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洛那中国南北朝史籍对大宛国的称谓。参见“大宛”。 破洛那西域国名。《魏书》破洛那,《史记》、《汉书》、《晋书》大宛国,隋、唐史籍有沛汗、钹汗、钹汗那、跋贺那、宁远等称呼,明、清时期称作霍罕、浩罕。唐朝时曾设置休循州都督府于此。破洛那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道,商业发达,文化繁荣,并以产善马著称于世。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破洛那见“拔汗那”。 破洛那古西域国名。即西汉时的大宛国。位于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魏时改称破洛那。太和三年(479),遣使献汗血马,自是贡使不绝。隋唐作“汗”、“拨汗”、“拨汗那”、“𢘥捍”、“跋贺那”,继续通贡使。唐显庆三年(658),首领阿了参受封为刺史。开元二十七年(739)国王阿悉烂达干助唐平敌有功,受封奉化王。天宝三载(744)唐改其国名为宁远,赐其王姓窦,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妻之。自此,长期通好。 破洛那古西域国名。在前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史记》、《汉书》作大宛国。南北朝称破洛那。 隋唐作汗、拔汗那、𢘥捍、跋贺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