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结构] 复句式:转折关系。 [释义] 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似:似乎,好像。是:对。非:不对,错误。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汉·王充《论衡·死伪篇》:“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白清楚,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❷ 作定语。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相反的,这些语言是坏的语言:(一)干燥无味。(二)没有个性的。 (三)不正确的方言。(四)胡乱的表现。 (五)似是而非的‘丰富’。 (六)不和现实生活呼应。” [附条] “类是而非”。《吕氏春秋·慎行论》。 [同义] 非驴非马 不伦不类 模棱两可 [反义] 是非分明 泾渭分明 丁一确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