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矫枉过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矫枉过正

 矫,矫正;枉,弯曲。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而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于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人于矫枉过正之检。”也作“矫枉过直”。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则利之事。”也作“矫枉过中”。《宋史·王存等传论》:“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

“矫枉过正”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 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矫枉过正

 为把事物扭直,却要弯向另一边。引申为把错误纠正过来,采取超越正常限度的做法。
 三国时期,刘备率兵打败刘璋,夺得蜀地作根据地。诸葛亮便着手治理蜀地,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的刑法制定的相当严厉。不少人抱怨诸葛亮,说他制定的刑法比刘璋时严多了。谋臣法正劝说诸葛亮道:“当年汉高祖进关,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苛刑,得到了秦人的感戴。现在您刚到蜀地来,对本地的百姓还没有什么恩德,而且,作为远来的客人,您似乎应当对这里的主人宽大些才是,可您怎么反而严厉制刑呢?”诸葛亮解释道:“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暴虐,滥施酷刑,因此百姓们怨声载道。高祖宽大待人,正是顺依了百姓们的意愿。如今,情况相反,刘璋生性怯弱,于百姓无威无德,蜀地法令松弛,豪强专横跋扈,无法无天,可地方官吏却不敢去惩治。为消除这多年的积弊,就必须加重刑法,使百姓知法守法,上下一致,如此,方能使地方得以安宁。”法正听了连连叹服。蜀地官吏与百姓见刑法如此之严,执行又坚决,都不敢违犯,地方豪强也收形敛迹,蜀地因而从混乱走向大治。
 古人日:“矫枉过直”。意即正曲者,必须过直,不能折衷。一个国家或一个单位,当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倾向或不良习惯时,作为领导者,要纠正这一偏差,采取不偏不倚的折衷办法,常因习惯势力之顽固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必须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这正如一根竹子弯了,要纠直,只把它弯到正直位置还不行,它还会反弹回来,只有弯向相反方向才能纠直的道理是一样的。诸葛亮从严治蜀的做法,是定谋决策者可以效法的。

矫枉过正jiǎowǎng-ɡuòzhèng

矫正弯曲的东西做过了头。比喻纠正偏差超过了限度。
【反】恰如其分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成〉比喻纠正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严格管理是应该的,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矫,矫正;枉,弯曲。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而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于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人于矫枉过正之检。”也作“矫枉过直”。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则利之事。”也作“矫枉过中”。《宋史·王存等传论》:“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

矫枉过正

(同)过犹不及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为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纠正过了头而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矫(jiǎo):扭转,纠正。

☚ 谏鼓谤木   节用爱民 ☛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把弯曲的东西弄直过头了。比喻纠正某种缺点或偏差做过了头。矫:纠正。枉:曲。过:超过。正:直,不偏斜。

☚ 将功赎罪   嗟悔无及 ☛
纠正

纠正

纠 矫(矫正;矫匡;矫揉;矫拂)绳(绳正;绳劾;绳督) 督(督正) 匡(匡正;匡直;匡纠;匡矫) 救(救正;正救) 捄(捄正)革正 弹正 讥正 折正 格正 桥饰
互相矫正:辅檠
告诫纠正:警拂
监督纠正:董正 督正
 督责纠正:纠逖
 督察纠正:纠绳
省察纠正:考正
审议纠正:详正
裁截矫正:鎃摫
制裁纠正:裁正
审理纠正:鞫正
恢复纠正:还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矫枉过正 矫枉过当 矫往过中 矫往过直 挢枉过正 枉矫过激
强行纠正:挢拂
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枉己正人枉己直人
彻底矫正:痛矫
(改正缺点、错误:纠正)

另见:改正 缺点 错误 做人

☚ 纠正   匡正 ☛

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过了应有的限度。矫:矫正。枉:弯曲。汉代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至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桥(矫) 抂(枉)过其正矣。”南北朝范晔《后传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exceed (/go beyond) the proper limits in righting a wrong; over-corrected; overdo a correction (/reform/recti fication); straighten the crooked beyond the straight
❍ 而且,为了要建设一个新社会起见,为了把发言权给与那些一向做着受压迫者,一向没有发言权的人们起见,不得已的~也是免不掉的事。(《鲁迅选集》Ⅲ—197)Besides,a certain entremism is unavoidable if you want to build up a new society and give freedom of speech to those who have always been oppressed and denied that freedom.
❍ 凡~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鲁迅《朝花夕拾·后记》78)…weeding out all those stories which aim at winning a name by exceeding proper limits,…/社会科学的钻研使他~的排斥一切同爱情有关的诗的情绪。(高云览《小城春秋》220) An overzealous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 ces he was studying led him to reject the poetic emotions attendant on love.

矫枉过正

exceed the proper limits in righting a wrong;excessive; overcorrect; overshoot the mark

矫枉过正jiǎo wǎnɡ ɡuò zhènɡ

矫:扭转;枉:弯曲。把弯曲的扭直,但超过了正常限度,反而适得其反。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overcorrect, overshoot one’s mark, overdo in righting a wrong, take excessive measures, straighten the crooked to excess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解义】矫正弯的东西超过限度,而又弯到另一边。
【用法】纠正错误或过失,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可用此语。
【例句】我们在纠正错误的时候,应该力求恰如其分,不要~。
【近义】过犹不及
【反义】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矫枉过正

《辞源》源云:《后汉书·四九·仲长统传》《理乱》:“当君子困穷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压之祸也,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曹丕报书:“本无禁固诸国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也作“矫枉过直”。《汉书·九七下·孝成许皇后传》:“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按,此语之源,诸本迭有所见。上海教育岀版社《汉语成语词典》云:语本《汉书·诸侯王表》:“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后诸本多循其见。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独见,云源:汉·董汉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是故重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是正。“矫枉过直”一语之出,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汉·袁康《越绝书·卷十五》:“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又按,此语所源当是:《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隐栝烝矫然后直。”枸,弯曲,同枉义。隐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烝矫,将物加热使之柔,然后矫正之。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要把弯曲之物扭直,结果歪向另一边。“矫”,扭转;“枉”,弯曲。汉书·诸侯王丧》:“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老者耄矣。”《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注》:“孙盛曰:‘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南史·王琨传》:“琨避讳过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时咸谓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西周王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分封了大大小小800多个诸侯国,进行分国治理,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征伐,矛盾日益激化。到了东周末年周赧王时,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废除了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天下为36郡,由中央派出地方官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由于秦始皇和秦二世实行暴政,最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覆灭。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初,认为秦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所以他恢复了分封制,大封功臣为异姓诸侯王。但后来诸侯王纷纷叛乱,刘邦只得东征西讨,将异姓诸侯王逐个消灭。
但刘邦仍没吸取教训,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希冀他们能服从中央领导,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但是,这些诸侯王受封以后,都骄横跋扈,有些大的诸侯王甚至拥有几十座城池,一切都和中央一样,甚至进而想夺取帝位。直到汉武帝时,经过“削藩”,把大的诸侯国分成几个小的诸侯国,才逐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的过程中,敏感地看到了这一点,评论说: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那些大的诸侯王国跨州连郡,气焰不可一世,弄到中央对他们也无可奈何的地步,这是刘邦错误理解秦王朝覆灭的原因,矫枉过正所致!
后来,“矫枉过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纠正偏差,或者纠正偏差时过了头,陷入另一种偏差。

矫枉过正jiǎo wǎnɡ ɡuò zhènɡ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限度。矫正弯曲的东西过了限度,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偏差过了头,结果又产生另一种偏差。《汉书·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抂过其正矣。”
【例】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钱钟书《围城》)
〔近〕矫枉过直

矫枉过正jiǎo wǎnɡ ɡuo? zhènɡ

【释义】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而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偏差过了头,结果又产生另一种偏差。
矫:????. 枉:???.
过:????. ????.
???? ?? ?? ???? ??? ?? ??? ? ??????.
??? ?????? ?? ???? ??? ???? ??.
【例句】纠正错误要把握分寸,不要矫枉过正。
??? ????? ??? ??? ?? ???? ??? ??????.
【近义词】过犹不及
【反义词】恰如其分

矫枉过正jiǎo wǎnɡ ɡuò zhènɡ

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枉:弯曲。过:超过标准、限度。把弯的扭直过了头,又弯向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限度,又产生新的失误。《傅雷家书·1961年8月1日》:“你回头是岸,纠正起来是极快的,只是别~,往另一极端摇摆过去就好了。”
〔变式〕矫枉过直
〔近义〕过犹不及
〔反义〕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辨析〕“矫枉过正”指做过了头,多用于纠正错误;“过犹不及”指过多同不够都一样不好,多用于一般事物。

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矫枉过正;矫枉过直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矫:把弯的弄直。枉:弯曲。过:超过。把弯的东西扳正,过了头,又歪到另一边去了。
出处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举例 纠正错误要实事求是,不要~。
反义 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直的限度。矫正弯曲的东西过了限度,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或偏差过了头,结果又产生另一种错误或偏差。
〔例〕纠正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力求恰如其分,不要~。
【提示】含贬义。

矫枉过正jiǎowǎng-guòzhèng

矫:正曲使直。枉:弯曲。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指纠正偏失、错误,必须有力,只有先超过本身的限度,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后以“矫枉过正”指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于相反的偏失、错误之中。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❶ 原指矫正弯曲须超过直的限度才能矫得直。比喻纠正偏差,有时须采取过激的做法才能见效。《春秋繁露·玉杯》:“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
❷ 后多指把弯曲的矫直过了头,又歪向另一边。比喻纠偏过头又会产生另一种偏差。也作“矫枉过当”、“矫枉过直”、“矫枉过中”、“挢枉过正”。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解义】 矫正弯的东西超过限度,而又弯到另一边。
【用法】 纠正错误或过失,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可用此语。
【例句】 我们在纠正错误的时候, 应该力求恰如其分, 不要~。
【近义】 过犹不及、矫枉过当
【反义】 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矫枉过正jiǎo wǎnɡ ɡuò zhènɡ

矫: 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枉: 弯曲。过: 超过,过度。正: 恰好,正好。矫正弯曲过了头,又弯向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限度,又产生新的失误。《傅雷家书》:“你回头是岸,纠正起来是极快的,只是别~,往另一极端摇摆过去就好了。”

矫枉过正jiao wang guo zheng

矫: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枉:弯曲。过:超出。扳弯曲的东西过了头,就又变到另一边去了。指纠正错误或偏差超过应有的限度。
【也作】矫枉过直
【近】过犹不及
【反】恰到好处

矫枉过正jiāowǎng-guò zhèng

矫:矫正,纠正。枉:弯曲。矫正弯曲的东西过了头,又弯向另一头。比喻纠正偏差过了头,造成新的偏差。
【例】张大夫强调的不过是老年人多活动的好处,但是到了我这里就矫枉过正了。(张洁《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3M11【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矫正弯曲的东西过了头,结果又弯到另一边去了。比喻纠正错误、偏差过分。矫:使弯曲的变直,纠正。枉:弯曲。

矫枉过正jiǎowǎng-guòzhèng

〔主谓〕 纠正偏差超过了限度而又转向另一方。比喻纠偏过头,改错方法不当。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父母建议用~的办法迅速解决问题,婷儿表示赞同。”
△ 贬义。多用于表示处事方法失当而又产生新问题。
【近义】过犹不及 枉直必过。
也作“矫枉过当”、“矫枉过直”、“矫枉过中”。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矫:纠正,扭转。枉:弯曲。过:超过。正:古代箭靶的中心,引申为是非标准。即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标准,结果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偏失过了头,而又造成另一种偏失。也作“矫枉过直”、“矫枉过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