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古渡历代边防咽喉要塞贺兰山东麓的古渡口。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镇。明代在此置“镇远关”,设石嘴渡,并筑边墙(长城),谓为“北境极要之地”。这里遍地都是堡寨,墩堠相连。清代这里是蒙、回、汉重要的交易市场,是皮毛、盐、药材的集散地。英、德等国在此设立“洋行”10多处,每年掠去羊皮100万张,羊毛上千吨。光绪年间发生了比利时传教士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流血冲突事件,史称“下营子教案”,震动清廷,被记入《光绪东华录》。此处为东去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各地的要津,明清以来不仅是重要的渡口,也是黄河上游水运的重要码头。兰州、中宁、青铜峡等地往包头运输皮毛、药材等货品的羊皮筏都在这里停泊。1949年设立航务所。1957年改为渡口管理所,有机动船2只,木船2只。1986年有3条拖轮,3条驳船,每条可载渡汽车8辆,1条双体船,可载渡汽车10辆。现有职工60余人。此渡河面宽400米~1700米,水深1.7米~3.7米,流速0.95米,河底多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