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疮排脓术
破疮排脓术是将化脓性感染的裹脓病灶切破,让脓液排出体外的手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形成,临床检查局部多有波动感或经穿刺可抽出脓液者。施术原则:
❶利于引流,因此切口宜在最低位且必须够大,腔内分隔均须打开。
❷切口愈合后对关节功能影响小。
浅部脓肿 切口应在波动最明显处,顺皮纹方向,用尖刀刺入脓腔,然后向两端扩大,排脓后,根据脓腔大小情况放入橡胶片或药油纱条引流。
深部脓肿 切口应与大血管神经平行,最好尽量避开之 按解剖层次逐层切开并止血,切开脓腔壁,排出脓液后,用手指探查腔内,按引流需要扩大切口,或把腔内分隔切开,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后,塞入中药纱条或带侧孔的胶管以引流。对于脓腔特别大,或分隔多,经一个切口不易充分引流者,可考虑作对侧切口,形成对口引流。
关节积脓 凡关节急性感染积脓,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因脓液粘稠穿刺不易吸净者,均可切开关节以排脓。切开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药液彻底冲洗关节腔,洗净后,注入药液,然后按解剖层次予以缝合,一般不放置引流条。对病情较严重者,可插入塑料管,一条用于注入药液冲洗用,另一条作引流用。
附骨痈 急性化脓性骨感染,局部体征明显,骨膜穿刺抽出脓液或血性渗出液者,可将骨膜切开,在病骨处钻若干个孔,或凿出小块病骨,形成一个骨窗,减压排脓,冲洗后,放置引流条,或带侧孔的细塑料管两条,待术后继续用药液冲洗引流。
破疮排脓,是让邪有出路。《灵枢·痈疽》:“发于膝,名日疵痈。……须其柔,乃石之者,生。”《外科启玄·明疮疡脓熟不宜开迟论》中论述:“凡疮疡有脓之际,乃肉腐而成脓,是毒气侵蚀而溃也,若不速之,恐毒气畜而侵溃好肉、如肘、膝、枢纽关节之所,筋骨坏,废疾成矣。”对于破疮的方法,《刘涓子鬼遗方》云:“所破之法,应在下逆上破之,令侬得易出。”破疮的手术器械过去有用“砭石”(《灵枢·痈疽》)、“铍针”(《灵枢·九针十二原》),“火针”(《千金翼方》),“刀”(《疮疡全书》)等。破疮,要使脓液排出通畅,《外科正宗·开割披针喉针形》第一百五十六指出:“如脓深欲其口大,直针进而斜针出,划开外肉,口则大矣。” 又指出:“凡脓涩滞者,内膜中隔不通故也。”而《疮疡全书》提议用“十”字形切口。《圣济总录·辨痈疽宜针烙法》云:“实者拈发为絍,虚者以纸为絍,涂引脓膏絍之。”主张切开排脓后插药物条以引流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