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伯克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克制 维吾尔族官制。伯克原为突厥称号,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作为地方官吏称号,遂形成制度。清朝政府统一新疆(1759)后,改革伯克制,废除世袭,实行政教分离,厘定品级。规定:阿奇木伯克最高为三品;其余伯克最低为七品,并按品级给予一定的“养廉钱”、耕地和燕齐。伯克任免升降迁革,有定章。三品至五品伯克,由参赞大臣拟定正陪,奏请皇帝补放;六品以下伯克,由各城驻扎大臣咨报参赞大臣补放。大伯克回避本城,小伯克回避本庄。同治三年(1864)新疆各族人民起义后,名存实亡。光绪十三年(1887)正式废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