不变四时;领(岭)北寒梅,一枝独秀。又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合宅小娘子郎君贵位。儿则朱婴(缨)奉国,䒰负(匡铺)圣朝,小娘子眉奇(齐)龙楼,身临帝阙。门多美玉,宅纳吉祥,千灾不降于门庭,万善咸臻于贵户。然后衙前大将,尽孝尽忠;随从公竂,惟清于(与)直。城隍社庙,土地灵坛,高峰常保于千秋,海内咸称于无事。
 金仙诞质,本在周朝;像法流行,元因汉代。昭王之世,挟祥梦于千秋;壬午之年,弃皇宫于雪岭。六载苦行,四智周圆,破九百万之魔军,成八十庄严之好相。遂得天上天下,惟佛独尊,三界之中,竟无有比。时当青阳令节,仲景方春,是佛厌王宫之晨(辰),合宅集休祥之日。睹佛玉毫之相,何福不臻;现金人最胜之形, 何灾不!
 三代僧祗愿力坚,
 六波罗蜜行周圆,
 百千功德身将满,
 八十随形意欲全。
 以向此间来救度,
 且于何处待几 (机) 缘?
 当时不在诸余国,
 示现获居兜率天。
 我佛当日为度众生,弃舍王宫,雪山修道。今经六载苦修行,四至周圆。当腊月八日晨,下山于熙莲河沐浴,洗多年之腻体,证紫磨之金身。出清净之爱河,遇吉祥之长者。广铺草座,供养殷勤;牧女献乳于此时,四王捧钵于是日。才登座上,震动魔宫。魔王当尔之时,道何言语:
 苦行山中经六年,
 四知周圆道果坚。
 下山欲救众生苦,
 洗浊(濯)垢腻在熙莲。
 才出河来逢长者,
 广铺草座结良缘。
 牧女献乳亲供养,
 四王捧钵到河边。
 才座定,震天宫,
 故知圣力遍无穷。
 魔王登时观下界,
 方知如来出世中。
 于是魔王既观下界,又不见五逆之男,又不见孝顺之子,为(唯)见我南阎浮提净饭大王悉达太子成登正觉之时。魔王口中思维道:“若是交他化度众生,我等门徒,于投佛里;不如见集(机)先集徒众,点检魔宫,恼乱瞿昙,不交出世。”魔王当时道何言语:
 魔王忿怒在逡巡,
 广点妖邪之鬼神。
 睹见如来今出世,
 雄心尀耐便生嗔。
 不了自家邪神吕(侣),
 擎山覆海灭今(金)人。
 处分鬼神齐用命,
 捉将来,畅我身。
 于是魔王击一口金钟,集百万之徒党。〔当时〕差马头罗刹哲为游弈将军,㨩(捷)疾夜叉保作先锋大将,鸠盘吒鬼排戈戟以前行,毗舍奢神领甲兵而后拥。召阿修罗军众为突将,则𥅄目扬精(睛);舍毗胁多神后随,而乃乍嗔乍喜。更有夜叉虞候,罗刹都巡,并剑戟牙,利毛同爪,手持铁棒,带赤蛇。驱精魅以于前行,魍魉鬼神在后。阎罗王为都统,总管诸军,五道大神兼押衙大将,又知斩斫。唤风伯雨师作一营,呼行病鬼王别作一队。妖婆万众,有耳不闻;器檞(械)千般,何曾眼见。然后辟两阵。分四厢,右绕右遮,前驱后截。用雹雷为战鼓,披闪电作朱旗,纵猛风以前荡,勒毒龙而向后。蛇盘结,遍地盈川,神鬼交横,摇精动目。更有飞天之鬼,未其形,或五眼六牙,三身八臂,四肩七耳,九口十头,黄发赤髭,头尖额阔。或腕龛臂细,头小脚长,披其弄于山川,呼吸吐其云雾,摇动日月,震撼乾坤,作啾唧声,传波吒号。魔王自领军众,来至林中。先铺云叆之云,后降泼墨之雨。方梁櫑木,楀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强风忽起,拔树吹沙,天地既不辨东西,皆暗岂知南北。一时号令,便下天来,逡速之间,直至菩提树下。


 点检邪魔百万般,
 拟捉如来似等闲。
 军前号令诸神鬼,
 瞿昙未死不归还。
 魔王自为都元帅,
 总管诸军依指挥,
 叇叆之云空里报,
 泼下黑雾似墨池。
 雨点若着如中箭,
 雹子逢人似连锤,
 山岳擎来安掌里,
 江河检来直下倾。
 空里闹,世间惊,
 号令唯闻唱煞声。
 红旗卷处残霞起,
 皂矗悬处碧云飞,
 鬼神云里皆勇猛,
 魔王时时又震威,
 围绕佛身千万匝,
 拟捉如来畅絮情。


 于是我佛菩提村下,整念思惟道:“他外〔道〕等总到来,如何准拟?”遂起慈悲善根力,方便降伏邪徒,不假干戈,宁劳士马。如来所持器杖,与彼全殊,且着忍辱甲,执智慧刀,弯禅定弓,端慈悲箭,骑十力马,下精进鞭。惭愧刀而未举,鬼将惊忙;智慧剑而未轮,波旬怯惧。垂烟吐炎之辈,反被自烧;戴石擎山之徒,自沉自坠。外〔道〕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箭欲发时花自生,枪未盘而自折,剑未轮而刃落。雹雷翻为梵响,雹子变成珍珠。红旗出没,香风自生,猛火黑烟,栴檀雾降。我佛现其定力,外道波旬无门怯惧,大者雾中觅走,少者云中撼战。魔王见此,却且回军,罗刹叩头,由称死罪。回戈便发,却往魔宫,毒气未亡。上生忿怒云云。


 魔王神变总骋了,
 不能摇动我如来。
 宝剑才挥刃即亡,
 弓欲张而弦即断,
 擎山撮海骋神通,
 方梁櫑木遍虚空,
 拟害如来三界主,
 恰似落叶遇秋风。
 魔王自为督元帅,
 怕急潜身无处容,
 遂向军前亲号令,
 火急抽兵却归宫。
 不念自是邪神类,
 比并天中大世尊,
 罗汉虽然是小圣,
 力敌天魔万万重。
 鬼神类,万千般,
 变化如来气力滩,
 任你前头多变化,
 如来不动一毛端。


 魔王见此阵势似输,且还抽军。回归天上。不察自家力劣,辄拟恼害如来,忿怒之情,上由(尚)犹未息。然后端居正殿,及(反)据香林,扼腕扬眉,铺唇叵耐。魔王有其三女,忽见父王不乐,遂即向前启白大王:
 近日恰似改形容,
 何故忧其情不乐!
 为复诸天相恼乱?
 为复宫中有不安?
 为复忧其国境事?
 为复忧念诸女身?
 惟愿父王有慈愍,
 如今为说来由。
 父王道云云:
 不是忧念诸女身,
 汝等自然已成长,
 也不忧其国境事,
 天宫快乐更何忧!
 吾缘净饭悉达多,
 近日已于成正觉,
 叵耐见伊今出世,
 应恐化尽我门徒。
 若使交他教化时,
 化尽门徒诸弟子,
 我即如今设何计,
 除灭不交出世间。
 于是三女遂即进步向前,谘白父王云云:
 瞿昙少小在深宫,
 色境欢娱争断得?
 没是后生身美貌,
 整是贪欢逐乐时。
 我今齐愿下阎浮,
 恼乱不交令证果,
 必使见伊心退后,
 不成无上大菩提。
 魔王闻说斯计,欢喜非常。库内绫罗,任奴妆束。侧抽蝉鬓,斜插凤钗。身挂绮罗,臂缠璎珞。东邻美妇。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玉貌似雪,徒夸落(洛)浦之容;朱脸如花,谩说巫山之貌。行风行雨,倾国倾城。人漂五色之衣,日照三珠之服。仙蛾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召六宫彩女,发在左边;命一国夫人,分居右面。直从上界,来到佛前,歌舞齐施,管弦竟(竞)奏云云。
 论情实是绮罗人,
 若说容仪独超春。
 身挂天宫三珠服,
 足蹑巫山一行云。云云
 第一女道:“世尊!世尊!人生在世,能得几时?不作荣毕,虚生过日。奴家美貌,实是无双,不合自夸,人间少有。故来相事,誓尽千年。不弃卑微,永共佛为琴瑟。”
 女 道: “劝君莫证大菩提,
 何必将心苦执迷?
 我舍慈亲来下界,
 情愿将身作夫妻。”
 佛 云: “我今愿证大菩提,
 说法将心化群迷。
 苦海之中为船筏,
 阿谁要你作夫妻!”
 第二女道:“世尊!世尊!金轮王氏,帝子王孙,把(抛)却王位,独在山中寂寞。我今来意,更无别心,欲拟伴在山中,扫地焚香取水。世尊不在之时,我解看家守舍。”
 女 道: “奴家爱着绮罗裳,
 不勋沉麝自然香,
 我舍慈亲来下界,
 誓将千 (纤)手扫金床。”
 佛 道: “我今念念是无常,
 何处少有不烧香,
 佛座四禅本清净,
 阿谁要你扫金床!”
 第三女道:“世尊!世尊!奴家年幼,父母偏怜,端正无双,聪前少有。帝释梵王,频来问讯,父母嫌伊门卑,令不交作新妇。我见世尊端整,又是净饭王子,三端六艺并全,文武两般双备。是以抛却父母,故来下界阎浮,不敢与佛为妻,情愿长擎座具。”
 女 道: “阿奴身年十五春,
 恰似芙蓉出水宾 (滨)。
 帝释梵王频来问,
 父母嫌卑不许人。
 见君文武并皆全,
 六艺三端又超群,
 我舍慈亲来下界,
 不要将身作师僧。”
 佛 道: “汝今早合舍汝身,
 只为从前障佛因,
 大急速须归上界,
 更莫分云(纷纭)恼乱人。”
 魔女不信世尊之言,谩发强词,轻恼於佛。於是世尊垂金色臂,指魔女身,三个一时化作老母。且眼如珠盏,面似火曹,额阔头尖,胸高鼻曲,发黄齿黑,眉白口青,面皱如皮裹髑髅,项长一似筋(箸)头𫘴子。浑身锦绣,变成两幅布裙,头上梳钗,变作一团乱蛇。身腾项缩,恰似害冻老鵄,腰曲脚长,一似过秋谷𪆻𪆻。浑身笑具,甚是尸骸,三个相看,面无颜色。心中不分(忿),把镜照看,空留百丑之形,不见千娇之貌。姊妹三个,道何言语:


 不是天为㜸,
 都缘自作灾。
 娇容何处去?
 丑陋此时业。
 眼里睛如火,
 胸前瘿似魁。
 欲归天上去,
 羞见丑头腮。


 魔女三人,变却妲娥之貌,自惭丑陋之躯,羞见天宫,求归不得。遂即佛前䠒跪,启〔请〕再三,当尔之时,道何言语:


 不悟前生业障深,
 直来下界诣双林。
 盖为父母恩义重,
 不米魔家力来强,
 恼乱如来多罪障,
 容仪变却受怨沉,
 惟愿释迦生慈悯,
 舍记莫记生念心。


 佛心慈悲广大,有愿克从;舍放前怨,许容忏谢。与旧时之美质,转胜於前;复婉丽之容仪,过於往日。


 我佛慈悲广大愿,
 为法分形普流传,
 魔女三人骋姿容,
 变却当初端正面。
 殷勤礼拜告如来,
 暂弃魔宫心敬善,
 丑女却犹端正身,
 口过忏除得解免。

魔女却获端正,还归本天;当去之时,道何方语:
 魔女忏谢却归天,
 欢喜非常礼圣贤。
 故知佛力垂加备,
 姊妹三人胜于前。
 女见魔王说本情,
 翟谈如来道果成,
 我等三人总变却,
 岂合不遂再归程。
 倾心礼拜求哀忏,
 方始来容罪障轻。
 此祭(际)世尊成正觉,
 魔王从此莫声多。
 定拟说,且休却,
 看看日落向西斜。
 念佛座前领取偈,
 当业必定座莲花。
 但某乙禅河滴(嫡)派,象猛脱修,学无道化之能,谬处赞扬之位。身心战灼,悚惕何安?辄述荒芜,用申美德。
 自从仆射镇一方,
 继统旌幢左大梁。
 致孝人慈超舜禹,
 文萌宣略迈殷汤。
 分茅烈(列)土忧三面,
 旰食临朝念一方。
 经上分明亲说着,
 观音菩萨作仁王。
 观音世□宰官身,
 府主唯为镇国君,
 玉塞南边消气,
 黄河西面静烟尘。
 封疆再政(整)还依旧,
 墙壁重修转更新。
 君圣臣贤菩萨化,
 生灵尽作太平人。
 圣德臣聪四海传,
 蛮夷向化静风烟,
 邻封发使和三面,
 航海余深到九天。
 大治生灵垂雨露,
 广敷释教赞花偏,
 小僧愿请经功德,
 更祝仆射万万年。
 破魔变一卷
 天福九年甲辰祀黄钟之月冥生十叶冷凝呵笔而写记。
 居净土寺释门法律沙门愿荣写。

 
 《破魔变》今存两种敦煌写本;伯2187、斯3491。前卷首尾完整,卷首题有 “降魔变押座文”,卷末又题“破魔变”一卷,按其内容与 《降魔变文》不同,故知首题系指押座文而言,为了区别于 《降魔变文》故以 “破魔变”为篇题。后卷前抄 《功德意生天缘》,后抄《破魔变》。整理本见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周绍良主编 《敦煌文学作品选》。
 伯2187卷还清楚地留下题记: “天福九年(944) 甲辰祀, 黄钟之月, 生十叶, 冷凝呵而写记。居净土寺释门法律沙门愿荣写。” 《敦煌变文集》据此推定该卷抄于944年。而变文的结尾处又云: “自从仆射镇一方,继统旌幢左大梁。”“大梁”,指晚唐五代的前期(907——923年),那么这篇变文的写作时代当不会早于朱梁统治时期。
 《破魔变》的卷首还有一篇不到一千字的押座文,与后代话本小说的“入话”相类,即在讲唱变文之前,借以安定听众的情绪,其内容是一般地讲唱人生无常和曹氏家族的功德,可以自成体系,与本文所要讲唱的“破魔变”没有直接的联系。结尾处又加上一段与题旨无关的颂赞仆射的唱词,这大概是为适应当时讲唱变文的仪式和要求而设下的套语。
 这篇变文在写法上已具不有同于讲经文的特点,它虽然以 《佛本行集经》所载修道成佛的故事为依据,但并不引述 “经文”,而是撷取世尊如来战胜外道魔王以及点化魔女改邪归正的情节,恣意渲染成一篇充满奇象异景和神妙变现的文字,因此在表现佛法威力无边,处处压倒外道方面,可以同《降魔变文》相媲美。
 如果说佛陀变文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善于运用浪漫化的创作方法,那么《破魔变》在描写神魔斗法时更能表现出 “魔高一尺,佛高一丈”的特点。不管魔王施展出多大的魔法,变幻出多少鬼怪魔妖,也不论浓装艳抹的魔女们又是如此何巧施媚态,以色相诱佛,但是只要在端正庄严的佛法面前就会一败涂地,落到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可悲下场。本文作者为了把斗法经过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大胆利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首先设想出魔王集合着 “摇动日月,震撼乾抻” 的百万之徒党 “用震雷作战鼓,披闪电作朱旗,纵猛风以前荡,勒毒龙而向后”。“更有飞天之鬼,异貌奇形,或五眼六牙,三身八臂,四肩七耳,九口十头,黄发赤髭,头尖额阔。或腕粗臂细,头尖脚长,披其弄于山川,呼吸吐其云雾”。这种貌似强大凶悍的队伍,大有黑云压城谷摧之势,不过,法力无边的如来,却全然不惧,仅以 “慈悲善根之力,方便降伏邪徒”,已使魔王的一切变现化作过眼烟云。这里,作者不是描写如来排出比魔王更强大的阵势,而是以一种“与彼全殊”的佛法威力战胜魔王,你看:如来 “着忍辱甲,执智慧刀,弯禅定弓,端慈悲剑,骑十力马,下精进鞭。”完全依仗佛门修道学禅之功,使魔王徒众不战自败,“垂烟吐炎之辈,反被自烧; 载石擎山之徒,自沉自坠。外道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箭欲发时花自生,枪未盘而自折,剑未轮而刃落。”这样一场凶煞恶斗,如来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魔王“百万之徒众”,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被席卷得无影无踪了。
 这篇变文描写神魔变想象力的丰富,除了利用 “召之即来,呼之则去” 顷刻之间变出庞大队伍的手法之外,有时还能把佛的法力夸大到指着对方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令其变现出或丑或美的形态,借以惩罚和教育对方,使之皈依佛门。比如写魔王斗法失败以后,三个魔女献计妄图以 “色境欢娱” 惑动佛心,恼乱如来不得正果,于是一个个打扮成“玉貌似雪,徒夸洛浦之容;朱脸如花,漫说巫山之貌”,具有“倾国倾城”姿色的美女,歌舞欢笑地来到如来面前,分别以 “看家守舍”、“长擎座具”、“琴瑟之好”的巧言媚态,挑动世尊。当她们一再不听世尊劝告,“轻恼于佛”之际,“世尊垂金色臂,指魔女身”立时尽变为丑妇: “眼如珠盏,面似火曹,额阔头尖,胸高鼻曲,发黄齿黑,眉白口青。面皱如皮裹髑髅,项长一似筋头膇子。浑身锦绣变成两幅布裙,头上梳钗,变作一团乱蛇,。”像这种瞬息之间不见“千娇之貌,空留百丑之形”的突兀变化,不仅震动魔女的邪念,而且实出读者的意料之外,但是当魔跪请忏罪之时,“佛心慈悲广大”,立刻又为法分形,呈现出“与旧时之美质,转胜于前,复婉丽之容仪,过于往日”的美好形象。作者在同一对象身上设想出这种爱憎分明的至美极丑的递变过程,既表现出佛门的强大法力,又适应人们习惯性弃丑就美的生活逻辑和心理状态,很富有巧思和生活气息。
 这里,我们只要把佛陀变文充满奇光异彩的浪漫化手法,同后代《西游记》等神怪题材的小说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运用神魔斗法、变幻替身、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等高度艺术夸张方面有着十分接近之外,从《破魔变》的某些描写已初见端倪,如上述魔王排比出的异貌奇形的百万徒党之类的夸张描写,在《西游记》里是很容易找到它们的踪影,不过《西游记》等小说展现的对垒阵容,更富有变化,更具强大的威势,也更接近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真实,为变文那种宗教徒式的狂想注入更多的现实因素。
 至于三位魔女以色相惑乱于佛的情节,在《西游记》里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描写《西游记》“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23回),正是这种以色女色试探佛门圣者的继续和发展。《破魔变》是以三位魔女依次以男女之情劝诱如来“不要将身作师僧”而《西游记》则详细铺写观音菩萨、黎山老母、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等四圣化作“一妇三女,”同时以“意欲坐山招夫”之名,试探唐僧等师徒四人,说什么“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芒鞋云笠!”《西游记》这段艺术构思同敦煌变文的描写相比,是何其相似乃尔!如果从艺术源流上看,它们或者同出一源,或者存在着某种相因相承的关系,这就生动地说明敦煌变文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后代神魔小说之间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发展了志怪小说的艺术想象力,而且为《西游记》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打下了初步基础。
破魔变文

破魔变文

敦煌变文之一。有两种写本: S.3491,前段写《功德意生天缘》,后段写《破魔变文》,两变文均用同一*押座文。有插图; P.2187,首尾完整,文前题《降魔变神押座文》,文后题《破魔变》一卷。前有押座文。《敦煌变文集》卷四有王重民校录本。取材于《佛本行集经》诸多佛经中记载的佛法战胜邪魔的故事。叙写释迦牟尼苦行6年,觉悟成佛之初,引起魔王波旬的极大恐惧,因而以武力相威胁,以美色相引诱。但他虽施尽种种伎俩,却丝毫未能动摇佛的正念,而他最终又被佛所降伏。其宗旨在于弘扬佛教,但也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的一些侧影。

☚ 八相变   降魔变文 ☛
破魔变文

破魔变文

敦煌变文之一。有两种写本: S.3491,前段写《功德意生天缘》,后段写《破魔变文》,两变文均用同一*押座文。有插图; P.2187,首尾完整,文前题《降魔变神押座文》,文后题《破魔变》一卷。前有押座文。《敦煌变文集》卷四有王重民校录本。取材于《佛本行集经》诸多佛经中记载的佛法战胜邪魔的故事。叙写释迦牟尼苦行6年,觉悟成佛之初,引起魔王波旬的极大恐惧,因而以武力相威胁,以美色相引诱。但他虽施尽种种伎俩,却丝毫未能动摇佛的正念,而他最终又被佛所降伏。其宗旨在于弘扬佛教,但也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的一些侧影。

☚ 八相变   降魔变文 ☛
000069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