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海洞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海洞乡

 位于兴文县南部的兴晏、石林、周家、德胜乡境内,景区面积70平方公里。石海洞乡是以岩溶地貌为主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它以石林、溶洞为基础构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态,地下溶洞纵横交错,洞中有洞,如迷宫仙境。景区已发现大小溶洞183个,其中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溶洞20多个,最大的达20多万平方米。现已开放的天泉洞,洞体规模宏大,为多层长廊和大厅状地下岩溶洞穴,洞道总长4.2公里,总面积81168平方米,总体积270万立方米,分“穹庐广厦”、“长廊石秀”、“云步通幽”、“石花奇观”、“泻玉流光”、“石林仙姿”、“天泉明宫”七个大厅。因洞中“泻玉流光”大厅顶部有个奇特的“天窗”,泉水从天窗飞泻而下,如银帘高挂,故名“天泉洞”。天泉洞属空气对流型,洞内宽敞宏伟,空气干燥清新,四季宜人,而且洞中套洞,洞内有山、有水、有小溪、有峡谷。洞中石乳、石笋千姿百态。天泉洞后洞出口处为神奇的“天盆”(大漏斗),县志述道“回壁光峰,中藏深壑”。其形状上大下小,形同一个巨大的天然漏斗。当地人称之为“天盆”。属世界之最。石海洞乡中心景区,地下是溶洞,地上是石林。在方圆1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上,有典型而齐全的石芽式、棋盘式、尖脊式、石林式等奇峰怪石,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海洞乡。地面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峰、七女峰、天涯望归人、白龙马、金龟戏狗熊、双狮争绣球、农女牧羊、飞来石、群羊下山、八戒石、二龙戏水、蘑菇石、画中人、翠屏古塔、斜塔、石林叠翠、石林翠竹、龙牙观瀑等。景区附近还有都掌人古城遗址九丝山、凌霄山。
 〔古诗文赏析〕 望 夫 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石、望夫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以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王建的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众多的诗作中独具特色。
 头四句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
 “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变为石头;石又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谐。这不仅形象地拟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想念的深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二句紧承上文,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着笔不多,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山头日日风复雨”,是说望夫石风雨不动,坚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长久地经受着风吹雨打,然而它没有改变初衷,依然伫立江岸。这里写的是石头的形象和品格,说的仍是思妇的坚贞。她历经了种种艰难困苦,饱尝了相思的折磨,依然怀着至死不渝的爱情,依然在盼望着,等待着远方的行人。这纯朴而优美的节操,这坚贞的爱情,难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张秉戌)


 〔现代散文〕 蜀境山川,千姿百态,各呈异彩,峨嵋的秀丽,青城的幽深,夔门的险峻,剑阁的雄奇,都令人心驰神往。而今,雄踞于川南边陲的兴文石林,则又以她独特的风韵,跻身于这些名山大川的行列而亲切地招引着人们。
 兴文石林,绵亘数十里。地上石林地下溶洞,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她雄伟、神奇,因而闻名遐迩。
 我们从兴晏出发,向西拾级而上,不一会便到了石林大门。门口,两块巨石拔地而起,夹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石板通道。有诗云:“双阙云耸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说的是石林大门的景象,一路走去,只见沿山攒聚的怪石奇峰,姿态万千;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躯干壮实。雄踞的狮头石,宛然雄狮昂首长啸;巧插一旁的天然斜塔,看似覆却又宁折不弯。登山而上,小路更渐崎岖曲折,有时不及百步就连转数弯。身临此境,倍觉山高天小,如入仙乡。逶迤前行,迎面又一屏风挡道,几疑路绝,仔细寻找,方见石级又从两石夹缝中飘然而去。翻过关隘,继续前行,山影缓缓退去,环境渐趋宽敞,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大地方”了。这时,你纵目四望,只见周围的石壁、石柱、石笋、石屏、石峰,错综杂陈、安插奇巧,好似一幅天降名画,镶嵌在你的周围。面对它们,闭目凝思:这活跃在千山万壑中的一群群精灵,像是什么呢?像人,如仙,似飞禽走兽,若屋宇亭台,有的什么都不像却又很美。或取其形象,或取其神韵,或取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它们也就都有了各自的名字:蘑菇石、骆驼峰、鸡冠石、王冠洞、冲天华表、狮子戏绣球等等。你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睹物遐思,该是多么有趣啊!
 在“大地方”稍事休息后,我们折而向东北方向,继续前行。走不上一华里,便来到了夫妻峰下。这一带的特点是伴随着每一个景物,都有一则优美的民间故事,就以夫妻峰来说吧,它们是突兀于群峰之上的两座石柱,一高一矮,相互偎依。高的略略低头,矮的微微仰首,恰似夫妻二人在悄悄絮语。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有一个美丽姑娘,爱上了一个勤劳的小伙子,谁料一个财主见了,便要强娶姑娘作妾。一天深夜,姑娘焦急地约上小伙子一起逃跑。哪知刚刚上路,财主就带人追来,山峦重叠,看不见路,追赶的人一步步逼近,走投无路了,这一对恋人手拉手双双跳下了悬崖……这以后,在姑娘和小伙子殉情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两座石柱,善良的山区人民祝愿他们上了天堂后能谐夙愿,结成一对美满的夫妻。于是取名叫“夫妻峰”。
 从夫妻峰往南,经过长达三华里的一段石门坎,便来到了十景中的最高峰——山鹰峰。要攀登上去并非易事,必须先下到一个深沟里,才能觅路而上。一步一层楼,似往天上走,我们终于攒上去了。登高一望,啊!石林奇观,美不胜收。你看,一景一奇,挺如奔虎,宛若游龙。背面,一壁石屏,似刀砍斧削,整齐精巧。山下,清泉从洞中汨汨流出,清澈透明,喝上一口,满嘴醇香。沟底,怪石似群鹰飞涌;坡上,石林如大军列阵。这个山鹰峰,耸立于石井之巅,形似一只昂首前方似将展翅蓝天的雄鹰。那石峰下的许许多多溶洞上的岩壁,就是它们栖息的最好场所。果不,我们老远一声吆喝,就有几只山鹰突地从洞壁中奔出,“呼”地凌空而起,直刺蓝天。
 从山鹰峰盘旋而下,山势渐缓,往东走上五里,便来到了别有风致的石海。这里,石头密而浅,光而滑,且半没于地下,仿佛满山遍野的牛羊。这一带又是优美的神话的海洋。就以“龙女牧羊”来说吧,相传好多年前,天大旱,人们吃水都困难,秧子更栽不下去。有几个青年小伙子不信地下会没有水,带上干粮直奔山鹰峰下,终于找到了一股清泉。他们挖好一个水池,却总是蓄不满。一天,天还未亮,一个叫小泉的青年一早就来到池边,只听见雾气中有个姑娘的声音:“干田种洋芋,山上放牛羊。”小泉寻声找去,什么都没有。以后,人们明白过来了,这是在叫大家改变生产方式。所以,至今这里都还保存着半耕半牧的习惯。那水池边,岩石上,姑娘站过的地方,便化成了龙女石。在她的后面不远,还有“七仙女朝王母”,这又把神话从海里讲到天上去了。
 “奇峰八面玉玲珑,深憾吾身只二瞳。”今天,在游览了兴文石林后,我敢说:在天府之国的这些名山大川中,作为新兴的游览胜地石海洞乡,如果同峨嵋、青城相比,是不会逊色的。

(黄均泰)


 〔民间文学〕 远古时代,浩瀚的大海汹涌奔腾在兴文石海洞乡。可是有一天,太阳刚刚落山,乌云就象小山似地压向海面,闪电的长剑哗啦啦切开了大海,霹雳特拉拉炸裂了天地。滚滚的海浪沉入海底,海水不知跑那去了。当鱼群、蛟龙从莫名的惊吓中抬起头时,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乡啦。海水消退后,显现出的海底竟是浓荫覆盖的绵延崛起的石林。水族们要想入海已不可能。横遭劫难的天龙王只剩下最后的一件宝贝一镇海神珠啦。就是这颗神珠召来了阴河水,才让水族们定居在石海洞乡下面。这神珠是天龙的女儿玉龙公主的生命。
 忽然有天傍晚,天龙洞上卷来了一股黑风,一下就迷住了镇海神珠四射的光华。黑风在洞里嘶喊了整整一个夜晚,天亮时,风停了,宝珠却黯然失色,不翼而飞。天龙急忙提锏腾入云空,盗珠的黑水怪也刚刚离开洞口,正好和天龙打一了个照面。
 心如毒蝎的黑水怪虚晃一叉躲过天龙的追杀,突然摇动尺多长的须发,伸出九个如虎如狮的脑袋,喷出九股毒焰,烧得天龙跌下云头。
 天龙捂着烧得发红的鳞甲回到洞里,神龙、飞龙前去报仇也负伤归来。黑水怪更加猖狂,每日里捕食水族,以致两年后就只剩下天龙、飞龙、神龙三个洞啦。黑水怪一刻也没忘记来天龙洞口辱骂、挑衅。气死了天龙的妻子,天龙几次出战报仇,都大败而归。从此紧闭洞口,整日价伤心落泪,忧郁成疾,玉龙公主守在爹爹的病榻前,一年年长大了。
 公主虽然是泪水里泡大的,却象出水的芙蓉一样美丽娇艳。月里嫦娥见了也编了一支新的霓裳羽衣曲,赞美公主的美丽、善良、多情、坚贞。
 那年,六月六,天龙七十大寿,公主十八轮花开。龙宫水族全接到了岩鸦姑娘送去的请帖,他们身着盛装象过节一样来到天龙洞。
 神龙王带着天之骄子神地保来了。
 飞龙王带着海上神鹰飞天鹏来了。
 神地保今年刚满二十,长得比他爹年轻时更威武,他能将七八千斤的大刀耍得象草根一样乱飞。他是条雷水龙,性情刚烈,嫉恶如仇,听说他发火时一拳头打倒了连天山上的倚天石墩。
 飞天鹏才十九岁,个头没爹高,胳臂却特别长,他能鹏翅,眨眼飞越万水千山。他表面腼腆秀气,发怒时手中的那支八千斤长矛一下就穿透飞来山,杀死了山那边的猛虎。
 他们第一次来看望玉龙妹妹,心里卟卟地跳,不知道妹妹是不是喜欢他俩。
 玉龙公主姗姗举步,扶着天龙含笑走来。
 神地保慌忙献上瑶池仙桃祝寿。
 飞天鹏匆匆捧上南海蓬莱岛上的佛手瓜贺喜。
 而天龙则面带凄怆,怨结眉宇。飞龙、神龙早已看出大哥心事,便激他说道:“如此风光,显我龙族喜兆,岂能坐视默对。来,孩子们显显你们的本事,给你伯解忧。看我龙宫后起之秀,未必不是镇海神柱,镇天宝塔。”
 天龙哈哈大笑,龙族有如此英雄后辈,不愁黑妖不除。
 玉龙公主云里吹箫,凄凄箫声,满含深情。两位龙子立刻明白了玉妹的心愿,当即向伯父提出要到黑风洞杀死黑水怪为妹妹抢回镇海神珠。
 向伯父和公主深深一揖,二龙腾空飞起,似隐雷滚过石林。天龙惊望轰响天空,玉龙女朝天边抛出手中摇曳的芙蓉,睡莲。
 没一会,天鹏飞到黑风洞下,巡洞的妖兵吓得惊鸣呐喊。正在洞内撕吃水族的黑水怪,慌忙抓过铁叉迎出洞来。
 他看不清来者是谁,只见了刀如泰山压顶,矛似利箭穿心。黑水怪大惊失色,忽地一滚化着浓烟冲出洞外。
 洞外晴空丽日,岂让黑烟迷乱,大鹏的钢爪直扑黑烟,黑烟滚落在石林中。黑水伸出九个如狮如虎的脑袋喷出九股紫色毒烟,扑向二龙。
 二龙也就地一滚,丽空顷刻乌云四合,狂风呼啸,电闪雷鸣,白浪滔天,树倒岩裂,一股股巨浪卷向烈焰。
 飞天鹏金翅下射出的万杆响箭扎在黑水怪身上,火花迸溅。神地保大刀劈来,黑水怪三头落地。
 神地保散开龙掌,“哗拉”一声地裂巨口,把黑水怪打跳了出来。黑水怪一叉戳来,神地保慌忙闪过,墨水怪霍地腾空逃走,飞天鹏、神地保挥刀紧追!
 多么激烈的厮杀响彻天空、大地,勇猛的追击直到海角天涯。揽翻了东海狂涛,震动了南海水宫,格杀在南天门口,追到了阎罗地府……
 从冬到夏,从春到秋。纵横几万里,上下十轮春,终于打回黑水洞口,割下了黑水怪最后一颗脑袋。黑水怪因为吞食水族太多,化成了一条黑水河,从卧虎岭下流进了珙县与兴文交界的龙潭。
 两位龙子捧着光华四射,映天照地的宝珠得胜归来。
 但当他俩刚走进龙洞口,便隐约听到水族们伤心的哭声。凄凄惨惨似钢针扎心。龙子慌忙奔向迎客厅,但见大厅里檀香缕缕罩着垂飘的素幡黑纱。
 “伯父!伯父!玉妹!公主!宝珠抢回来啦……!”
 龙子的喊声在大厅里回荡,却只有更悲惨的恸哭相应。
 天龙颤巍巍由丫环扶着蹒跚地走来。他已经老得连路也走不动了,失神而呆滞的眼睛,一见宝珠却涌出了河水般倾泻的泪水。
 天龙呵,你在哭什么?玉妹,公主呵!为什么珠光下不见你的笑脸?
 “她,她死了啦……”
 “死了?!”二龙惊叫着随天龙追出洞口。
 还记得吗?玉妹就在那儿向二龙哥哥抛起祝福的花瓣的。山顶的花还是那样的红,石上的草还是那样的青。红花碧草沾满了妹妹的泪水,象她渴盼的眼睛望断了黄昏,望断了朝霞。等呵,想呀,盼呀!大鹰捎去她的口信,南雁却没有带回归音。
 “伯父,妹妹埋在那儿?”
 天龙微微抬起手指着洞口小河边高耸的石林。二龙奔向石林,将闪光的宝珠轻放在玉龙公主墓前那根光华如玉的将军石柱上,然后嚎啕大哭抱着将军石柱,凝视着光华夺目的宝珠。
 哭声感动得老天也陪着洒了三十二天滂沱泪柱。
 泪水化为流遍石林淙淙的小溪……
 天放晴了。二龙也奄奄一息。当飞龙、神龙赶来看望儿子时,只听到了一句话:“妹妹,宝珠抢回来了,哥哥正捧到你面前,你看见了吗?你高兴吗?你快笑呀……”
 去看看那两条坚贞、多情、善良的石龙吧!那就是二龙变的。他们俩把抢回的镇海神珠献给了玉龙妹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妹妹啦。
 天龙洞口,石林丛中,将军石柱上的宝珠有多美、多亮、多动人呀!

(周德康)


石海洞乡 - 可可诗词网

石海洞乡

 “峰峰千奇各态,洞洞万象异姿;若非银河洒素丝,水下天上莫识。仙山瑶台琼阁,小溪涓流乐池;天工造化自有诗,敢言神奇绝世。”张爱萍将军的这首《西江月》,真切地描绘了兴文县石海洞乡的美景。
 “天工造化自有诗”
 兴文地处川南,因全县石林、溶洞遍及十七个乡,故有“石海洞乡”之誉。石林主要分布在兴晏乡,怪石嶙峋,姿态万千,有石门、石柱、石笋、石兽、石人等形状,维妙维肖。全县面积1万平方米的溶洞有二十多个。周家乡的神风洞,面积20多万平方米,洞内石林丛生,乳石累累,如玉树琼花,仙氛氤氲;神龙洞一字排开四个洞口,景观各异,妙趣天成;兴晏乡的天泉洞,有一万二千年的历史,上下四层,开放的溶洞面积达8万平方米,洞中藏洞,洞下通河,“穹庐广厦”、“长廊石秀”、“石林仙姿”、“天泉明宫”等多处奇观,令人眼花缭乱。
 相传石海洞乡原是僰族人的故乡。他们中有位能征善战的阿芳姑娘,即哈三妹,和哥哥哈大一道,率众反抗朝廷压迫,曾一箭射断了金銮殿上的三根宫柱。皇帝派十四万大军围剿。僰人被迫退入洞乡。阿芳冒险外出搬救兵,用山神王赠的镇山宝剑杀退官兵,继续与朝廷斗争,后来壮烈牺牲。阿芳死后,化为美丽的石女,日夜守卫着故乡。人们尊称她为“石海仙姑”。在她前面不远,有一青石直刺天穹,俗呼“刺破青天”,即为她当年所用之宝剑。
 千姿百态天泉洞
 石海洞乡有卧虎岭,因形似一卧虎而得名。相传每当风雨之日,石海浪涌,石林风啸,即为卧虎出行。谁若有幸遇到,则可获虎一般的勇气。岭上常年栖有岩鸦。崖壁右侧,有悬棺遗迹。岭下峡谷中,即为著名的天泉洞。
 天泉洞又名袁家洞,上下四层,层隔四五十米,现第三、四层开放。因洞中大厅顶部有“天窗”,泉水由此飞泻而下,如银帘高挂,故名。主洞长1000多米,宽40米,面积8万多平方米,有“穹庐广厦”、“长廊石秀”、“云步通幽”、“泻玉流光”、“天泉明宫”、“石林仙姿”和“石花奇观”七个大厅,各具特色。“穹庐广厦”位于天泉洞入口处,面积1万余平方米。相传明代僰人首领哈大王率众起义抵抗官兵。一日,他得知卧虎岭下有此洞,就带领人马进洞驻扎,修整操练。后来官兵寻踪到沟底,哈大王领人马突然出击,全歼来犯之敌。今“穹庐广厦”前有一盘石,就是当年哈大王用过的点将台。“石花奇观”在第四层洞中,长520米,有“卧龙常眠”、“千乳悬垂”等景致。内有一形似僧人的奇石,俗呼“达摩面壁”。达摩修炼之初,因心不诚,曾遭师父斥责,后面壁九年,诵经不辍,终成正果。以此名石,维妙维肖。天泉洞后出口处,有一长650米、宽490米、深208米的“天盆”,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漏斗南壁中央,两个造型美观的钟乳石间的细缝中,飘飘洒洒,渗出水珠。人们说,古时曾有一女子在此饮得百日水滴,飘然成仙,故称“滴水成仙”。
 七女牧羊与夫妻石
 石林管理所前公路东侧不远,亭亭玉立着七座高7至12米的山峰,秀丽挺拔,如广袖长舒。大禹治水后,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美满。一日,天上的七位仙女私自到人间石林游玩,被这里男耕女织、五谷丰登的景象所吸引,于是落下云头,和着牧羊女的歌声,翩翩起舞。王母娘娘知道后,罚她们变为石柱,永受日晒雨淋之苦。千百年来,她们就这样守护着山下的石羊群。距七女峰不远的石山下,有一根6米高的秀美石芽,就是当年的牧羊女所化;四周洁白的石芽,则是她可爱的羊群。
 据说,如有人家的羊丢失了,只要到七女峰前陈述,不久羊儿就会返回。
 夫妻峰在石林北部的群峰簇拥中,高30米,近顶10米处从中分裂为高低二峰,中间夹一落石,如二人依偎。从正面看,右者高,为夫,左边矮,为妻;背面看则夫变为妻,妻变为夫,十分有趣。古时天上的仙女玉姑,随玉帝来到石海洞乡,偷偷爱上了勤劳朴实的石娃,并与他私定终身,留在人间。玉帝知道后,命天兵用九十九道闪电,九十九个雷霆分开他们。他们紧紧相偎,在雷电轰击下化作石峰。人们赞扬他们坚贞的爱情,称此峰为“夫妻峰”。每到春天,年轻的情人们都愿到夫妻峰下,呼唤“玉姑——石娃!”据说这样可使双方爱情更笃。
 石林中有两座石柱格外醒目。一柱高20米,方形,如比萨斜塔,稍向东倾;一柱似高挽云鬓、双目凝神、窈窕俊秀的痴情女,上小下大,高30米,呈椭圆形,峰体为岩层层理分割,远观又似古塔。当地人呼之为“天涯望归人”、“望夫石。”古时,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阿竹和阿兰,二人恩爱和美。不久,官府硬拉阿竹去抬贡品进京。分手之时,阿兰痛不欲生。阿竹发誓:“一定要回来。”阿兰每日到岩上,盼丈夫归来,年长日久,化为一座石峰。当地的土地爷十分同情阿兰,为了帮她寻找丈夫,费尽了心血,结果化成了那座倾斜的石峰。
石海洞乡

石海洞乡

位于兴文县境内。石林、石海与溶洞并存,构成兴文奇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在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岩石纵横,奇峰林立,或如屋宇,或如虬龙,或如虎豹,或如蘑菇。有七女峰、迎宾石、石瀑布、白龙马、洞府雄狮等景点。漫漫石海,似波涛起伏,石浪中有海豹戏水、金龟露背、恶鳖追鱼等奇景,览之情趣盎然。石林区溶洞甚多,大小100多个,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遍布。神风洞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是兴文最大的溶洞。天泉洞长1300米,穿山而过,洞中曲折多姿,有石阶、平桥、阴河、深潭,还有一座长约500米、宽60米的石林。洞心有一道霞光从天而降,有如特意开设的天窗,阳光照射水池,形成彩色洞天。兴文石林与溶洞,可与桂林、路南媲美,故有“石海洞乡”之誉。

☚ 5. 兴文县   6. 泸州市 ☛
000053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