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破六韩拔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破六韩拔陵?—525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匈奴族。其姓破六韩即潘六奚,或译作破落汗、破六汗。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正光四年(523年)聚众起义,杀镇将,攻占沃野镇,改年号为真王。北魏北方六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形成一次大规模的各族人民起义。次年,起义军攻占武川、怀朔二镇。于五原大败北魏临淮王元彧;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大败安北将军李叔仁,声势更盛。又于白道击败抚军将军崔暹,全歼其军,继败北讨大都督李崇,迫其退守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震撼了整个北方地区的反动统治。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朝廷一面进行诱降瓦解,一面要求柔然贵族出兵镇压,进攻武川、沃野二镇,拔陵率军连战失利,部下大将孔雀投降尔朱荣,起义军被迫南渡黄河,又遭到广阳王元深夹击,二十余万人被俘。不久,拔陵被柔然贵族杀死,起义失败。 破六韩拔陵也译作“破落汗拔陵”、“破洛汗拔陵”等。系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匈奴人,单于右谷蠡王潘六奚之后裔,生年不详。由于北魏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正光四年(公元523年),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首先率众起义,杀死镇将,自号真王。并相继攻克武川、怀朔二镇,于五原、白道等地大败北魏军,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军民纷纷起兵响应,声势浩大。孝昌元年(525),北魏王朝联合柔然族贵族共同镇压起义军,同时挑拨各民族起义军之间的关系,使起义军屡败,破六韩拔陵所属部众二十万降伏北魏,大将孔雀被杀(一说投降),不久他为柔然贵族所杀。 破六韩拔陵亦作“破落汗拔陵”、“破洛汗拔陵”等。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匈奴族,单于之苗裔。右谷蠡王潘六奚之后裔,以潘六奚为氏,破六韩乃潘六奚之异译。正光四年(523)率众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起义,杀镇将,建元真王。相继破武川、怀朔,并于五原、白道等地大败北魏军,逼近金陵。东西部敕勒叛魏附之,诸镇兵民亦响应,势渐盛。孝昌元年(525)在北魏和柔然主阿那瓌联军进攻下,屡败,大将孔雀被杀(一说投降),所属部众二十万降附北魏。不久他为柔然贵族所杀。 破六韩拔陵?~525北朝北魏六镇起义军领袖。匈奴族。正光四年(523年)率众起义。正光六年(525年)被北魏官军和柔然贵族联军击败。被杀。见“破六韩拔陵起义”。 破六韩拔陵又作破落汗拔陵、破洛汗拔陵等。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民。匈奴族。单于之后,右谷蠡王潘六奚嫡裔,以潘六奚为氏,破六韩乃潘六奚之异译。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聚众起义,杀镇将,建元真王,以宗人破六韩孔雀为大都督、司徒、平南王,万俟普为太尉。诸镇各族民众群起响应。次年,引兵南进,破武川镇、怀朔镇,败北魏临淮王元或于五原,连破安北将军李叔仁、抚军将军崔暹等于白道,迫大都督李崇逃还云中,声势日盛。东西部敕勒皆叛魏来附。孝昌元年(525),围北魏广阳王元渊于五原,引兵击西部敕勒首领乜列河,遭伏兵,败,继遭柔然可汗阿那瓌袭击,大将孔雀等被斩(一说投降)。为避柔然攻,渡黄河南徙,众20余万先后降于北魏广阳王元深,被分处于冀、定、瀛3州就食。其后史载不一,一说旋被柔然贵族所杀;一说孝昌二年(526),尚遣其臣费律谚斩高平之胡琛。 破六韩拔陵?—525北朝北魏六镇起义军领袖。破六韩,一作破六汗,又作破落汗,均潘六奚的异译。匈奴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在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率众起义,杀镇将,年号真王,北魏六镇士兵及各族人民纷起响应。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在北魏官军和柔然贵族联合进攻下,所部主力被击败,大将孔雀降尔朱荣。他被杀。 破六韩拔陵北魏末年六镇起义领袖。破六韩一作破六汗,又作破落汗,拔陵又作协夤,均为同音异译。匈奴族。正光四年(23)率沃野镇(内蒙五原东北)镇兵起义,年号真王。相继击败魏临淮王元或、安北将军李叔仁所率魏军,占有六镇。继而全歼魏扶军将军崔暹部,暹单骑逃免。又屡败魏大都督李崇,迫使北魏数度临阵易帅,并请柔然主阿那环出兵协助镇压。在柔然十万骑兵及魏广阳王元深夹击下,被迫南渡黄河。孝昌元年(525),义军大将破六韩孔雀率主力叛变,义军被击溃,拔陵下落不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