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鼓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鼓书院

 在湖南衡州(衡阳)治所北三里石鼓山,故名,旧为寻真观。唐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于山巅筑屋读书。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州人李士贞援李宽之故事,清郡守在此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不久改为州学。宋仁宗时曾一度废毁,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规模益增,至宋末不废。朱熹曾属文记之,为《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

石鼓书院

书院名,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唐代曾为寻真观,元和间李宽在此读书。宋代至道年间于故址建书院,与白鹿洞,应天、岳麓齐名,合称宋代四大书院。见宋朱熹《朱文公集》十九《衡州石鼓书院记》。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院部 > 歷代建制 >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  shígǔshūyuàn

宋代書院。址在湖南衡陽縣北石鼓山下,故名。舊爲尋真觀。唐元和中,李寬曾結廬讀書於此。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李士真向郡守申請,遂於李寬讀書處創建書院。真宗時賜有匾額。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賜額及學田。後劉沆、潘峙、宋若水、林栗俞并擴修之。朱熹視其與岳麓、白鹿洞同爲宋初著名書院。馬端臨則將其列爲宋初四大書院之一。元時鄧大任、王復廬、程敬直曾任山長。元末廢圮。明時史中、沈慶等不斷拓基整修。明末復毁。清順治間,巡撫袁廓宇疏請重建,知縣余其溥主其工。康熙時,巡撫趙申喬令衡陽訓導員吴炯居院中督課師生。清代厘田租、監院之制始於此。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更定學徒條規,知府李鎬臨院授課。原有樓、閣、亭、祠等建築物,抗日戰争時均爲日軍焚燬。故址内今尚存明、清碑刻多處。書院經維修已闢爲公園。參閱宋·朱熹《衡州石鼓書院記》、《明一統志》。

石鼓书院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迥雁峰下。始建于997年。1035年宋仁宗赐“石鼓书院”名及学田,为宋初六大书院之一。后时兴时废,现辟为公园。

石鼓书院

109 石鼓书院

原址于湖南衡阳县北三里石鼓山。唐宪宗元和中(810)左右,士人李宽在山巅构屋读书。宋至道三年(997),郡民李士真向郡守请求在原址创建书院,以居学者。景祐二年(1035),仁宗据集贤校理的要求,赐书院匾额及学田,遂成为规模较大的书院。

☚ 嵩阳书院   茅山书院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原址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下。初为寻真观,唐元和(806—820)中,李宽曾读书于此,故亦称“李秀才书院”。宋至道三年(997年),郡人李士真于李宽读书旧址创建石鼓书院。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赐“石鼓书院” 匾额及学田。南宋及元、明、清诸代,曾多次毁于兵火,又多次重建。朱熹曾作 《衡州石鼓书院记》。

☚ 书院   嵩阳书院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位于北门外石鼓山。山似半岛耸立于蒸水与湘水汇合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山上有石鼓一座,东晋庾阐《观石鼓诗》咏其胜:“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翔霄拂翠岭,绿涧漱岩间”。《水经注》:“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唐贞观时,刺史宇文炫在山的东西崖壁上刻“东岩”、“西溪”四字,后任刺史齐映在山的东北建合江亭。韩愈有《合江亭》诗:“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宋人因此名亭为“绿净阁”。南宋范成大《合江亭》诗序:“韩文公所谓‘绿净不可唾’者,即此处,今有绿净阁。”唐元和年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读书。宋至道三年(997),衡阳郡人李士真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书院,景祐二年(1035)钦赐“石鼓书院”匾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曾在此讲学。石鼓山东侧悬崖下有朱陵洞,相传唐天宝年间道士董奉先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仙洞之名。民间传说此洞通南岳,前洞在南岳山下,此为后洞。洞内外石壁原有唐宋以来许多诗刻,抗战中被侵华日军炸毁。今此山已建设成石鼓公园。

☚ 天子坟   回雁峰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南宋末毁于战火,元代时兴时废。朱熹曾作 《衡州石鼓书院记》,戴溪曾任山长,著有 《石鼓论语问答》 3卷。明清时仍存在,现已辟为公园,存有明、清碑刻。

☚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建于宋至道三年(997),地址在衡阳市石鼓山。景佑三年(1035),知州刘沅奏请,得赐学田及石鼓书院匾额,因而与岳麓、应天、白鹿号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元明以后,屡有兴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后又改称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改办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今已辟为石鼓公园。

☚ 岳麓书院   求忠书院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湖南衡阳。唐元和 (806—820) 中,李宽中 (一作李宽) 于石鼓山寻真观结庐读书。刺史吕温尝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以纪其事。宋至道三年 (997),宽中族人士真援其故事,复修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景祐二年 (1035),知州刘沅 (一作沆) 奏请仁宗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 额,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其后稍徙而东,改为州学”。淳熙十二年 (1185),部使者潘畴(一作畤),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故额,“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请朱熹作《记》,诫诸生不为科举功名所乱,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时戴溪为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答》3卷。淳祐七年林畊以州学教授兼山长凡3年(1247—1249),“补葺经创”,“鼎新” 书院,并刊大字本《尚书全解》40卷。开庆元年 (1259) 毁于兵火。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掞(一作琰) 重新修葺。提刑黄幹又置田350亩,“以赡生徒”。元代继续办学,元末又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 (1413),知府史中重建 “书舍六间”,有礼殿祀孔子,韩张祠祀韩愈、张栻。天顺、弘治间均有修葺。正德四年 (1509),叶钊为山长,“讲圣贤身心之学,道德之旨,剖晰疑义,阐发幽微”,“一时学者翕然云从”。嘉靖年间,“湛若水数至石鼓讲论” “体认”之学,邹守益亦来大倡 “良知”之说。二十八年 (1549) 知府蔡汝楠以其为朱、张、湛、邹 “过化之地”,乃重整书院,扩建主静、定性二斋,订立规约,以学文敦行、辩志慎习、笃伦常、识仁体训士,刊 《说经札记》、《衡湘问辨》、《太极问答》等。“亹亹忘倦”者凡四年 (1549—1552),又请赵大洲、茅鹿门等 “海内名公”讲学其中,“诸士环听”,“宛然一邹鲁洙泗之风也”。万历四十年(1612),巡按史记事、观察邓云霄大修书院,以 “铸士陶民”,“殿祠号舍,罔不完葺”,规模极一时之盛。崇祯十五年 (1642)提学高世泰修葺,明末毁于兵火。清代屡次扩建,规模日广。山长多一时之选,如陈士雅、余廷灿、林学易、罗廷彦、罗瑛、潘世晓、张学尹、徐锡溥、刘祖焕等,皆湖南名士,然所授多为科举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三十一年改称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改为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今辟为公园,尚有明清碑刻存留。有明清版《石鼓书院志》三种。

☚ 甘泉书院   玉潭书院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南宋末毁于战火,元代时兴时废。朱熹曾作 《衡州石鼓书院记》,戴溪曾任山长,著有 《石鼓论语问答》3卷。明清时仍存在,现已辟为公园,存有明、清碑刻。

☚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
000056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