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睑弦赤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睑弦赤烂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睑弦赤烂

病名。又称“风弦赤烂”。其特征为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灼热痒痛,频喜揉擦,甚至倒睫或睫毛脱落,睑弦变形。多因脾胃湿热,外受风邪,搏结于睑弦而发。治宜祛风清热除湿,内服,外洗并点药。

睑弦赤烂

睑弦赤烂

因风湿热邪引起胞睑边沿赤烂而痒的病症,称为“睑弦赤烂”。见于《证治准绳》称“风弦赤烂”。并云:“乃目睥沿赤烂垢腻也”。又称“烂弦风睑”(《古今医统》)、“风沿烂”(《眼科菁华录》)。春夏烂者,称为“热烂”。秋冬烂者,称为“冷烂”。
本病多为风、湿、热三邪合而致病。因外感风热,伤于睑眦,与液相搏,致令赤烂;或血少生燥,风邪留恋, 干痒不休;亦可因嗜食辛辣肥甘,脾土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滞于胞睑;或大病之后,饮食不节,脾土虚衰,不能化湿,浊气上泛,以致胞弦糜烂流水。此外,亦有其他眼病继发者,如椒疮粟疮,黑睛生翳,眵泪浸渍,蚀腐睑弦日久不愈,以致烂弦倒睫,引入风邪所致。
病症与风、湿、热三邪有密切关联。风胜则痒,湿胜则烂,热胜则赤。因此睑弦局部以痒、烂、赤、痛为主症,但表现各有轻重之不等。病始睑弦微红,干痒不舒,或附有鳞屑。怕日羞明,睫毛根部或有黄蜡样垢腻之物附着,干后结成黄痂,去痂后露出红赤肌肤,睫毛易落,但能再生。日久则红赤垢腻益甚,去痂后见有小脓疮,甚至溃烂,刺痒疼痛,红肉外露,滋水频流。毛根损坏,脱落稀疏,不能再生,或睫毛生长无序,倒入睑内,亦可红赤痒痛并作,春夏秋冬如是。也可致泪窍外翻,眵泪满腮,渍蚀腐,沿眶尽烂,而为“风赤疮痍”。常累及双眼,病情顽固,时轻时重,或易反复发作。
证属外感风热者,可见睑弦红赤,干痒不舒,睑弦紧涩,见风尤甚,或有鳞附着,二便如常, 舌苔薄白。治宜清热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加减四物汤(《审视瑶函》),加丹皮、蝉衣。
证属脾胃湿热者,可见睑弦赤烂,红肿尤著,刺痛不已,怕热羞明,口渴唇红,舌质红,苔黄。如热重于湿者,以红赤刺痛为著,好发于春夏。治宜清热化湿。方用泻心汤(《金匮要略》),加连翘、山栀、生地、赤芍、牛蒡子、车前子、天花粉。如湿重于热者,以湿烂浸淫为甚,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除湿汤(《眼科纂要》)。
证属脾虚湿重者,可见睑弦赤烂,眵泪胶粘,痛痒并作,食少便溏,四肢倦怠,舌淡苔腻,好发于秋冬。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苍术、苦参、防风、荆芥。如睑弦痒、赤、烂三者并重,为脾胃蕴热,外感风湿。治宜表里双解。方用防风通圣散(《审视瑶函》)。外治之前,先在局部用开水清除痂皮或脓液,拔去患处睫毛后,以黄连油膏加少许枯矾调匀,涂擦局部,或用甘石调麻油或蛋黄油,或用麻油浸蚕砂2~3天后涂患处,如有椒疮、粟疮或胞睑红赤肥厚泪多者,可用劆洗法以开导之。

☚ 眼丹   迎风赤烂 ☛

睑弦赤烂jiǎn xián chì làn

marginalblephar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