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矿泉疗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 主要责任者: 张向群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58 千字 页码: 1-190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454.5 语种:中 定价:9.00 出版时间:2001-08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国民间疗法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国民间疗法丛书之一,共收录178条词条。 被引频次:5 矿泉疗法 矿泉疗法kuangquan liaofa应用医用矿泉的理化特性对机体进行保健、治疗与康复的方法。医用矿泉指凡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孔取得的地下水,含有1克/升以上的可溶性固体成分,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一定量的气体成分,并具有34℃以上的温度,可供医疗保健之用的矿泉。矿泉是随复杂的地球变化逐渐形成的,其年龄可在几十年、几万年或几百万年以上,是该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作用综合的结果。矿泉应用于医疗事业已有悠久历史,公元前四千年,我国就有应用矿泉水治病的记载。矿泉分类各国互不一致。中国医疗矿泉依据温度的不同可分:冷泉<25℃;微温泉26~33℃;温泉34~37℃;热泉38~42℃;高热泉>43℃。依渗透压不同可分:低渗泉(可溶性固体1~8克/升);等渗泉(可溶性固体8~10克/升);高渗泉(可溶性固体>10克/升)。依酸碱度不同可分为:强酸性泉(PH<2);酸性泉(PH2~4);弱酸性泉(PH4~6);中性泉 (PH6~7.5); 弱碱性泉 (PH7.5~8.5);碱性泉(PH8.5~10);强碱性泉(PH>10)。依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将医疗矿泉分为14类(见下页),矿泉的医疗应用方法有浴用法、饮用法、吸入法、含漱法及洗涤法等。中国多用浸浴法。作用机制:温度作用,温泉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脉搏加快、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皮肤的免疫功能等。浮力作用,矿泉水的比重比淡水高,所以人体在其中所受的浮力比淡水大,故运动障碍肢体在矿泉水中较易于运动,加之矿泉水的温热作用可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因而对关节功能障碍者有良好的康复作用。压力作用,人体在做矿泉浴时受到静水压力的作用,因而吸气感到困难、呼气感到舒畅,可加强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对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患有利。肢体受到水的压力作用,可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并可增加心输出量。化学作用,矿泉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有的附着于皮表,形成“薄膜”,有的作用于皮肤末梢感受器、有的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有的以气体形式 (如CO2、HS、Rn等)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并被吸收,其治疗和康复效果随不同类型矿泉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异。 中国医疗矿泉分类表
☚ 光过敏 泥疗 ☛ 矿泉疗法 矿泉疗法应用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的每立升中含有1g以上的可溶性固体成分、一定量的气体成分和微量元素、34℃以上的温度,具有一定生物学作用的矿泉水,进行保健与治疗的方法称为矿泉疗法。矿泉用于医疗保健事业历史悠久,公元前四千年,在我国古代史中曾有应用矿泉水治病的记载。公元前六百年孔子著《论语》一书中曾提到人类利用矿泉沐浴。公元二百年《辛氏三秦记》中有骊山汤泉的记载。汉天文学家张衡著述《温泉赋》认为矿泉有防治疾病作用。公元四百年北周庚信在《温泉碑文》中记述了胃肠病的饮泉治疗。公元一千年宋唐庚所著《汤泉记》中论述了矿泉成因与地质的关系。明杨慎研究了我国矿泉的分布。明李时珍在其名著《本草纲目》中,将矿泉分为热、冷、甘、酸、苦等泉,并阐述了矿泉的治疗方法与适应征。1956年章鸿钊编写了《中国温泉辑要》,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理疗与疗养专题组会议上,首次确定了我国医疗矿泉的定义与分类。国外希腊、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矿泉的医疗应用亦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二千年在古希腊荷马(Homer)的著作中曾有应用矿泉治病的记载,而后Hy-pocrates又提出了矿泉浴的一般原则,十五世纪意大利学者编著了《意大利矿泉论》为最早的有关矿泉的著作,十八世纪Hoffman首次确定了矿泉中的化学成份:十九世纪德国最早成立了矿泉化学分析室。 中国医疗矿泉分类表
依温度分类 按矿泉水温度高低分为五种: ❶冷泉<25℃。 ❷微温泉26~33℃。 ❸温泉34~37℃。 ❹热泉38~42℃。 ❺高热泉>43℃。 依渗透压分类 根据渗透压不同,将医疗矿泉可分为: ❶低渗泉(可溶性固体1~8g/L)。 ❷等渗泉(可溶性固体8~10g/L)。 ❸高渗泉(可溶性固体>10g/L)。 依酸碱度分类 根据矿泉酸碱度不同,医疗矿泉可分为: ❶强酸性泉(pH<2)。 ❷酸性泉(pH2~4)。 ❸弱酸性泉(pH4~6)。 ❹中性泉(pH6~7.5)。 ❺弱碱性泉(pH7.5~8.5)。 ❻碱性泉(pH8.5~10)。 ❼强碱性泉(pH>10)。 矿泉成因 矿泉在地下多为千万年或更长的时间之前形成,矿泉的物理特征及所含的化学成分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泉的形成多与地壳改变,特别是火山活动有关,并受该地区地球内部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地温作用、水蒸气压力等的影响。矿泉水形成的学说主要有三种: ❶岩浆水说或初生水说。 ❷残留水说或古海水说。 ❸渗入水说或循环水说。目前岩浆水说多被公认,即矿泉水为岩浆水起源,在其涌出流向地表过程中,混入了部分渗入水而形成。 矿泉温度的形成 按地热分布状态,地壳大致可分三带即可变温度带、恒温带和增温带。可变温度带为地壳的上层受太阳幅射能影响,此带厚度不等,大致为15~20m,浅层流动的地下水多受其影响。在可变温度带下为恒温带,此带长期温度基本不变,厚度约为20~30m,温度相当于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于恒温带以下为增温带,愈向深处温度愈高,主要受地球的内热控制,其增温呈规律性,一般从恒温带起每深入33m温度升高1℃,每升高1℃所要加深的米数称为地热增温级。大多数矿泉来自恒温带以下,故其温度受巨大的地球热源—地球内热影响,显然矿泉的形成深度越深,温度越高。依矿泉的温度(TH)、地热增温级(g)、当地年平均温度(tB)、恒温带深度(h),可用H=g(TH—tB)+h公式推算出其形成深度(H)。反之亦可根据矿泉形成的深度推算出矿泉温度。 矿泉中化学成分的形成 矿泉中所含的复杂化学成分与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并可反映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矿泉水在涌出地表形成矿泉过程中,多混入了一般地下水,使矿泉获得新的化学成分。矿泉中因含有各种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又可使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转变成其它物质。矿泉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加之在地下又有很高的温度,矿泉水中并含有一定量的侵蚀性气体,故更增强了它的溶解能力,为此矿泉水在涌出地表前,在地壳深处流经各种岩层时,溶解并携带了岩石中的许多化学成分。 矿泉中气体成分的形成 矿泉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变化、热变质作用、放射性元素等。源于大气的气体有: 氧(O2)、氮(N2)、惰性气体等,乃是由岩石的裂隙渗入到地层而溶于矿泉水中; 源于生物化学变化的气体有:甲烷(CH4)、碳酸气(CO2)、氮(N2)、硫化氢(H2S)、氢(H2)、氧(O2)等,乃是由地球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形成; 热变质起源的气体有: 碳酸气、硫化氢、氢、氮、一氧化碳(CO)、氟化氢(HF)等,是在高温作用下从岩石中分离而来。放射性起源的气体如氡(Rn)、氦(He)等,乃由地壳内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矿泉的理化成分表示法 矿泉的理化学特征代表其医疗性能,如温度、pH值、可溶性固体量、离子种类及其含量、气体与放射性气体、微量元素及其含量等属之。为了较全面地记载矿泉的特征,可采用一定的表格、图解以及公式等形式。应用表格形式时,应列出的项目是: 温度、颜色、气味、口味、悬浮物、固形物、混浊度、pH值、耗氧量、可溶性固体量、比重、每秒涌水量、阴阳离子种类及数量、放射性元素及数量、微量元素及数量等。为了简明地表示出矿泉的主要理化学特征,常采用库尔洛夫公式: SP: 所含气体或微量元素 M: 可溶性固体成分pH: 酸碱度 T: 泉温 Q: 涌水量(L/S)关于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标准目前有两种意见: ❶以超过25毫克当量%为标准,凡高于此数值的均可列入式中。 ❷凡超过5毫克当量%者即可列入式中。 矿泉的医疗作用 矿泉在医疗上以浸浴与饮用为主,此外还有吸入、含嗽、洗涤等方式,我国多用浸浴法。矿泉浴的医疗作用包括机械作用、温度作用、化学作用三种,前两者是非特异性的与普通淡水浴相同,而化学作用是特异性的。矿泉浴时固体成分可通过离子状态进入体内或附着在体表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其他气体成分、微量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则可通过皮肤或呼吸器官进入体内或直接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矿泉浴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吸收两种途径在机体内引起一系列变化。 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矿泉浴时首先引起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改变,可通过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效应,其中何者占优势,由矿泉的不同性质及矿泉浴作用时间和强度而定。于肾上腺与乙酰胆碱二者减少的脏器其感受性增高,而在其增高的脏器感受性低下,从而使其趋向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作用 矿泉浴有使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增强,使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量增加,而调整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作用。 增强巯基的作用 矿泉浴时,因存在于矿泉中的硫化氢、二价硫化物以及硫酸根等各种形式的硫化物进入机体,使体内巯基增加。巯基是氢氧基的氢被硫置换而生成,巯基分为CSS、CSH、GSH等有机巯基与无机巯基,均易溶存于血中,并向组织传输。在组织巯基中,除可溶性巯基外,尚有许多与高分子蛋白质结合的重要巯基,结合在醣、脂肪、蛋白质中的巯基种类甚多,它是维持机体生命的极重要的物质。 对组胺的影响 矿泉浴时可使机体内组胺的含量发生变化,温浴时血浆中组胺减少,冷浴时反而增多。此时组胺的变化与皮质激素的作用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可抑制组胺生成酶,增强胺分解酶的作用,故对组胺有拮抗作用。组胺的变化并与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有关。因此矿泉浴时组胺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起作用。组胺可作用于毛细血管,调节微循环,但如组胺过多时,则有损害肝功能与增高皮肤感受性的作用。矿泉浴时应防止过多的组胺释放。 调节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机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维持机体生命必需的物质,蛋白对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矿泉浴对蛋白的吸收、合成、分解、排泄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对体内水分移动、对细胞及组织的蛋白质成分均有量和质的影响。 对离子代谢的影响 离子对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机体中很多激素与离子代谢有关,如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矿泉中含有的成分许多是机体所需要的,故矿泉浴时,机体可直接从矿泉水中吸收有关离子,从而改善体内的离子代谢。 对水代谢的影响 矿泉浴对机体水分代谢有显著影响。一次38℃的淡泉浴发汗量约为250ml,较无入浴的对照组的自然发汗量50ml高5倍。泉温越高发汗越多,尿量越少。机体内出现的水量变化可涉及到细胞内液,可促进体腔、关节及皮下水分的吸收。其吸收率与泉温平行,连续多次入浴可使机体脱水。 此外矿泉浴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矿泉浴是一种改善体质的外界刺激因素,对机体周期性节律变化具有调节与使之正常化的作用。 矿泉浴反应 在矿泉浴的初期,机体可出现一过性不适感或病情加重现象,称为矿泉反应。反应症状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种: ❶全身反应症状:主要有疲劳、不适感、睡眠不良、精神不安、心悸、头昏、头痛、偶尔出现皮疹、喘息发作、呕吐、腹泻等。 ❷局部反应症状: 主要为疼痛加重、活动受限、肿胀等。矿泉反应除矿泉浸浴外,饮用氡水时偶尔亦出现。反应症状轻微时可继续治疗,如反应症状严重或恶化的症状迁延时间较长时,可视为不适合矿泉浴治疗的指征,应停止治疗。矿泉浴反应的发生,多与泉质、治疗剂量、泉温以及入浴者体质、病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矿泉的医疗应用 矿泉在临床实际应用的方法有: 浴用法、饮用法、吸入法、含嗽法以及洗涤法等。 浴用法 浴用法中有全身浸浴与半身浸浴。全身浸浴中有卧式与坐式两种,卧式浴时头颈及前胸大部露出水面,坐式浴时仅头部露出水面。卧式浴易为病人接受,对心肺脏器负担较小,浸浴时矿泉中的化学成份可通过两种形式对机体产生作用; ❶矿泉水对皮肤的直接接触作用。 ❷矿泉水中的物质经皮肤进入机体与机体经皮肤向矿泉水排出物质的交换作用。如温低渗矿泉浴能溶解皮肤中的氯化物、胆固醇、糖; 在酸性泉浴中皮肤排出钾和钙; 在碱性泉浴中皮肤排出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证实,矿泉水中的某些离子在浸浴时可进入机体,进入机体的量与泉温、泉水中的离子浓度、入浴时间有关。不同理化特征的矿泉,对机体作用各不相同,酸性泉对皮肤有收敛作用;碱性泉可促进上皮脱落;氮泉有增强机体功能的作用,有类似氡泉效能;砷泉能降低血糖,有拮抗甲状腺素等作用。矿泉浸浴时泉水的非特异性作用亦不可忽视。为了加强浸浴的机械作用,提高其综合医疗效能,常在浸浴中并用一些机械疗法,如水压注法、波浪浴法、水下按摩法等。 饮用法 矿泉水的饮用是能最充分的综合利用和发挥矿泉的各种特异性作用的方法,如其特殊成分、水自身的作用、水渗透压、pH值、温度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矿泉中所含的一般化学成分与特殊成分,它们多以分子、离子或胶体状态存在。在阴离子方面如重碳酸根(HCO3)、氯(Cl)、硫酸根(SO4)以及少量的溴(Br)、碘(I)、氟(F)等。在阳离子方面如钾(K)、钠(Na)、钙(Ca)、镁(Mg)以及少量的铁(Fe)、锂(Li)、锶(Sr)、铜(Cu)、锌(Zn)、锰(Mn)、钡(Ba)、砷(As)、金(Au)、银(Ag)、铅(Pb)、镭(Ra)、硅(Si)等,特别重要的是氡(Rn)、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机体胃肠道的吸收能力远比皮肤强,许多离子成分可通过胃肠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肌肉、结缔组织、内脏、皮肤,最后经肾、皮肤、肺排出。饮泉时泉温甚重要,不感温对胃肠道无刺激,冷可促进胃肠运动,使蠕动和分泌功能亢进,反之,热则抑制胃肠的兴奋性,缓解痉挛及疼痛。水的渗透压与pH值亦具影响,pH值能改变胃内容的酸碱度,有调节胃酸的作用,饮泉多用低或等渗泉,仅于导泻时方饮用高渗泉。泉水中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与蛋白分子、维生素、酶等密切相关、其中许多是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如碘,锰、铜、钴、锌、铁等,缺乏时会导致功能的严重障碍,饮用后能增加和补充缺少部分,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 吸入法 矿泉可用于吸入的有: 碳酸氢钠泉、氯化钠泉、碳酸氢钙泉、硫化氢泉、氡泉等。矿泉吸入法是利用一定器械,将矿泉水进行雾化,再经呼吸道将矿泉水中的化学成分与气体成分吸入体内。吸入时矿泉的温热、盐类成分、气体等首先刺激呼吸道粘膜末梢神经感受器,同时盐类成分、气体等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呼吸道粘膜的营养、微循环以及腺体活动等有良好作用,能减轻炎症、使痰液易于咳出。吸入法可在室内及室外进行,分单人吸入法与集体吸入法两种。 适应证与禁忌证 见各类矿泉疗法。 ☚ 海水浴疗法 氡泉疗法 ☛ 矿泉疗法crenotherap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