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砂田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砂田法sand fields

甘肃地区农民针对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创造的一项抗风保墒耐旱防碱的耕作技术。始于明代中叶。具体方法是在耕地上铺上一层三四寸厚的砂石,然后将庄稼种植其上。《甘肃通志稿》中说:“砂田,用河流石子铺地三四寸,耕种时拨开砂石,种之于下,仍取砂石掩覆之,不虞亢旱,可获旱熟。”《宁夏纪要》中称:“在含有少量水分的旱田上,敷铺一层的卵石,作物就从石缝或石层中洒下去,即可在内茁苗,伸出地面,生长结实。”历史经验表明,砂田法是蓄水保墒,减轻干旱,抑制蒸发,控制泛碱,提高地温,促熟增产的一种独特的耕作方法。采用砂田法,可在年降水量二三百毫米的干旱条件下,夺取粮菜瓜果的高产丰收。这种耕作方法,自从创始之后,就在陇中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以甘肃的皋兰、靖远等县为主,逐步扩展到宁夏的同心等县及青海少数地区。据民国年间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已有砂田约100万亩。它是中国农民长期与干旱斗争的产物,丰富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蓄水保墒的经验。

砂田法

023 砂田法

中国早在四五百年前,就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创始了蓄水保墒、抗御干旱、控制返碱,提高地温,促进早熟的“砂田法”。据甘肃的地方志《甘肃通志稿》和《新兰州》等方志的记载,砂田法,大约创始于明代中叶,遭遇特大旱灾的农民,偶尔发现在石缝中却能长出茁壮的禾苗。在这种现象的启示下,有的农民试行砂石铺田种庄稼以抗御亢旱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于是,在甘肃的陇中地区创始砂田法,并逐渐扩大推广,到解放前夕,在甘肃、宁夏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曾经推广砂田法达百万亩。砂田法的具体做法是:“用河流石子铺地厚三四寸,耕种时拨开砂石,种之于下,不虞亢旱,可获早熟,其利可五六十年” (《甘肃通志稿》)。采用砂田法,可在降雨量仅有三四百毫米的条件下,取得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的高产丰收。它是陇中地区的农民长期与干旱作斗争的产物,它丰富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蓄水保墒的经验,谱写一曲我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凯歌。

☚ 亲田法   耩种法 ☛
000091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