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灰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灰吟

石灰吟

明诗篇名。七绝。于谦作。见《于谦诗选》。约作于永乐十二年(1414)。于谦是明代的著名民族英雄,其诗朴质刚劲,感时忧国,尤善托物咏志,《石灰吟》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言志之作。其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借石灰的制作过程,表现诗人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意志。诗中以象征手法,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石灰的品格恰是诗人的自身写照。全诗句句咏物,又句句是抒怀,明白如话,却又诗味隽永。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其风格遒劲,兴象深远……品格乃转出文士之上。”诗品出于人品,此诗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与诗人的坦荡胸怀和高尚品格分不开。

☚ 岳王墓   把酒对月歌 ☛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作于永乐四年,作者时年十七岁。于谦(公元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因才能卓越,累升御史、兵部侍郎、山西巡抚。蒙古瓦剌也先部寇边,发生“木土事变”,英宗皇帝被俘,他受任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卫,拥立景帝即位,身先士卒,大败敌寇迎回英宗为太上皇。后英宗复辟,以“谋逆罪”被处死。英宗死后,平反昭雪,追赠为太傅。后世史学家称他为抗御外敌的民族英雄。有《于忠肃公集》。
 
 于谦不以诗名世,这首诗却家喻户晓,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咏物诗的杰作。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咏石灰来抒写自己的志向。诗的主题是清白无价,于谦本人却为清白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据《明史》本传,于谦“刚正弘毅,忧国忘身”,“自奉俭约,所居仅避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安敢自安?”他任巡抚时,进京从不送礼,曾被当权太监王振借故关了三个月监狱。他有一首《入京》绝句:“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古代文学作品《石灰吟》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石灰吟》

《石灰吟》

诗篇名。明于谦作。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评此诗说:“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冯国华说:“《石灰吟》是一首赞美石灰的咏物诗。它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和为人要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见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第2066页)此诗是一首脍灸人口的名篇。诗中通过对石灰品德与性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坚贞与洁白的操守。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以石灰自喻,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溶为一体。文字明白流畅,风格质朴豪迈。

石灰吟

诗篇名。明代于谦作。这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咏石灰,表达了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和矢志清白的坦荡胸怀。曾经鼓舞了许多讲风骨、重气节的仁人志士。王若飞30年代在国民党反对派的狱中,就曾引用此诗批判叛徒,激励同志保持革命气节。参见“于谦”。

《石灰吟》shi hui yin

Poem on Lime→于谦 (Yu Q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