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短歌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短歌行

短歌行

乐府歌曲名。《平调曲》之一。多用作宴会歌辞。古辞已亡,现存歌辞以三国魏曹操所作最为著名。曹丕、曹叡等亦有拟作。参见诗名篇“短歌行”条。

☚ 长歌行   猛虎行 ☛

短歌行

短歌行

古诗篇名。三国魏曹操作。抒写诗人思慕贤才之情及建功立业壮志。语言质朴雅健,风格慷慨悲凉,比兴手法生动,袭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虽然采用四言短促诗句写成,却挥洒自如,毫不滞塞,堪与《诗经》中四言篇章相媲美。

☚ 悲愤诗   观沧海 ☛
短歌行

短歌行

魏乐府篇名。本是汉乐府歌名,古辞失传。曹操借旧曲写新辞,见《曹操集》。《乐府诗集》载入卷三○《相和歌辞·平调曲》,共二首,《文选》卷二七辑录“对酒当歌”一首。“对酒当歌”一诗,抒写的是作者为统一天下而求贤若渴的心情。陈沆《诗比兴笺》云:“此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首八句为第一节,感叹人生短暂,虽调子低沉亦寓有及时立业之意;中段十六句为第二节,引用《诗经·鹿鸣》成句,反复申述思贤心意;结尾八句,运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韩诗外传》卷三)的史实,表明了广招贤士实现政治一统的雄心大志,是为全篇的主旨。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意真切深沉。《诗经》成句和“周公吐哺”典故恰到好处的引用,使思想情感的表达更其凝炼含蓄。整首诗都是四言,句法高古,为“四言变体之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另一首《短歌行》“周西伯昌”,写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虽然兵势广大,建立起了王霸事业,却仍然以大事小,遵守臣节,事奉殷、周王室,受到世代称颂。作者借历史人物的吟咏以剖明心迹,表白自己绝无窃汉篡位的野心。

☚ ">𫛫   铜雀台 ☛
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处于汉末战争纷扰、天下大乱之际,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发而为诗,则多苍凉雄豪之音。这首《短歌行》,有对人生促迫的叹息,有对各种世事的忧虑,但更多的却是对人才的殷殷关切,表现出思贤若渴,希望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大志,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它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他所开创的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 冉冉孤生竹   步出夏门行 ☛

短歌行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干云四起,上贯天庭。
 蜉蝣何整,行如军征; 蟋蟀何感,中夜哀鸣;
 蚍蜉愉乐,粲粲其荣。寤寐念之,谁知我情。
 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昔君与我,两心相结,何意今日,忽然两绝


 自汉代乐府机关设立以后,民间乐府得到较快的传播,文人仿作也逐渐多起来。傅玄精通音乐,作了不少乐府诗。这首《短歌行》就是用“相和歌辞”中的旧题所作的弃妇诗,诗中斥责了一个负心男子的寡恩绝义。
 历代批评家多数不把这首诗看作情诗,以为其中的男女之情不过是一种托喻,作者用它来表白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揭露小人得道的黑暗现实。现在,我们抛开这些附会的解释,单看其中的爱情描写,我们会发现它是一首感情浓郁的爱情诗篇,作者确实“善言儿女之情”(陈沆《诗比兴笺》语)。
 诗的开头四句展现了一幅远望长安的景象:高高的长安城内,重重叠叠的楼台逶迤耸立,绵延不尽,白云在天际冉冉升起,绕城腾空,一直到达天庭。这些描写是诗歌中常用的“起兴”,它与下文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只起一种引发作用,意在激起诗歌的兴味,烘托气氛。接着,诗中又写了蜉蝣(fu you)、蟋蟀、蚍蜉三种昆虫的情况。蜉蝣是一种生存期极短的昆虫,《诗经·曹风·蜉蝣》中曾说:“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所以诗中说,“蜉蝣为何这般整齐,行列如同征发的军队。”蟋蟀夏季生命力旺盛,秋后遇寒则开始鸣叫,生命将尽,声音听起来也较哀婉,苦命人听来更是感慨系之,诗中主人公叹息道:“蟋蟀有什么感伤啊,深夜里发出哀鸣。”蚍蜉即大蚂蚁,它们是不知忧伤的,还在嬉笑作乐。粲粲是笑的样子。这些描写初看起来也好象莫名其妙,实际上这几句还是前面起兴的延续,但诗中的比兴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这里也有了比的成分,仔细阅读可探到诗中人物感情的律动。
 “寤寐念之,谁知我情”一句是转折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寤”,睡醒之义;“寐”是睡着的意思。这句是说“我日夜思念,可谁能了解我的情怀呢?”原来,主人公触物伤情,处在纷扰的世界里,她禁不住觉得自己十分渺小,把自己和自然界中那些可怜的小虫子对比,她觉得自己的命运跟它们差不多,甚至比它们还要可悲。她有和蟋蟀一样的怨悲,却得不到蚍蜉那样的自得之乐。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我还关心这些小动物,可有谁能来关心我呢? 以上的一切描写都是为后面的直接抒情做铺垫。作者接着便让主人公自述遭遇,诉说她被遗弃的痛苦和怨恨:“过去你把我看作掌上明珠,相亲相爱,为什么一下就把我抛弃,使我堕入痛苦的深渊;过去你与我如影随形,难分难舍,为什么象流星一样,光芒一现,而今再也不能回头;过去你与我同心相结,为什么今日突然断绝,无情无义?”这些控诉在烘托后喷薄而出,有感人的气势。作者把爱情生活中昔日的恩恩爱爱和今日的凄凄惨惨一笔带出,省去了许多交待,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这场爱情悲剧。作者用“何意一朝”、“何意一去”、“何意今日”三个排比的反诘句重点突出了弃妇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对薄情郎的无比怨恨,对比和反诘巧妙地结合,力增千钧,使主人公激荡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首诗质朴、自然,继承了汉乐府和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诗中没有用作者自己的口吻对女主人公被遗弃的事件作平板枯燥的描述,而是运用比兴手法,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借助主人公的自述,将其爱情生活中的矛盾变化集中叙写,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点表现出主人公激动的心境,诗歌虽篇幅不长,但一气呵成,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李白《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李白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忆秦娥 下一篇:夜宿山寺 →
诗词简介:
 《短歌行》 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 《长歌行》 与《短歌行》 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 有两种说法: 一是 “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从诗意看,大约作于 “奉诏入京” 之前。黄锡珪先生 《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 认为此诗写于开元廿五年 (737)。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短歌行》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 《 duǎn ɡē xínɡ 》 
    《 短 歌 行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bái rì hé duǎn duǎn , bǎi nián kǔ yì mǎn 。 
    白 日 何 短 短 , 百 年 苦 易 满 。 
    cānɡ qiónɡ hào mánɡ mánɡ , wàn jié tài jí chánɡ 。 
    苍 穹 浩 茫 茫 , 万 劫 太 极 长 。 
    má ɡū chuí liǎnɡ bìn , yí bàn yǐ chénɡ shuānɡ 。 
    麻 姑 垂 两 鬓 , 一 半 已 成 霜 。 
    tiān ɡōnɡ jiàn yù nǚ , dà xiào yì qiān chǎnɡ 。 
    天 公 见 玉 女 , 大 笑 亿 千 场 。 
    wú yù lǎn liù lónɡ , huí chē ɡuà fú sānɡ 。 
    吾 欲 揽 六 龙 , 回 车 挂 扶 桑 。 
    běi dǒu zhuó měi jiǔ , quàn lónɡ ɡè yì shānɡ 。 
    北 斗 酌 美 酒 , 劝 龙 各 一 觞 。 
    fù ɡuì fēi suǒ yuàn , yǔ rén zhù yán ɡuānɡ 。 
    富 贵 非 所 愿 , 与 人 驻 颜 光 。 
     
  • 《短歌行》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 ⑴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辞》,属《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⑵“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⑶苍穹:苍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⑷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⑸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⑹“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⑺“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⑻“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⑼与:一作“为”。驻:留住。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古往今来,人生寿夭乃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少人曾为之发出过无穷的浩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陆机《短歌行》),久而久之,《短歌行》遂成专咏这一问题的篇章。歌而谓之“短”,既指歌调之短促,也隐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这首同名诗作,沿袭了古老的主题,但写法上却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色彩。
     
    前八句突出一个“短”字。先用四句写人世苦短,继用四句写仙界亦苦短。从人世来看,小而言之,一天的时间太短;大而言之,百年光阴还是太短,它们与浩茫的宇宙、无尽的万世相比,则益发显得短。从仙界来看,神仙向有长生不老之称,但那位曾经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如今也已两鬓花白,老态龙钟了;至于昔日曾与东王公娱乐为欢的美貌玉女,风姿也已大不如前了,以至天公见其衰老而大笑,这样看来,仙人也为其容华的不能久驻而生愁,他们也感觉到了岁月之短促。
     
    “我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以阔大的想象振起诗意,于山穷水尽之际得峰回路转之妙。诗人意谓:既然生命短促为人世仙界所共苦,那么,我愿意直上九天,拉住为太阳驾车的六龙,把太阳挂在东方的扶桑树上。为造成惊心动魄的效果,诗人更大笔挥洒:“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以北斗为勺,与神龙同饮,这是何等的气魄!但这并不是诗人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让太阳停止运行,为人永驻流光。最后两句申明主旨,以富贵与流光作比,益发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 《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的典故。前人的 《短歌行》 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 “百年苦易满” 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 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 (黑格尔语) 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三国演义诗词之《短歌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1);
 契阔谈宴(12),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13),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1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5)


 【释词】
 ①朝露:晨露在太阳出来后很快就干。这里比喻人生短暂。
 ②去日:过去的日子。
 ③慨当以慷:“慷慨”的间隔法。这里形容歌声激越。
 ④何以:以,用。用何。
 ⑤杜康:相传是我国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
 ⑥子衿:周朝学子的衣服。衿:衣领。这里泛指有智谋、有才干的人。
 ⑦沉吟:低吟。
 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一诗本是宴宾客的诗。这里借指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急切心情。
 ⑨辍:停止。这两句的意思是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停止它的运行呢?
 ⑩越陌度阡:陌和阡都是田间小路。这里引申为客人远道而来。
 (11)枉用相存:枉,枉驾、屈驾。存,问候。指互相拜访。
 (12)契阔谈宴:契阔,久别;谈宴,谈心饮宴。在欢乐的宴会上畅叙离别怀念之情。
 (13)匝(za):环绕一周、一圈,叫匝。乌鸦绕树无枝可依,比喻乱世动荡人才无处依靠。
 (14)厌:嫌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两句话,以山和水作比,说明接纳贤才越多越好。
 (15)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里曹操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赏析】
 两军对垒赤壁,大战一触即发。在血雨腥风笼罩双方将士的紧张严酷的时刻,出现了曹操“横槊赋诗”的情节。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

 
 在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赤壁大战中,这段宁静秀丽、诗情画意的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它无论对于这次大战的本身,还是对于刻画曹操典型性格,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战争叙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曹操戎马一生,招揽人才,开创霸业,为的就是统一天下。而眼前这场赤壁之战,对实现他的雄心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可想到自己年过半百,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因而,《短歌行》一开头就倾吐了这种情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从起兵到官渡之战取胜,尽管挫折很多,但总的趋势在他一生中是上升阶段。这和他招揽人才、扩充实力是分不开的,《短歌行》一诗集中反映了他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抱负。但同时也在慨叹人生短暂中流露出及时行乐、苦日无多的感伤。“吾今年五十四矣,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这段明白露骨的表白,与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构成了曹操典型性格的内在矛盾,赤壁大战曹操赋诗的情节,从思想脉络上讲,与曹操半生的戎马生涯息息相连。
 其次,欢乐的酒宴却以刺死刘馥匆匆不欢而散结尾。问题不在曹操杀死一个属下,而在于这一笔揭示了此时此刻的曹操,因官渡的胜利而头脑发热,骄矜十足。刘馥一句进言,曹操便勃然大怒,杀之为快。这个细节与赤壁大战整个过程中,曹操错杀水军将领蔡瑁、张允,误信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错误地采用庞统的连环计等一系列军事谋略上的失误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曹操骄矜的性格是导致赤壁败北的重要原因。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官渡大战之前,曹操步步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上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原则,总使自己的军队保持高度的应变能力,用武力剪灭了一个又一个豪强,显示了曹军在战争中的活力和发展的内在潜力。但在赤壁大战中,“曹操暂自骄伐”,“勤之于数十年之内”的战略原则,“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号称百万大军,由于战船连成一体,丧失了应变能力,以至无法抵御火攻而遭惨败。
 第三,诸葛亮为促成孙、刘联盟,共抗曹操,曾在智激周瑜的时候,讲述过曹操虎视江南,实为二乔的事情。气得周瑜勃然大怒,指北而骂,与曹操誓不两立。过了四回,小说家又借“曹操赋诗”场面,让曹操亲口说出“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前后吻合,叙事脉络自然接榫。
 此诗曹操作于何时,尚难确定。从上面分析的三点,可以看出小说家将其虚构在赤壁决战的前夕,完全是从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的。

白居易《短歌行》(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短歌行 下一篇: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短歌行》
    .[唐].白居易.
    世人求富贵,多为奉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读。 
    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新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经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 《 duǎn ɡē xínɡ 》 
    《 短 歌 行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shì rén qiú fù ɡuì , duō wéi fènɡ shì yù 。 
    世 人 求 富 贵 , 多 为 奉 嗜 欲 。 
    shènɡ shuāi bú zì yóu , dé shī chánɡ xiānɡ zhú 。 
    盛 衰 不 自 由 , 得 失 常 相 逐 。 
    wèn jūn shào nián rì , kǔ xué jiānɡ ɡān lù 。 
    问 君 少 年 日 , 苦 学 将 干 禄 。 
    fù jí chén zhōnɡ yóu , bào shū xuě qián dú 。 
    负 笈 尘 中 游 , 抱 书 雪 前 读 。 
    bù qīn bù zhōu tǐ , lí rú cái chōnɡ fù 。 
    布 衾 不 周 体 , 藜 茹 才 充 腹 。 
    sān shí dēnɡ huàn tú , wǔ shí bèi cháo fú 。 
    三 十 登 宦 途 , 五 十 被 朝 服 。 
    nú wēn xīn jiā kuànɡ , mǎ féi chū shí sù 。 
    奴 温 新 挟 纩 , 马 肥 初 食 粟 。 
    wèi ɡǎn yì huān yóu , shànɡ wéi mínɡ jiǎn shù 。 
    未 敢 议 欢 游 , 尚 为 名 检 束 。 
    ěr mù lónɡ àn hòu , tánɡ shànɡ diào sī zhú 。 
    耳 目 聋 暗 后 , 堂 上 调 丝 竹 。 
    yá chǐ quē luò shí , pán zhōnɡ duī jiǔ ròu 。 
    牙 齿 缺 落 时 , 盘 中 堆 酒 肉 。 
    bǐ lái cǐ yǐ qù , wài yú zhōnɡ bù zú 。 
    彼 来 此 已 去 , 外 馀 中 不 足 。 
    shǎo zhuànɡ yǔ rónɡ huá , xiānɡ bì rú hán yù 。 
    少 壮 与 荣 华 , 相 避 如 寒 燠 。 
    qīnɡ yún qù dì yuǎn , bái rì jīnɡ tiān sù 。 
    青 云 去 地 远 , 白 日 经 天 速 。 
    cónɡ ɡǔ wú nài hé , duǎn ɡē tīnɡ yì qǔ 。 
    从 古 无 奈 何 , 短 歌 听 一 曲 。 
  • 《短歌行》
    .[唐].白居易.
    世人求富貴,多為奉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問君少年日,苦學將干祿。
    負笈塵中游,抱書雪前讀。 
    布衾不周體,藜茹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溫新挾纊,馬肥初食粟。
    未敢議歡游,尚為名檢束。 
    耳目聾暗后,堂上調絲竹。
    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肉。 
    彼來此已去,外馀中不足。
    少壯與榮華,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遠,白日經天速。
    從古無奈何,短歌聽一曲。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乐府诗《短歌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清]黎简


 岁华殂落心百忧,北风吹日西海头。死人待欲梦相语,我自不睡魂魄阻。魂兮倘自乡里来,应有凄凉告娇女。他时绪梦为耶说,断肠更胜吾梦汝。呜呼!三十八年年岁残,今年实欲无心肝。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曲名。本篇是黎简所作的拟乐府诗,这首诗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冬,这年四月二十一日,诗人妻子梁氏病故,诗人于是作这首诗以悼念亡妻。
 “岁华殂落”以草木花叶的枯死凋落写时光已到年底,点明了时间。年底残冬, 自然界是孤寂荒凉的,而年底的人们总是悠闲的,有一种迎接新年的轻松和欢快。但这年妻子病亡,所以诗人在这时就倍感孤寂,愁绪万端,怅然无措。为了排遣内心深处的百般忧愁,诗人来到了海边。北风飕飕地吹着,冬天傍晚的太阳照在海滩上,象昏昏欲睡的眼睛,有气无力。这种阔大空旷的懒洋洋的自然景色反衬出诗人丧妻后那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寓难诉之情于自然景色之中,于含蓄中见真切。接下来,诗人不写自己思念亡故的妻子,却反过来说“死人待与梦相语,我自不睡魂魄阻”,从亡妻的角度着笔。他思念的不仅仅是死了的人,而且进一步想到亡妻在天之灵的行为,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我自不睡”并非自己不愿入睡,并非不愿在睡梦中与亡妻共话凄凉,而是内心深处的百般忧愁煎迫得他夜不能寐。潘岳的《悼亡诗》写思念亡妻: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思其人”是想着活着时的人, “想所历”想的也是人活着时的“所历”,而这里黎简想到的却是亡妻在天之灵的行动,而这种行动“欲梦相语”与“我自不睡”形成矛盾,就愈显伤悲。这种从反处着笔的写法与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夜来幽梦忽还乡”从正面写悼亡相比,同样令人揪心追泪。而“岁华殂落心百忧,北风吹日西海头”实写惆怅与“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虚写缅怀相比,也显得更加凄凉和孤寂。这大概是因为黎简新近丧妻而苏轼丧妻已经十年的缘故吧。
 “魂兮倘自乡里来,应有凄凉告娇女”四句既是对妻子亡灵的安慰,同时又是诗人思念亡妻的内心蕴籍的真切流露,一个“应”字,于推测语气中蕴含着诗人的迫切思念。这里的“他时绪梦为耶说,断肠更胜吾梦汝”与苏轼的“料得年年断肠处”一样,同是虚写,而这里娇女绪梦就更加浓厚了凄惨的氛围。看着尚未成年的娇女,想着长眠地下的妻子,听着娇女诉说梦景,吞声饮泣,肝肠寸断,该是何等的沉痛和悲伤啊。最后, “呜呼!三十八年年岁残,今年实欲无心肝”,于平淡真切的叙说中笔锋陡起,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号,把思念亡妻这种难以驱遣的百般忧愁和怅惘推到了爆炸的边缘,恰似惊涛掠岸,使人怔然。清人王昶谓其诗“峻拔清峭,刻意新颖”(《蒲褐山房诗话》),这首诗里就充分体现了这一风格。

白居易《短歌行》(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秋怀 下一篇:短歌行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短歌行》
    .[唐].白居易.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 《 duǎn ɡē xínɡ 》 
    《 短 歌 行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tónɡ tónɡ tài yánɡ rú huǒ sè , shànɡ xínɡ qiān lǐ xià yí kè 。 
    曈 曈 太 阳 如 火 色 , 上 行 千 里 下 一 刻 。 
    chū wéi bái zhòu rù wéi yè , yuán zhuǎn rú zhū zhù bù dé 。 
    出 为 白 昼 入 为 夜 , 圆 转 如 珠 住 不 得 。 
    zhù bù dé , kě nài hé , wéi jūn jǔ jiǔ ɡē duǎn ɡē 。 
    住 不 得 , 可 奈 何 , 为 君 举 酒 歌 短 歌 。 
    ɡē shēnɡ kǔ , cí yì kǔ , sì zuò shào nián jūn tīnɡ qǔ 。 
    歌 声 苦 , 词 亦 苦 , 四 座 少 年 君 听 取 。 
    jīn xī wèi jìnɡ mínɡ xī cuī , qiū fēnɡ cái wǎnɡ chūn fēnɡ huí 。 
    今 夕 未 竟 明 夕 催 , 秋 风 才 往 春 风 回 。 
    rén wú ɡēn dì shí bú zhù , zhū yán bái rì xiānɡ huī tuí 。 
    人 无 根 蒂 时 不 驻 , 朱 颜 白 日 相 隳 颓 。 
    quàn jūn qiě qiǎnɡ xiào yí miàn , quàn jūn qiě qiánɡ yǐn yì bēi 。 
    劝 君 且 强 笑 一 面 , 劝 君 且 强 饮 一 杯 。 
    rén shēnɡ bù dé chánɡ huān lè , nián shào xū yú lǎo dào lái 。 
    人 生 不 得 长 欢 乐 , 年 少 须 臾 老 到 来 。 
  • 《短歌行》
    .[唐].白居易.
    曈曈太陽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為白晝入為夜,圓轉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為君舉酒歌短歌。
    歌聲苦,詞亦苦,四座少年君聽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風才往春風回。
    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顏白日相隳頹。
    勸君且強笑一面,勸君且強飲一杯。
    人生不得長歡樂,年少須臾老到來。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乐府诗《短歌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清代张玉谷说:“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古诗赏析》卷八)他对本诗的主题把握得是很准的。
 诗的前八句主要慨叹年命如流,人生短暂。一开头诗人就由眼前歌舞酣筵的极乐场面发生强烈的人生感慨:人生是美好的,但又是多么短暂啊!接下去诗人又想到自己逝去的年华已经不少,大有夕阳黄昏之感。思来想去,心中慷慨不平之气愈益强烈,只好再借酒浇愁。表面看来,曹操似乎在贪恋及时行乐,所以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就曾将此诗主题归起为“言当及时为乐”。其实,结合全诗来看,曹操人生价值观绝非如此消极,他对时光的留恋是和他毕生的事业相联系的。他在《秋胡行》中写道“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正道出了他内心的衷曲。
 中间十六句,就转入对贤才的渴望、欢迎延揽之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写他求贤才不得时日夜想慕的感情。谭元春在《古诗归》中对“但为”两句评点到:“热肠余情,八字之外,含吐纸上。”可见诗句的真挚感人。“悠悠鹿鸣”四句,引自《小雅·鹿鸣》,《鹿鸣》本来就是古代宴饮宾客时所唱之诗,曹操化用于此,表示他对贤才的竭诚欢迎,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以上八句,分别从两方面写对贤才的渴慕,极为生色。 “明明如月”四句,是诗人向贤才吐诉衷曲,前两句是比体,后两句是喻体,说自己忧虑贤才不至功业不成的思想就如那永远不会停止运行的月亮一样。这个比喻又新颖又真切,想落天外,情在理中,它使人感觉到诗人的忧患意识真可充塞宇宙矣! “越陌度阡”四句,又回到贤才既至,欣喜无比上来。这一忧一喜,又从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地深化了诗篇思贤若渴的主题。这一段十六句诗,正如清代吴淇所说是“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看似散缓但意脉贯通,看似复沓,但每层角度又有变化,使人感到作者感情至细至厚,深挚恳切。
 最后八句,是全诗结穴之处,表达了作者要让天下贤才归心于己,与之共建大业的心志。前四句可谓作者冷静地分析形势。他纯用比兴的手法写出在动乱纷争的年代,贤才犹如靡有定处的鸟鹊,他们也要择主而事,往往也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正写出他们的这种心志。政治斗争,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人心向背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是深谙此理的。所以他决心用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对待贤才,塑造自己礼贤下士的明主的形象,以期“天下归心”。清代陈沅说: “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可谓揭示了它的底蕴。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它既带有建安时代“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又显明地表现了作者思力深沉、胸怀博大、气势雄浑的个性特色,使人感到它很有深度、厚度和力度,读后不觉思接千载,回肠荡气,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表现手法上,或化用成语典故,或熔《诗经》成句入诗,都不露堆砌、琢削的痕迹 真率直接的感情抒发中,时而插入比兴,衔接自然,浑成一体。其关键在于作者能以气运辞,手法虽变化而意气不壅隔,这样才能给人一种既多姿多采又整体浑然的美感。
 在诗歌体式方面,曹操是中兴四言诗的高明作手,他的成功之处恰在敢于变革。钟惺说:“四言至此,出脱《三百篇》殆尽。”(《古诗归》卷七)曹操虽用四言,却改变了它凝重板滞的格调,使其节奏变得“轶荡自如”。(许学夷《诗源辩体》)他用乐府的神韵去写四言,自然与“风、“雅”异体。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于此亦可见一斑。

名诗《短歌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①杜康:相传是第一个造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②“青青”两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衿(jin今):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③“呦呦”四句:引《诗经·小雅·鹿鸣》首章前四句的成句,表示获得贤才,给以殷勤礼遇。呦呦(you幽):鹿叫声。苹:艾蒿。④掇(duo夺):取得。一作辍(chuo绰):止。⑤枉:枉驾,屈就。存:问候。⑥契阔:久别重逢的意思。谈宴:谈心饮宴。⑦匝(za扎):圈。⑧厌:嫌。⑨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他先后辅佐武王、成王,灭殷纣,建立周朝典章制度,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家。吐哺(bu补):吐出口中的食物。《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的话:“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士。”曹操以周公自况,表示要像周公一样礼贤纳士。

【诗大意】 对着酒应当唱歌,人生岁月能有几何!譬如早晨的露水转眼消失,过去了的日子苦于太多。歌声慷慨激昂,忧思深沉难忘。拿什么排解忧愁?唯有杯中酒浆。你青色的衣领,长远地引动着我的心。只是为了你的缘故,一直沉吟至今。鹿儿呦呦鸣叫,如唤同伴来食野苹。我有尊贵的宾客来临,敲起琴瑟吹起笙。明晃晃的月亮,何时能够摘得? 忧愁从内心涌出,不能将它断绝。越过田间小路,贤者屈驾来访。阔别重逢,谈心饮宴,心中怀念旧日恩情。月光明亮星光微弱,鸟鹊惊起向南飞翔。它绕树盘旋飞了三圈,哪个枝儿可以依傍? 山不嫌高,海不嫌深,效法周公一饭三吐哺,使天下人归心。

【赏析】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是在宴会时歌唱的乐章。从这首诗的内容和情绪来看,一是壮志未酬,人生几何的忧思,一是对周公吐哺、礼贤纳士的渴望。可以推测,这时曹操已年岁渐老,雄图受阻,但仍不忘“天下归心”的宏伟抱负。据此,《短歌行》可能作于建安十九年(214)至建安二十二年(217)期间。

曹操一贯求贤若渴。赤壁大战前后,他所倚重的几位谋臣相继亡故,使他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失去了得力的参谋,倍感丧失贤才的损失之大。从建安十五年(曹操56岁)下《求贤令》,到建安十九年下《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下《举贤勿拘品行令》,便可看出曹操老而弥坚,渴求贤才,大展宏图的欲望更加强烈。《短歌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短歌行》结构严谨,诗意节节生发,层层递进。全诗八句一层,共分四层:首层“对酒当歌”八句,借酒发端,写求贤之因由;二层“青青子衿”八句,写对贤才的渴慕;三层“明明如月”八句,写求得真正贤才之难;四层写诚心礼贤是求得贤才,使“天下归心”,大展宏图的关键。

此诗继承《诗经》二雅言志传统,袭用四言体。运用四言形式抒怀言志,自汉代以来绝少佳篇。但是曹操这篇表达求贤之志的诗作,写得有理、有情,情理交融,神完气足,确属罕见。其主要特色有三点:

一是此诗善于发端起势。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犹如在人生的莽原上对着夕阳余辉发出的倔强的呐喊,既是感慨“去日苦多”,年华犹如朝露之短促,引发壮志难酬的忧思,也是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宏图受阻的现实,与时不我待的豪情在胸中撞击,以慷慨悲歌的方式出之,因此于忧思中透出悲壮苍凉之感。诗人对酒高歌,不是消极低沉之辞,而是“有风云之气”。(魏源《诗比兴笺序》)此处以悲慨宏音起势,就为全诗奠定了高昂、雄阔的基调。

二是善于借用《诗经》成句入诗,自然贴切。此诗第二层,除“但为君故”两句,其它六句全部转引《诗经》成句,完整自然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既有彼之形貌细节的点染,又有己之悠长思念的吐露,恰切地表达出思慕贤才的深切。“呦呦鹿鸣”四句,有比兴形象,有礼遇“嘉宾”的设想,渲染对贤才的热情召唤。这些诗句情深意切,与全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特别显示出诗人运用语言的工力。

三是借景抒情,借喻言志。“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是诗人忧思不眠,仰望明月时的沉吟,诗人见景生情,犹如明月一样的贤才,何时才能求得呢? 隐然流露出对贤才难得的忧愁与焦虑,与“忧思难忘”相映照,也为贤才越陌度阡,屈驾相访,便一见如故,为旧友阔别重逢的倾谈欢聚做了形象的铺垫。“月明星稀”四句写景,寓情喻志,借乌鹊南飞,绕树寻枝,隐喻世有贤士,流离无依,“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吴蜀,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腰,何以来之!”(陈沆《诗比兴笺》) 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招贤、争贤十分紧迫的深切感受,决心如“周公吐哺”,以山海不弃涓埃细流的宏大胸怀和礼贤精神争贤纳士,开创“天下归心”的局面。

全诗以直抒胸臆为主,辅以生动的写景和比喻,如乌鹊、明月、山海的景物与隐喻形象,既跌宕摇曳,又一气贯注,加上诗句质朴、雄劲,意境宏阔,便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古诗文《短歌行》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三国魏]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11)?忧从中来(12),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3),枉用相存(14)。契阔谈讌(15),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16),何枝可依(1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9)
 
 〔注释〕
 ①本篇选自《魏武帝集》。短歌行,为乐府旧曲,属相和歌辞平调曲。②当,与“对”同义,面对。张正见《对酒》,“当歌对玉酒”,与此意同。一说,此作“应当”解释。③几何,多少。④去日,已过去的日子。苦多,苦于太多。⑤慨当以慷,即为“慷慨”之意。此处主要形容宴间歌声激昂不平,但也兼心情而言之。⑥杜康,传说中发明酿酒技术之人。一说是黄帝时人,一说是周代人。这里指代酒。⑦“青青子衿”两句系《诗经·郑风·子衿》成句,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此处虽仅用前两句,但也兼含后两句之意,表示对贤才的思慕。子,你。青衿,周代学子之服饰。衿,衣领。⑧君,指所思慕之贤才。⑨沉吟,低头沉思的样子。⑩“呦呦鹿鸣”四句系用《诗经·小雅·鹿鸣》成句。《鹿鸣》原文下四句是:“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虽引前四句,实亦包含了后四句的意思,表示作者渴望礼遇贤才的心情。(11)辍,停止。(12)中,此指心中。(13)阡、陌,都是指乡间小道。南北叫“阡”,东西叫“陌”。古谚云:“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言客从远道来访。(14)枉,屈驾,枉就。相存,相问、访问。(15)契阔,犹言“聚散”,偏义复词,取“阔”的意思,谓久别。讌,通“宴”。(16)匝,周、圈。(17)依,依靠,这里指鸟儿栖息。(18)“山不厌高”二句,《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二句本此。实含“明主不厌人”之意。(19)“周公吐哺”二句,《韩诗外传》卷三:“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二句本此。诗中“周公”是作者自喻。哺,口中的食物。
 
 〔分析〕
 《短歌行》本汉旧歌。《乐府解题》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谓“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曹操《短歌行》有两首,第二首述王业之本。这是第一首,是曹操代表作之一。抒发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使天下归一的愿望。从诗的内容看,当写在赤壁大战后。当时由于军事失利,作者统一中国的理想未能实现。这是一首发自深心的咏叹。全诗可分三段:前段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中段由“青青子衿”到“心念旧恩”,末段由“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诗的前段是低调的,作者借酒吟诗,以寄托忧思。他在回味人生,感伤韶华,倾吐胸中积郁,感情恳挚缠绵。中段渐趋明朗,以两组《诗经》成句为喻,“青青子衿”写思才之情,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呦呦鹿鸣”写会晤嘉宾,求之既得而笙簧酒礼之。两组诗句一正一反,组成了和谐的音符,烘托出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子衿》一诗本是写女子思念情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有责备情人不捎音信之意,作者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感情更为深厚真挚,与下文“鹿鸣”四句呼应,更由思慕情人变为渴求贤才之辞。这里摘用的《诗经》成句,与其它诗句融合无间,使人感觉不到一点补缀的痕迹,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明明如月”四句,从更广阔的背景展示了作者求贤心切,作者的遐想神驰天地,从天上的明月到壮阔无边的田野,到处寻觅思慕的人,求之不得而忧从中来;求之既得而契阔谈宴,也是一正一反,有伏有起,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感情的波澜。末段以乌鹊比作贤者,以自己比作周公,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以吐哺折节的坦诚接纳天下贤士,争取人心归向。诗作运用比兴手法,曲折地表述作者的雄心壮志,末尾才点明全诗的主旨,将感情引向巅峰。
 全诗意曲情密,生命的短促和事业的艰难、离情的烦愁和欢聚的酣畅、求贤若渴和贤士难得等矛盾与复杂的感情错综交织,节奏抑扬多变、波澜起伏。诗的基调是昂扬而不消极。诗前段微吟低唱,颇带感伤,但起首部分的低沉乃为了衬托中段和结尾部分的高涨,因此读后并不使人产生感时伤月的哀婉和无可奈何的悲叹,末段更是辞采飞扬,慷慨激烈。全诗“跌宕悠扬,极悲凉之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短歌行》是饮宴时的歌辞,想见其时吟唱,必先用低调,而后音调渐高,铿然有声,令人听罢犹觉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评说〕
 谭元春曰:“少小时读之,不觉其细。数年前读之,不觉其厚。至细、至厚、至奇。英雄骚雅,可以验后人心眼。”(《古诗归》)
 陆时雍《古诗镜》“耸然高峙,绝无缘傍。”又:“壮士搔首语,不入绮罗丽句,老气酷烈逼人。”
 吴闿生《古今诗范》:“此诗音响发越,情韵之美,‘慷慨激昂’四字可以尽之。篇中提掇处多,最是胜景。”

历代诗词精品之《短歌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提到过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据此敷衍为赤壁大战前曹操兀立船头横槊赋诗的情节。此诗题旨为何?唐代吴竞说是“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只读八句就下结论,实在也太粗心了。张玉谷说:“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古诗赏析》),陈沆更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这才搔到了痒处。
 这首四言诗,其源出于诗经小雅中宴飨宾客之作,诗即从眼前的“对酒当歌”说起,以八句抒发“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生苦短的感慨在全诗中是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有着“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的现实忧惧,也就是他本人在《秋胡行》中所说的“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本篇所谓“慨以当慷”的“幽思”非它,就是忧世不治的意思。所以此诗和古诗中的忧生之嗟既有联系(表现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索上),又有本质的区别。
 历来开国雄主,大都知道知人善任和人心向背的利害关系,要得人才,要得人心。得人才即得有治国用兵之才,即是要拥有大批优秀干部;得人心首先是要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贤达或社会名流的支持,亦即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所以开国君主大都具有礼贤下士,善交各方面的朋友的禀赋,曹操就是一个。他曾一反两汉以通经、仁孝取士的传统,提出“唯才是举”,要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同时又“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陈琳早年曾为袁绍作檄文辱骂曹操为“敖阉遗丑”,后败被执,公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皆曰可杀,而公爱其才而不咎既往,予以重用。其求贤若渴的心情可见一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出《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是周代学子穿的衣服,诗写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本是爱情之作,曹操赋诗言志,又自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变为表现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沉吟”二字妙,写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以下“呦呦鹿鸣”四句全用《小雅·鹿鸣》成句,大意是:鹿子在原野上啃吃艾蒿,相呼撒欢;我高兴地设宴款待朋友,奏起管弦。“明明如月”二句再兴幽思,“辍”字是了结的意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前文幽思难忘呼应。以下复承“我有嘉宾”,对远道来归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些人中有老朋友,见面就叙旧(“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有新朋友——虽说是新朋友,必是心仪已久,相见不免客气几句(“枉用相存”)。诗中“枉用相存”、“心念旧恩”一类话,多么家常,多么富于人情味,哪里有上司下级的区分,完全是平等相待,这正是古今大政治家接人待物的风度、气量十分地令人感动。使人联想到柳亚子赠毛泽东的诗:“得坐光风霁月中,矜平躁释百忧空。与君一席肺腑语,胜我十年萤雪功。”以下又回到明月的兴语上来,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兴象,隐喻当时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无所因依,唯以妙写月夜之景,可见其兴会不浅。这些绕树三匝的乌鹊们,是在择木而栖吧?你们可要看准啊,这里是不分先后,一概加以欢迎的;这里要的是人,多多益善,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出《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而歇后的一句“明主不厌人”。大政治家就是大政治家,大政治家不是白衣秀士,结尾用《韩诗外传》中周公的故事自譬,点醒题旨。周公为人,极为礼贤下士。当官的一般都讨厌在吃饭时会客,而周公不然,如果在吃饭时遇到客人来访,一定放下筷子,出面接待。所谓“吐哺”,即吐掉口中咀嚼的食物。象这样虚心纳士,尊重他人,怎能不使天下归心呢。曹操每以周公自比,是颇见其志的。周公本来是武王之弟,也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但他并无野心,当时成王(武王之子)年幼,他以亲王摄政,平定武庚之乱,营建成周洛邑,订制礼乐制度,是奴隶制时代颇有建树的大政治家。则曹公之志,与“司马昭之心”实有上下床之分。
 这首诗表现的胸襟广阔,志向高远,而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悲凉情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人们普遍地感到人生无常,触目堪悲,颓废的情绪在“十九首”已相当普遍,曹公也不能毫无所染。可贵的是,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之中,而是几经反复,最终达到振作。林庚谈本篇诗情反复道: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这本来就是人生的全面,是人生态度应有的两个方面。难得它表现得如此自然,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你不晓得何以由哀怨这一端忽然会走到欢乐那一端去,转折得天衣无缝,仿佛本来就该是这么回事儿似的。从“明明如月”到“山不厌高”两段也是如此,将你从哀怨缠绵带到豁然开朗的境地。读者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漩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全诗以兴会为宗,而不以说教为贵,乃是曹公诗人本色的表现。

短歌行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古代多用于宴会。古辞已亡。乐府中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言其歌声之长短。晋崔豹《古今注·音乐》:“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分定,不可妄求也。”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现存歌辞以曹操所作“对酒当歌”一首最为有名,其结句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短歌行

西晋傅玄的乐府诗。《短歌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诗曰: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干云四起,上贯天庭。蜉蝣何整,行如军征。蟋蟀何感,中夜哀鸣。蚍蜉愉乐,粲粲其荣。寤寐念之,谁知我情。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 何意一去,心如流星。昔君与我,两心相结; 何意今日,忽然两绝。”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高楼耸立的长安城,秋夜蟋蟀哀鸣。这时,弃妇仍梦寐思念抛弃她的“君”,并将过去与现在作对比,表现了她的愁怨之情。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如此这般的命运。

☚ 庞娥亲传   秦女休行 ☛
短歌行

短歌行

西晋傅玄的乐府诗。《短歌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诗曰: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干云四起,上贯天庭。蜉蝣何整,行如军征。蟋蟀何感,中夜哀鸣。蚍蜉愉乐,粲粲其荣。寤寐念之,谁知我情。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 何意一去,心如流星。昔君与我,两心相结; 何意今日,忽然两绝。”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高楼耸立的长安城,秋夜蟋蟀哀鸣。这时,弃妇仍梦寐思念抛弃她的“君”,并将过去与现在作对比,表现了她的愁怨之情。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如此这般的命运。

☚ 庞娥亲传   秦女休行 ☛
短歌行

短歌行

魏武帝曹操诗中的名篇。全诗三十二句,开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八句,作者表达的是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慨叹,这是汉末以至魏晋间在文人诗歌中常常表现的一种思想情绪。但以往的诗作在慨叹人生寿命有限的同时,也宣扬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充满消沉颓废的情调,而从 《短歌行》 全诗来看,魏武帝在感叹人生短促的同时,倾吐的是抓紧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心声,以及渴望早得贤才相助的愿望。该诗以下各部分,作者或用 《诗经》 中的成句,如“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或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微吟低唱的形式,表现了对贤才的日夜思慕、得到了贤才时的欣喜、求贤不得时的忧愁等等。篇末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进一步点明全诗的主题,表明作者不嫌众贤、渴望众贤来帮助他实现安邦定国的事业,而作者将像周公一样,求贤不懈、热诚对待。全诗立意深远,情调激越,显示了 “志深笔长、梗慨多气” 的建安诗歌特点,不愧为建安诗歌的代表作。

☚ 魏武帝文   步出夏门行 ☛

短歌行

乐府旧题。《古今注》云:“《长歌》《短歌》,言寿命有分,不可妄求。”实际上,长歌、短歌指歌声长短不同,长歌激越,短歌微吟,与寿命长短无关。此篇是魏武帝曹操以乐府旧题抒写怀抱之作。诗以酒、歌起兴,慨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苍凉之中透着悲壮,酒脱之中溢着激昂,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诗人劈手截断过去未来,将宇宙、人生拉至目前,在对酒当歌的人生消极叹惋中显现梗概不平之气,以突兀迫促的断面延深幽远深广的意绪,此大手笔写大胸襟也。亦为下文渴慕贤才以定天下作铺垫。接下来化用《诗经》佳句,引古喻今,抒写思慕贤才不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盛情款待的欢欣,宛转地表达自己思贤若渴、广纳英才的真挚情意。但是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这般难得,故诗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求贤之切,于此可见。诗人想象着贤才从四面八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而自己和他们“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那将是怎样的乐事啊! 但是诗人在遐想之时,看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孤寂凄凉之意顿生,贤才外流,无所归依,自己多么希望他们能同来共振大业。最后以山不厌土故成其高,海不厌水故成其深,比喻自己思贤之心不止,纳才之志不缀。再以周公自期自许,尽吐结纳天下志士贤才以一统天下的远大胸襟。此诗集抒情、写景、叙事、说理于一炉,立意高远雄浑,风格苍凉豪迈,音韵铿锵有力,行文摇曳多恣,错落有致。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说:“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的意思。”陈沅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他们所论极是。这首诗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建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千余年来为人传诵不已。

短歌行

古诗篇名。三国魏曹操作。抒写了诗人思慕贤才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壮志。其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颇能表现他的抱负。按:“短歌行”也是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于宴会,古辞已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