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典远谐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典远谐则 典远谐则古代诗学概念。以典远、谐音律、丽以则论诗,语见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被后人概括为“谈艺四言”。典,语言典雅,指取儒家经典和正史的语言入诗。王士禛说:“六经、廿一史,其言有近于诗者,有远于诗者,然皆诗之渊海也,节而取之,十之四五,结谩谐之习,吾知免矣:一曰典。”结,通常作椎结,也作椎髻,意谓如椎形的发髻,是古代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此处与“谩谐”一词共同形容诗歌语言鄙陋荒诞,不合雅正。王士禛认为多学六经、廿一史,就能纠克这些陋习,归入醇雅。远,味外有味,意境清远。他以绘画为例,“画潇、湘、洞庭,不必蹙山结水,李龙眠作《阳关图》,意不在渭城车马,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嗒然,此诗旨也:次曰远。”这是他主张的神韵说的主要内涵。谐,指诗歌音律协调,富有音乐美。“《诗》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尝弦而歌之,故古无乐经,而《由庚》、《华黍》皆有声无词,土鼓鞞铎,非所以被管弦叶丝肉也:次曰谐音律。”则,法则,法度。“昔人云:《楚词》、《世说》,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遥。学者由此意而通之,摇荡性情,晖丽万有,皆是物也:次曰丽以则。”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王士禛论诗所本。他要求诗歌写得美丽而又合乎法度,不为淫丽。以上反映王士禛对诗歌创作的语言、声律、意境等问题的认识和要求,实际上也是对神韵说某些重要特征的说明。梁章钜《退庵随笔》:“王渔洋谈艺四言,曰典,曰远,曰谐,曰则,而独未拈出一‘真’字。渔洋所欠者,真耳。”以失真诟病王士禛上面的论述和全部诗学主张,未必妥当,但是,对真的重视不够在王士禛诗论中确是存在的,梁章钜的批评有一定道理。 ☚ 虽颂皆刺 神韵 ☛ 典远谐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