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

证关系
矛盾客观普遍性原理是彻底坚持唯物辩证宇宙观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所遵循的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理论观点,反复阐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中心任务。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他还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页)“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从这一特点出发认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形式和方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本质的问题,根本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必须坚持两条: 第一条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第二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不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真正了解社会主义共同的本质的特点。革命导师曾经把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等等,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绝对的、教条地去理解。因为:
❶国情不同;
❷这种认识虽然正确,深刻,但还是局限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领域,还没有揭示更深层的本质特征;
❸当时他们不仅还没有揭示更深层次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经验。所以,不看国情、不看条件,盲目套用,必然会出现像过去那样盲目追求 “一大二公”、“穷过渡” 的局面。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此,我们不仅从书本上、形式上理解社会主义,而且从实际上、本质上理解社会主义。
邓小平认为,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模式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必然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而且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离开矛盾的特殊性研究矛盾的普遍性,离开矛盾的普遍性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都是错误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又必须有自己的特点,离开一般原则,就不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及其相互关系的关键。
邓小平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原理是我们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特殊的东西,而在另一种场合则变为普遍性。邓小平要求全党同志和中央保持一致,这就是坚持共性,坚持一般原则。另一方面,各地情况不同,不能搞 “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去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地方的主动性,创造出各方面的特色,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
000000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