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油勘探理论的建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油勘探理论的建立 石油勘探理论的建立由于西方油田都和海洋环境的沉积岩相联系,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地质学家都受 “海相生油” 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陆相沉积环境不可能形成大油田。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一批地质家如孙健初,潘钟祥、黄汲清等都曾提出 “陆相生油” 的论点,但没能被人重视。1954年,李四光等提出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的生、移、聚、散等一套找油理论和方法,并指出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是有利的含油区。50—60年代,李四光认为,对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找矿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陆相和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在于对构造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较优越的广大地区,在一个广大油区内,可能包含若干工业价值不等的油田。油田是储油和聚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是油气易于富集的部位。一般来说,地壳上巨型构造体系的一级 (第一序次) 构造成分,是控制油区分布的构造; 二级 (第二序次) 或者更低级构造成分,是控制油区内油田分布的构造。为了明确油区之所在,根据中国构造体系的规律性,结合其他地质和古地理条件,李四光指出有利于生油和储油条件的地区要具备: ☚ 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的创立 世界科技发展史 ☛ 石油勘探理论的建立 石油勘探理论的建立由于西方油田都和海洋环境的沉积岩相联系,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地质学家都受“海相生油”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陆相沉积环境不可能形成大油田。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一批地质学家如孙健初、潘钟祥、黄汲清等都曾提出 “陆相生油”的论点,但没能被人重视。1954年,李四光等提出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的生、移、聚、散等一套找油理论和方法,并指出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是有利的含油区。50—60年代,李四光认为,对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找矿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陆相和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在于对构造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较优越的广大地区,在一个广大油区内,可能包含若干工业价值不等的油田。油田是储油和聚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是油气易于富集的部位。一般来说,地壳上巨型构造体系的一级 (第一序次)构造成分,是控制油区分布的构造; 二级 (第二序次)或者更低级构造成分,是控制油区内油田分布的构造。 ☚ 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的创立 世界科技发展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