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軟體部 > 瓣鰓 > 鰒2 > 石決明 石決明 shíjuěmíng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石决明 石决明 shíjuémíng 亦稱“真珠母”、“九孔螺”、“千里光”。以其能除障明目,故名。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炮等之貝殼。九孔鮑之貝殼稱“光底海决”,又名“耳片殼”、“海决明”、“海南决”,橢圓形,灰棕潔净,内面顯珍珠樣彩色光澤,質堅硬;盤大炮之貝殼稱“毛底海决”,又名“關海决”,形與前者略似,灰棕或灰黄色。主治頭痛眩暈,驚搐,骨蒸勞熱,青盲内障。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蟲上·石决明》:“凡使,即是真珠母也。”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魚部·石决明》:“殼,磨障翳,亦名九孔螺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石决明》:“〔釋名〕殼名千里光。” 
毛底海决 石决明【同义】总目录 鲍鱼石决明真珠牡鲍螺石决明concha haliotidis平肝明目药。出《名医别录》。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真珠母、九孔螺、鲍鱼壳。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lno、羊鲍 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 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 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 (Donovan)的贝壳。剥除丝肉,洗净去杂。晒干。破碎或研末,生用或煅用。主产广东、福建、辽宁、山东沿海等地。咸,平。入肝、肾经。功能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主治:❶肝经积热,与草决明、黄连、秦皮等配伍,如决明散。 ❷马内障眼,与青葙子、草决明、龙胆草、黄连、旋复花、栀子、郁金、甘草配伍,如泻肝散(《元亨疗马集》)。 ❸肝热传眼,目赤肿痛,与青葙子、龙胆草、蒲公英、黄连、苍术、白菊花等配伍,外用或内服。 ❹肝风内动,暴赤眼障,与羌活、藁本、山药、细辛、车前子等配伍。牛、马30~60克;猪、羊15~24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恶旋覆花、云母。本品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67%,尚有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氧化物和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被破坏。本品具有镇静作用。 石决明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鲍鱼壳、九孔螺、千里光。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或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 Ino等的贝壳。主产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咸,平。入肝、肾经。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❶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惊搐。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白内障,肺结核发热,咯血,吐血。煎服: 9~30g。打碎先煎。 ❷治溃疡,创伤出血。煅存性,研细撒患处。本品主含碳酸钙。石决明有一定抗凝血酶作用。 石决明abalone shell用鲍属贝类的贝壳制成的中药材。鲍属贝类(通常称为鲍鱼)是中国著名海产八珍之一。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南部及南海等海域。鲍鱼壳含有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20余种氨基酸,还含有碳酸钙、胆壳素、壳角质等物质。将壳洗净除杂质、晒干即得成品。中医称“其壳性味咸、平,具平肝潜阳、熄风、清热明目、通淋功能”;与其他药材配伍,可治高血压、目赤痛、目生白翳、坐骨神经痛、夜盲症、小儿疳积、外伤出血等症。 石决明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盘大鲍的贝壳。分布于沿海地区。咸,寒。归肝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头痛眩晕。常与生地黄、白芍、牡蛎、代赭石等同用。 ❷目赤翳障,视物昏花。目生翳障者,常与决明子、夏枯草、钩藤、密蒙花、菊花等相配;肝经火旺,目赤肿痛者,常与野菊花、龙胆草、秦皮等相配;肝血不足,视物昏花者,常与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菊花等相配。本品咸寒,碍胃难消,脾胃虚寒者慎用。入汤剂宜先煎。 ☚ 夜交藤 代赭石 ☛ 石决明shí jué míng《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石决明(24)。药名。 【基原】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本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手册》),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 【性味】咸,平。 ❶《别录》:“味咸,平,无毒。” ❷《蜀本草》:“寒。” ❸《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肝、肾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❷《本草通玄》:“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 ❶《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❷《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❸《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❹《本草从新》:“愈疡疽。” ❺《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三钱至一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宜忌】 ❶《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❷《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shíjuémíng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别名鲍鱼壳、九孔螺。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或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 Ino 等的贝壳。主产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咸, 平。入肝、肾经。平肝潜阳, 清热明目。治肝阳上亢之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 视物模糊, 高血压病, 青光眼, 白内障。煎服: 3 ~ 15 克, 打碎, 先煎。皱纹盘鲍的贝壳主含碳酸钙, 还含壳角质、少量镁、铁、磷和极微量碘。 石决明 石决明石决明,又名鲍鱼壳、九孔螺、千里光。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 Ino或羊鲍H. ovinaGmelin等的贝壳。夏、秋两季捕捉。除去肉和壳外杂质,洗净,晒干。 杂色鲍(光底石决明)贝壳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内面呈耳形,长3~9cm,宽2.5~5.5cm。外表面灰棕色,略平滑,具有不甚规则的螺旋肋状纹理和细密的生长线,壳顶钝,从近壳顶处向右排列,边缘有30多个由小渐大的疣状突起的呼吸孔,末端8~9个呈孔状,孔口与壳面平。壳内表面呈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实,不易破碎。气微,味微咸。产于我国南方沿海各地区。 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贝壳呈椭圆形,内面呈耳形,长5~14cm,宽3.5~9cm,壳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极粗糙,常附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杂质而呈绿色或棕色,边缘有20多个类圆形突起,末端4~5个孔洞,孔口突出于壳面,质较松。气微,味微咸。产于我国北方沿海各地区。 羊鲍(大海石决明)贝壳呈椭圆形,长约16cm,宽约13cm,边缘有20多个椭圆形突起,末端4~6个孔洞,呈管状,孔口与壳面平。质坚实,气微,味微咸。产于我国南方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海域。 本品味咸,性微寒。归肝、肺经。功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烦热、痉厥抽搐、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青盲雀目、视物昏糊、骨蒸劳热等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者,本品宜与生地、白芍、杞子、龟版、牡蛎等养阴药同用。若肝火炽盛而见面赤烦热、口苦苔黄等热象者,须配菊花、夏枯草、栀子、决明子等清肝之品。肝阳亢盛,引动内风,出现痉厥抽搐,则当配天麻、钩藤、僵蚕及羚羊角之类,以平肝熄风镇痉。本品亦为清肝明目要药,无论虚证实证均可配伍应用。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配黄连、黄芩、大黄、青葙子等,如《圣济总录》石决明丸。翳膜遮睛,可单用本品研细水飞点目。由风热引起者,与桑叶、菊花、蛇蜕、谷精草、木贼草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石决明散; 因肝火所致者,与黄连、犀角、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如《太平圣惠方》石决明散。肝虚雀目,一般选配猪肝、苍术、夜明砂、密蒙花、谷精草等。如《眼科龙木论》方,用煅石决明与苍术为末,入猪肝内煮熟,食肝饮汁; 《眼科百问》猪肝散,以本品与猪肝、密蒙花、谷精草、夜明砂同煮。若肝虚血弱,日久两目昏暗,可配熟地、菟丝子、山药、五味子、知母等炼蜜为丸服,如《济生方》石决明丸。本品还可用治骨蒸潮热,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此外,《胜金方》又有单用石决明研末内服治五淋的记载。煎服,15~30g,打碎先煎。生用力强,煅用力缓。脾胃虚寒者不宜服。实验研究: 皱纹盘鲍贝壳主含碳酸钙90%以上。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 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 平肝息风药 珍珠母 ☛
石决明 石决明蒙古名西素嘎、尼牙奇、尼牙朱格、扎嘎松—哈齐尔。为鲍科动物杂色鲍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lno)、羊鲍(Haliotis ovinaC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 )、耳鲍 (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 或白鲍 (Haliotis laerigata)等的贝壳。夏、秋捕捉,去肉,洗净,干燥。 本品味咸,性凉、濇。有明目消翳,祛脑疾,燥黄水,疗伤,解毒之功效。用于 ❶白脉病,中风:与牛黄、犀角、麝香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珍珠丸或与制水银、红珊瑚、松石、犀角等配伍,制成十八味将军丸用。 ❷皮、肉、筋、骨、关节等诸黄水病:与文冠木、鹿角、黄水三药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文冠木丸用。 ❸目赤翳障,视物模糊: 与通经草、番红花、熊胆、黄连、铁蛇等配伍,制成大铁丸用。 ❹头骨伤等骨伤: 与白石脂、赭石、炉甘石、寒水石、杜仲等配伍,制成六味石决明散用。 ❺梅毒: 与儿茶、紫草茸等配伍,制成涂剂用。 ☚ 朱砂 磁石 ☛ 00022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