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睾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睾丸ɡāowán男性和某些雄性脊椎动物生殖器官的组成部分,能产生精子。 睾丸gāowán〈名〉男性或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在阴囊内,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睾丸gāo wán男子或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1832年邓玉函译述,毕拱辰润定《泰西人身说概》一卷:“论睾丸曲折之络与激发之络。”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11号:“肾囊以内,间有睾丸。”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睾丸亦称“外肾”,因其形状与肾脏相似,故名。◇阴核、阴丸、精巢。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私(私处) ☚ 泌尿器官 头、颈 ☛ 睾丸testis雄性动物的生殖腺。性成熟时期可不断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雄激素(睾酮)。前者是形态特殊的细胞(见精子),后者可促进精子发生、生殖管道和副性腺的发育,激发雄性动物出现第二性征(如肌肉发达、骨胳粗壮,人长胡须等),并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它从胚胎时期的生殖嵴发育而来,在性别未分化期,原始性腺由生殖上皮及其内部的索状细胞团(原始性索)和间充质构成; 向睾丸演变时,初级性索发育为精细管,间充质变为睾丸内的间质,生殖上皮则转化为一般的间皮。睾丸早期在腹腔内两肾附近发育,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到胚胎期的中、后期或出生前后才从腹腔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中,称睾丸下降。出生后若一侧或双侧睾丸仍留在腹腔则称隐睾,影响精子发生,不宜作种畜。在畜牧业生产上,对肉用家畜常在性成熟前或出生后几周切除其睾丸(去势),因失去雄性行为,使其生长加速,动物变得温顺易于管理并提高肉的品质。但对役用家畜必须在性成熟以后半年以上方可去势,否则会影响骨胳、肌肉等的发育和雄性动物固有的坚韧性,于使役不利。
曲精细管 长而弯曲的上皮性管道,长约50~80cm,直径约100~200μm,末端形成襻或盲管,起于小叶边缘,迂曲分布小叶内。横断面上有明显的基膜,上有两类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细胞(图2)。一类是支持细胞,又称足细胞或塞托利氏细胞,呈极不规则的高柱状或锥状,单层排列于基膜上,顶端伸入管腔,侧面和腔面形成许多凹陷供各级生精细胞附着;细胞核大,椭圆或三角形,长轴与管腔垂直,核膜、核仁明显; 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微丝、微管等细胞器,以及糖原和类脂。支持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它对各级生精细胞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为它们的分化和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参与各级生精细胞向腔面推移和精子释放的作用; 能吞噬退化的精子和精子在变形过程中丢失的胞质残余体;向曲精小管内分泌液体,有助于精子的运送; 它还能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类固醇激素和分泌抑制素等。相邻支持细胞的近基部胞膜形成紧密连接(见细胞连接),它与曲精细管的基膜、睾丸间质的结缔组织、血管内皮及其基膜共同构成血睾屏障,能阻止血液内的大分子异物(如细菌等)进入曲精细管和维持腔内较高的雄激素浓度,有利于生精细胞的发育。另一类是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精原细胞是产生精子的干细胞,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基膜上; 初级精母细胞为常处于分裂和生长期的生精细胞,位于精原细胞内侧,圆形,细胞较大,核大而圆,有明显的分裂相。次级精母细胞由初级精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而来,在初级精母细胞内侧,比前者稍小,其存在时间不长,即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精子细胞。精子细胞为圆形小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位置靠近管腔,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形,形成蝌蚪状的精子离开支持细胞进入管腔。从精原细胞至精子所需的发育时间,依动物而异。绵羊约49~50天,牛约60天,猪约44~45天,马约50天。在整个曲精细管内,各节段的精子发生不是同步的,并有一定周期性,但从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来的各级生精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并不完全分开,互相有少量细胞质相连,此处可作为细胞间互通信息的渠道,使由一个精原细胞发育来的子细胞同步发育、成熟和释放。 图 2 曲精细管横切面
间质细胞 位于曲精细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常成群分布,数量因动物和年龄而异。马、猪较多,牛较少。胞体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形,胞质中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能合成和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酮,释放入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一部分扩散入曲精细管,其余进入血液。 排出精子的导管 包括相连串的直精小管、睾丸网、输出小管、副睾管和输精管。前两者在睾丸内,输出小管和副睾管则形成副睾。直精细管系由曲精细管靠近睾丸纵隔时变直形成,短而细,管壁衬以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直精小管入纵隔互相汇合成网,称睾丸网,管腔大而不规则,由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构成,其外围以纵隔的结缔组织。由睾丸网分出20条左右输出小管,入副睾头,其管腔不规则,管壁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的煽动有助于精子向副睾管方向运动,上皮外包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纤维。副睾管,是一条管腔大的长而弯曲的细管,在副睾头内连输出小管,然后迂曲而形成副睾体和副睾尾。管壁也衬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腔面平整,纤毛不能运动,属静纤毛,由微绒毛束构成,有助于柱状细胞分泌物的排出以营养精子,使精子进一步成熟并贮存在副睾管的后段。输精管,在副睾尾与副睾管相连续,管壁粗厚,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粘膜有纵行皱襞,因而内腔呈花瓣状; 上皮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过渡到单层柱状上皮; 肌层发达,一般分内环形和外纵行肌层; 外膜主要为浆膜。 睾丸简称睾。亦作卵。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位于阴囊内,是产生精子和男性激素的器官。为足厥阴肝脉所过。《灵枢·经脉》: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格致余论·疝气论》:“疝气有甚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 睾丸 睾丸系于精索下端,包裹在阴囊内,左右各一个,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呈青白色,如鸽子蛋大小,一般左侧睾丸稍大于右侧,也比右侧稍低。睾丸是男性生殖器中最重要的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功能。睾丸内的精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受冷刺激时,阴囊的肌肉就会收缩使睾丸提升,借助身体的热量提供温暖的环境;天气炎热时,阴囊变得松驰,使睾丸偏离身体,以便散发阴囊的热量,保证睾丸正常功能。 ☚ 性器官 输精管 ☛ 睾丸testis又称精巢。动物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低等脊椎动物有雌雄同体现象,睾丸和卵巢同时存在一个动物体内。高等脊椎动物是雌雄异体,只有雄性动物才有睾丸。一般位于体腔背侧壁,肾的内侧。哺乳动物的单孔目、食虫目、蹄兔目、贫齿目、海牛目、鲸目、长鼻目中的许多种类的睾丸终身位于体腔内。而有蹄类、有袋类、食肉类、灵长类的睾丸则下降至阴囊内。另外,骆驼、蝙蝠、大部分啮齿类和类人猿的睾丸只有在生殖时下降阴囊,平时缩回体腔。睾丸虽然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都相似。表层有固有鞘膜,里层有结缔组织性白膜,并向内伸展分隔实质,形成许多睾丸小叶。每个小叶有曲精细管盘曲而成,出小叶时变直为直精细管,在中轴处吻合成睾丸网,并合并形成10余条睾丸输出管离开睾丸头而进入副睾。曲细精管由生精上皮及支持细胞构成。生精上皮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在曲精细胞间的结缔组织中,有间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睾丸和附睾结构 1.白膜 2. 睾丸间隔 3. 曲细精管 4. 睾丸网 5. 睾丸纵隔 6. 输出管 7.附睾管 8. 输精管 9. 睾丸小叶 10. 直细精管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从睾丸纵隔发出许多放射状的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200多个锥体形的睾丸小叶。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经睾丸后缘上部进入附睾头。 睾丸 睾丸gaowan男性生殖腺,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的形状呈扁椭圆形,后缘与附睾相连。表面包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称为睾丸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并伸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每一小叶均由曲细精管组成。曲细精管在睾丸后上部汇合成睾丸网,由网发出睾丸输出小管,穿出睾丸后缘,进入附睾头。睾丸白膜的外面被覆有睾丸固有鞘膜,又分脏、壁两层。两层间是鞘膜腔,内含少量浆液。功能有二:一是产生精子,每次射出的精液中有精子3~6亿个; 二是分泌雄性激素。所以,睾丸既属于生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 睾丸 睾丸gaowan男性的生殖腺。左右各一,卵圆形,位于阴囊内,与附睾、输精管相连。睾丸长3~4厘米,每个重10~15克。幼年期睾丸较小。在性成熟之前,睾丸发育缓慢,至性成熟期生长迅速,开始产生精子,有了生殖能力;老年人则渐趋萎缩,性机能也逐渐减退。睾丸(见图)内有许多睾丸小叶,每一小叶由3~4根曲细精管组成。曲细精管汇集后通向附睾和输精管。曲细精管是精子的发源地。男子到青春期后,曲细精管内的生殖细胞逐渐发育成熟而形成精子。在曲细精管之间的间质细胞有分泌雄激素的功能,雄激素能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此外男子身体的特征,如发达的肌肉、胡须、阴毛分布的类型、男性的声音等,亦与男性激素有关。, 男性内生殖器 ☚ 生殖 前列腺 ☛ 睾丸testicle系男性生殖腺。左、右各一,位于阴囊内。睾丸是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缘及上、下两端。前缘游离、后缘附有系膜,后缘上部连接附睾。睾丸表面有一层坚韧的纤维膜叫白膜。白膜在后缘处增厚,并向睾丸实质发出若干小隔,将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小叶由2~3条曲细精管和睾丸间质构成。曲细精管出睾丸后形成睾丸网,发出若干睾丸输出管与附睾管相连。睾丸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睾丸如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病损,则可影响性激素分泌及生育。睾丸多见的疾病为结核与肿瘤。 睾丸男性生殖腺,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卵圆形。附睾附着在睾丸的后缘。其上端膨大而纯圆为头,中部为体,下端为尾。附睾尾与输精管相连通。睾丸内精曲小管产生精子,附睾有贮存和协助排出精子的作用,睾丸还可分泌睾丸素,来维持男性的副性征。 睾丸 睾丸亦称“精巢”。人和动物的雄性生殖腺,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卵圆形。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腰部脊柱两侧,腹膜后下方。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到出生前不久才经腹股沟降入阴囊。出生后睾丸仍未降入阴囊者叫隐睾症。由于腹腔内温度高于阴囊,使睾丸的曲细精管退化,所以隐睾症患者的睾丸不能产生精子。睾丸表面覆盖着一层致密结缔组织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并呈放射状深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分成许多小叶。小叶内充满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在纵隔内互相连接成睾丸网,由睾丸网发出十几条输出小管进入附睾。曲细精管是产生精子的部位,其管壁上皮主要由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级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精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形成的,分布于支持细胞之间。支持细胞起支持和营养精细胞的作用。精细胞基本发育成熟后称为精子。精子形似蝌蚪,常成群地依附于支持细胞的顶端,然后离开支持细胞游离于管腔内,最后暂时贮存于附睾内。曲细精管之间有少量的间质细胞,在性成熟后开始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具有促进精子生成和男性副性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作用。 ☚ 生殖系统 附睾 ☛ 睾丸testis是男性生殖腺,能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端,内、外侧面和前、后缘。其上端连于附睾头,后缘贴于附睾,其余部分游离。睾丸在胚胎发育至7~9月始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如出生后睾丸下降不全,则称为隐睾。 睾丸 睾丸睾丸是一对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男性生殖腺(图1),位于阴囊内,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睾丸呈稍扁的卵圆形,颜色青白,正常成人的睾丸长3~4cm,厚2~3cm,宽2.5~3.5cm,重10~15g。睾丸分内、外两面,上下两端,前后两缘。前缘游离;后缘有系膜,又称系膜缘,此缘有出入睾丸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睾丸本身有三层膜: 外层是睾丸鞘膜的脏层,又称睾丸外膜,中层是富有弹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厚约0.5mm,非常坚韧。内层在睾丸白膜内面,为薄而富有血管的结缔组织,称为血管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后缘进入睾丸实质,形成结缔组织隔,即睾丸纵隔。由纵隔再发出放射状的许多小隔,均附于白膜内面;血管膜贴覆于白膜内面和睾丸小隔的表面。睾丸小隔分睾丸为100~200个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3条精曲小管。小管均以盲端起始,并迂曲向睾丸纵隔方向延伸,最后变直,叫做精直小管。20~30条精直小管在纵隔内交织形成睾丸网。网最终经8~15条睾丸输出小管续入附睾(图1)。精曲小管的生殖上皮从青春期开始后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间质细胞,该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 图1 睾丸(切面示意图) 血管、淋巴和神经动脉: 睾丸动脉 (图2) 由睾丸后缘入睾丸纵隔。再分出许多小支沿血管膜分布。并发出毛细血管网包绕精曲小管,形成血-睾丸屏障,对雄激素和免疫物质的交换有选择性现象。睾丸动脉在进入睾丸以前与输精管动脉、精索外动脉的提睾肌动脉有吻合。睾丸内的静脉在精索内合成蔓状静脉丛,向上再汇集成精索内静脉。右侧者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 左侧者以直角注入肾静脉。睾丸内有丰富的淋巴毛细管网。浅网位于鞘膜深面; 深网位于睾丸和附睾的实质内。浅深网汇集为4~8条淋巴管出睾丸和附睾,沿睾丸动脉上升,经腹股沟管注入腹后壁的腰淋巴结。神经来自脊髓胸10~12侧角,经胸交感干、内脏小神经达腹腔丛的主动脉肾节,其节后纤维沿睾丸动脉下降组成精索上神经,从附睾头进入,斜穿白膜,在白膜与血管膜之间行向睾丸下端。神经纤维互联成丛,主要分布于血管膜。传入纤维通过伴随睾丸动脉的交感神经丛、交感干、至脊髓胸段10~12,再上行入脑,主要司痛觉。 图2 睾丸动脉(睾丸横切面示意图) ☚ 生殖器 附睾 ☛ 睾丸 睾丸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男性生殖器官,悬于阴囊内,呈椭圆形,外包有鞘膜、白膜和血管膜(参见“男性生殖系统”条中图1)。鞘膜由间皮及结缔组织组成,分脏层及壁层。脏层覆盖于睾丸及附睾的外面,又称睾丸外膜;壁层衬贴于阴囊内面。脏、壁二层之间的腔称鞘膜腔,内含少量液体,可使睾丸在阴囊内自由滑动。鞘膜脏层内面是一层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称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成为睾丸纵隔,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均经此进出睾丸。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伸入睾丸实质,形成睾丸小隔,将实质分为250多个锥形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含1~4条生精小管。白膜内衬一层富有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称血管膜。与血管膜类似的疏松结缔组织也分布于小叶内生精小管之间,称睾丸间质组织,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还有成群的睾丸间质细胞,后者是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参见“睾丸间质细胞”条)。每个睾丸小叶中的生精小管行向小叶锥顶汇成一条细短且直的直小管。各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称睾丸网。睾丸网与附睾头的输出小管相连。 生精小管生精上皮模式图 1.后期精子细胞 2.精子细胞胞质 3.残余体 4.早期精子细胞 5.支持细胞 6.初级精母细胞 7.紧密连接 8.B型精原细胞 9.Ad型精原细胞 10.基膜 11.肌样细胞 12.Ap型精原细胞 生精上皮为由4~8层细胞组成的复层上皮,细胞分为两类,即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又称支柱细胞或Sertoli细胞,分布在生精细胞之间,呈不规则的高柱状或锥状,底部附于基膜,顶端伸至管腔,侧面及顶面有凹窝及胞质突,包绕或镶嵌各级生精细胞(见图)。胞核位于基部,呈不规则椭圆形或三角形,核膜常有凹陷,核仁明显,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两侧各有一圆形染色质团,是鉴别支持细胞的标记之一。细胞基底部胞质内滑面内质网较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大而明显,线粒体、溶酶体丰富。与生精细胞接触的部位常有滑面内质网和微管、微丝聚集。人类支持细胞基底部可见环形片层结构和Charcot-B⍥ttcher类晶体。电镜下,类晶体由平行排列的细丝构成。在细胞中部及顶部胞质内含线粒体及纵行的微管和微丝。相邻支持细胞基底部的胞膜常彼此贴连形成紧密连接。接连处的胞膜内面有微丝束,其附近有长形膨大的滑面内质网池平行排列。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结构基础。此屏障可阻止免疫活性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而小分子的物质如激素、营养和代谢物质等则可自由通过,以进行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隔为基底室和管腔旁室; 前者位于紧密连接与基膜之间,容纳精原细胞、细线前期和细线期初级精母细胞;后者位于紧密连接与管腔之间,内为细线期以后各期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这二个腔室各形成不同的微环境,为发育中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变态成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血睾屏障在防止单倍体精子细胞产生自身免疫上亦有重要意义。 支持细胞在睾丸的生精活动中,除上述血睾屏障作用外,还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支持细胞为生精细胞提供了营养来源和物质代谢等与分化发育有关的微环境; 并起支持、营养和保育作用。支持细胞有吞噬作用,能吞噬退化的生精细胞和晚期精子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脱落的细胞质。在激素作用下,支持细胞可改变细胞顶端结构而调控精子的排放。其另一重要功能是有分泌活动,除分泌液体外,在FSH作用下,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睾丸抑素。ABP与睾酮和双氢睾酮有高度亲和力,可保持生精上皮中雄激素高而稳定的水平,保证生精细胞发育和成熟。睾丸抑素可抑制FS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还发现支持细胞有转变C21类固醇(孕烯醇酮,孕酮等)为睾酮的羟化酶及转变睾酮为雌激素的芳香化酶等。临床上也发现在曲精小管内只有支持细胞而无生精细胞的不育患者伴有雌激素水平增高,表明支持细胞可合成雌激素。此外,胚胎期支持细胞能分泌一种称为Jost X因子的蛋白质,可抑制Müller管的发育。这是男性胚胎睾丸分化时Müller管退化的原因。 生精细胞包括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❶精原细胞:紧贴生精小管基膜。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μm。胞质内核糖体较多,其它细胞器不发达。根据细胞的形态特点,可将精原细胞分为三型:A型暗核精原细胞、A型亮核精原细胞和B型精原细胞。A型暗核精原细胞简称Ad型精原细胞。胞核椭圆形,染色质细密,染色深,有1~2个核仁附于核膜内面,核内常见大而淡染的泡状结构。A型亮核精原细胞,简称Ap型精原细胞,由Ad型细胞分裂而来。胞核椭圆形,染色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B型精原细胞由Ap型细胞分化而成。胞核圆形,染色质常呈块状,大部分靠核膜分布,核仁位于中央; ❷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生精上皮中间层,体积较大,直径约18μm,呈圆形。胞核也大,由于多处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见线状的染色体; ❸次级精母细胞:它渐移近管腔,呈圆形,体积较小,直径约12μm。核圆而染色较深。此细胞存在时间很短,故切片中难以见到; ❹精子细胞:位近管腔,体积更小,直径约8μm。胞核小而圆,着色较深。胞质少。精子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成为精子;故在切片上可见由圆形到长形的多种形态的精子细胞。已形成的精子呈蝌蚪形(参见“精子”条)。 直小管和睾丸网 生精小管临近睾丸纵隔时,突然变细,形成短而直的小管,称直小管。此管长约1mm,直径20~25μm,由单层立方或短柱状上皮构成,在与生精小管的移行部衬以支持细胞。各直小管进入纵隔,彼此连通成腔大而不规则的网状管道,称睾丸网。睾丸网衬以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直小管和睾丸网上皮细胞的顶部都有一根能摆动的鞭毛,伸入管腔。生精小管释放的精子随睾网液经直小管和睾丸网被输送到附睾管,鞭毛的摆动可促使精子与液体中的成分充分接触。 睾丸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睾丸动脉的一些分支入睾丸纵隔,另一些分支至血管膜。由这二处动脉发出的微动脉,沿睾丸小隔至生精小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丛。静脉与动脉伴行。生精小管周围的间质中有壁薄的淋巴管网,它们经睾丸小隔及白膜内较大的淋巴管出睾丸。睾丸的神经来自精索神经丛,含血管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为无髓神经,主要分布于血管壁,一部分达生精小管壁,但不伸到上皮内。 幼年期睾丸生精小管发育尚不完善,无精子生成。青春期以后,一旦开始精子发生过程后即持续不断,没有类似于女性的周期性。55~60岁以后,生精活动有所减弱,然而健康人直至80高龄仍可能有较弱的生精活动和生育力。 睾丸生精过程对温度极为敏感。睾丸在胎儿发育后期从腹腔下降至阴囊(阴囊温度比腹腔内低1.5~2.5℃),是保证青春期后精子正常发生的必要条件。隐睾症患者不育的原因,是睾丸在腹腔内,温度高,不适于产生精子。 ☚ 男性生殖系统 精子 ☛ 睾丸 睾丸睾丸是男性性腺,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侧阴囊内。它和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以及外生殖器组成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起源于胚胎第5周的生殖嵴,随着胚胎的长大而逐渐下降。出生时,睾丸多已由腹后壁降至阴囊内,若因某种原因致一侧或两侧睾丸的下降受阻,就形成隐睾症。出生后的睾丸缓慢长大,在青春期前其长径小于2cm。青春期开始,睾丸迅速长大,成人的睾丸呈椭圆形,重约15~20g,体积3~4.5cm×2~2.5cm×1.5~2cm。其外面有一层富于弹性纤维组织的膜,白色,称白膜,其外为鞘膜,其内面为血管膜。睾丸的纵切面示白膜于睾丸后缘处增厚,称为睾丸纵隔,有睾丸网及血管,由此又有许多小的放射状的隔膜分出,将睾丸分成许多柱形小叶,每个小叶中有2~4条曲细精管,它们的输出管和直细精管、继而和睾丸网相通。睾丸网通过输出管和附睾管相连接,后者在附睾的尾部与输精管相通。在曲细精管间有间质,由间质细胞及结缔组织组成,睾丸藉精索悬于两侧阴囊内,一般左侧的睾丸位置低于右侧。睾丸的血供来自精索动脉,它起源于腹主动脉。睾丸静脉形成蔓状静脉丛,然后汇集为两支精索静脉,右侧的引流至下腔静脉,左侧的引流至左侧肾静脉。睾丸的神经来自肾交感神经丛。睾丸的淋巴管引流至腰淋巴结。睾丸的后上方为附睾,形状似“,”点,尾部和输精管相通,输精管和血管等组成精索,入盆腔后和射精管相通,开口于后尿道。睾丸的生理功能有二: ☚ 17,20碳链酶缺陷 精子生成 ☛ 睾丸testis;testicle 睾丸gāo wántesticl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