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涛

石涛同志逝世 解放日报1985年2月11日

石涛shí tāo

(字)石涛,以字行,名朱若极,法名道济、原济,号哺湘老人、大涤子、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陈人、阿长、清湘遗人、靖江后人、零丁老人,清代著名画家。


石涛shí tāo

(字)文志鲸,清代人,由进士官至奉天府丞。

石涛

石涛1642—约1718,一作1642—1707,又作 1636—1710

原姓朱,名若及。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其父朱亨嘉在广西自称“监国”,为南明唐王所杀。时涛年幼,后隐蔽为僧,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遗人、靖江后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精通诗书画。早年尚怀国破家亡之痛,中年思想意识发生变化,于康熙南巡时画《海晏河清图》;后混迹于北京权贵名流间;晚年定居扬州,卖画为生。其山水画,寄情写实,面貌繁多,尤爱写黄山,所画江南水乡亦诗意盎然。花卉多写梅、兰、竹、菊、荷花、水仙等,水墨变幻,清刚纵放。人物画无论神情动态,均极富生意。作品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论画有卓见,提出“借古以开今”、“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具有革新精神和创造个性的艺术见解,影响深远。撰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及后人所辑的《大涤子题画诗跋》等。现存绘画代表作有《黄山八胜册》、《细雨虬松图》、《庐山游览图》、《余姚看山图》及《山水清音》、《淮扬洁秋》、《惠泉夜泛》、《秋水野航》、《林通诗意》等。

☚ 沈兼   王原祁 ☛

石涛

 石涛(1642—1718) ,姓朱、名若极,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清初画家,擅画山水。其画论间接地涉及到绘画的特征,有独创见解。

石涛

清代画家。约1642年生,1724年后去世。桂林(今属广西)人。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精山水。擅花卉、蔬果、兰竹、人物。1645年后为僧。曾流居宣城12年(1667~1679)。1680年后居南京8年。1690年应邀客居北京3年。1693年后定居扬州。著有《画语录》18章。1662年作《兰石》卷。1675年作《溪桥扶筇图》。1680年作《授易图》、作《黄山八胜图》8页(每20.4cm×27.1cm)。1685年作《万点恶墨》卷。1687年作《黄山图》、作《细雨虬松图》轴(102cm×41.2cm)。1690~1697年作《诗画册》8页(24.5cm×38cm)。1691年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42.8cm×285.5cm)、作《古木垂阴图》轴(175cm×50.7cm)。1695年作《巢湖图》轴(96.5cm×41.5cm)。1696年作《春江垂钓图》轴(91.8cm×37.1cm)。1697年作《后赤壁图》。1691年与王原祁合作《泉石兰竹图》。1699年作《竹石》轴。1700年作《溪南八景》册。1701年作《虚窗白云图》。1702年作《云山图》、作《黄砚旅诗意图》册(32页)。1703年作《烟峦凉雨图》。1704年作《墨竹图》。1706年作《梅竹图》卷(34.2cm×194.4cm)。1707年作《蓬莱仙境》卷。1724年作《山窗研读图》轴(200.7cm×67.2cm)。《西园雅集图》卷(36.5cm×328cm,画人物24人)。《山水清音图》轴(103cm×42.5cm)。《淮扬洁秋图》轴(89.3cm×57.1cm)。《灵台探梅图》轴(97.5cm×50.3cm)。《双清阁图》卷(23cm×167.3cm)。《艺菊图》轴(96.6cm×40.3cm)。《墨荷图》轴(191.5cm×49cm)。《游华阳山图》轴(239.6cm×102.3cm)。《爱莲图》轴(77.8cm×46cm)。

石涛

464 石涛1642—1718,一作1707

僧。俗姓朱,名若极,明藩靖王朱赞仪十世孙。明亡后遁入空门,更名原济(一作元济)、超济,人尊称道济,字石涛,自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瞎尊者等。清代画家。全州(今广西全县)人。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无不精妙。其画笔情纵致,淋漓洒脱。郑燮谓其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半生云游,师法造化,屡登匡庐、黄山诸景观,辗转皖南敬亭山十余载,与梅清、梅庚等交往甚密,合称“黄山派”,中年定居南京一枝寺,晚年居扬州至善终。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有专条),为中国古代绘画重要理论著述。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当师法自然,倡“搜尽奇峰打草稿”。故其作能融千古,一扫时习,而独出手眼。其画及画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尤为“扬州八怪”及近现代诸大家所效法。石涛以画名盛,王原祁赞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石涛为第一。”与朱耷、弘仁、髡残并称“清初四高僧”。存世作品有《蕉菊图》(藏故宫博物院)、《淮阳洁秋图》 (藏南京博物院)、《梅竹双清图》 (藏上海博物馆) 等。

☚ 恽寿平   高其佩 ☛
石涛

石涛1642—约1718

清初画家,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后裔。明亡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早年曾云游名山大川,晚年定居扬州卖画。擅山水,兼长人物、花卉。主张师法大自然,反对模拟古人。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深入大自然要细心体察,作到“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作画讲求独创,不苟同于人。其作品笔墨恣肆,构图新奇,创山水构图六法(蹊径六则)。石涛被视为清初反对摹古的一面旗帜,给扬州画派及近代中国画坛以很大影响。有《石涛画语录》传世,其中掺杂不少禅语,古奥难懂(见彩色图版)。

☚ 朱耷   郎士宁 ☛
石涛

石涛1630—1707

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即释道济,字石涛。据说扬州余氏万石园,就是以他的画稿布置为园(《嘉庆扬州府志》)。又说片石山房的湖石山子,也是他的“手笔”(《履园丛话》),全局主次分明,在不大的地形上,挥洒自如,疏密有度,片石峥嵘,合山房命意。他七十八岁殁于扬州。

☚ 顾山师   叶洮 ☛
石涛

石涛1642—约1707Shitao

清初画家。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出家后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早年屡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中年住南京,曾在南京、扬州两次见康熙帝;晚年定居扬州卖画。石涛才华横溢,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画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家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独创,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风格既沉郁豪放,亦秀逸闲静。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有很高的理论建树。其传世作品《山水清音图》布局新颖,山岩错落纵横,奇松突出,横亘在其间,一条瀑布从山头直泻而下,穿密林,过栈阁,击山石,注入深潭,动人心魂。在山的正峰后面,丛林之中烟岚横断,阴云未散,似有骤雨将至。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苍莽幽邃、豪情奔放的壮美。山石以淡墨勾皴,再用浓墨、焦墨破擦。浓、淡、干、湿浑然一体,形成层次丰富的色阶,可视为中国画“用墨如用色”的一个典范。石涛的传世作品还有《细雨虬松图》、《莲花峰图》、《月下梅竹图》、《淮阳洁秋图》等。

细雨虬松图 石涛

☚ 髡残   朱耷 ☛

石涛约1642—约1718

清初画家,俗姓朱,名若极。为僧后,法名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等。广西全州人。其画独出手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题跋超逸,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强调创作要“搜尽奇峰打草稿”。绘画及理论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兼工书法和诗。著有《石涛画语录》等。参见“美学”中的“石涛”。


石涛

提出“一画论”绘画美学思想。认为艺术的真实要从更高程度上反映出自然的真实。艺术创作中,主体的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起着支配作用。注重革新,注重感情的抒发和景物的描绘,强调艺术风格的独创性。著有《画语录》。参见“画语录”、“一画论”和“艺术”中的“石涛”。

石涛

石涛1642—1718

清初画家。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石涛,号瞎尊者,又号清湘老人,自称苦瓜和尚。自14岁开始绘画,攻山水,擅兰竹,笔意纵姿,沉郁豪放。提倡作画写生,以领悟自然,反对横拟古人;主张“笔墨与随时代”、“法自我立”,追求创新,不苟同于人。开启“扬州八怪”创新之风,对近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亦深有影响。传世作品有《细雨虬松图》(纸本设色,藏上海博物馆)、《山水清音图》(纸本水墨,藏上海博物馆)、《蓬花峰图》(为《黄山八胜图》的第五幅册页,纸本水墨,流传到日本)、《合作兰竹图》(与王原祁合作,石涛画兰竹,王原祁画坡石,纸本水墨,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等。善诗文,每画必题,时寓亡国之痛。著有《石涛画语录》传世。终年95岁,为清朝长寿画家中的寿星。

☚ 清代四王   朱耷 ☛

石涛

见 道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