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理疗
理疗在眼科疾病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眼内外炎症疾患,理疗已成为常规疗法之一。有的物理因子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其中如直流电离子导入在治疗眼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能根据病因或经过细菌培养敏感试验后选用抗生素再经直流导入,则病灶区的药物浓度是临床其它给药方法不可比拟的。若采用眼杯法,其导入的药量更多,这也是理疗在眼科中的特有疗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扩瞳或缩瞳而未成功者,将药物改用直流电导入,可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如高频电疗法,同样广泛应用。眼球对来自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在应用理疗时要严格掌握好剂量,对某些物理因子需要直接接触者,要求动作轻巧,充分了解适应证与禁忌证,使理疗在治疗眼疾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睑缘炎 根据睑缘炎的类型不同,分别以消炎、止痒、促进组织修复及瘢痕软化等为治疗目的。例如鳞屑性睑缘炎常用直流电青霉素或金霉素导入法; 治疗溃疡型及眦部型睑缘炎采用锌离子导入法。紫外线照射睑缘部(不要暴露角膜)对上述三型睑缘炎皆有治疗作用。闭合眼睑,用接触移动法进行局部达松伐电疗,有明显的消炎及止痒作用。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睑缘炎,常有小的瘢痕形成,可在睑部涂以青霉素或磺胺软膏,然后进行脉冲式超声疗法(0.2~0.4W/cm2,5分钟),有软化瘢痕、消除慢性炎症的作用。
睑腺炎(麦粒肿) 在炎症急性期,首选无热量超短波疗法,每次6~8分钟,病变进入化脓期后,为了准备切开引流,促进炎症局限,脓灶尽快液化,剂量可改为微热量。睑腺炎手术引流后,仍可使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以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及加速伤口的愈合。炎症早期还可用紫外线照射病侧眼睑部皮肤1.5个生物剂量,再照面部1/2~1个生物剂量;或氦氖激光照射,2~3mW,3~5分钟;也可用冷敷,具有止痛及减轻水肿的作用,但长时间的冷敷则不利于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故应间歇进行,即冷敷20~30分钟,休息1~2小时。睑腺炎治愈后若遗有硬结或瘢痕时,可采用超声疗法,0.2~0.4W/cm2,5分钟;或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睑板腺囊肿 (霰粒肿) 不伴有继发感染的睑板腺囊肿,可用超声疗法,0.4~0.6W/cm2,5分钟。若囊肿不见消退或继续增大者,宜做眼科手术摘除。伴有继发感染的睑板腺囊肿,理疗的目的在于促进炎症吸收和局限,当炎症吸收或局限后,仍以手术为宜。对炎症处理的原则见睑腺炎。
上睑下垂 外伤、感染、中毒等原因所致的肌肉或神经损伤引起的上睑下垂,可采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或低频脉冲电疗、间动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用衬垫式电极,作用5~10分钟,电流强度在疗程中可逐渐增加。
泪腺炎 急性炎症期采用无热量超短波或小剂量微波疗法,配合局部皮肤或泪腺口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有良好效果。慢性期可用超声疗法。
泪囊炎 急性炎症阶段的理疗与泪腺炎同。对慢性炎症患者,应在眼科先行泪囊冲洗及药物灌注,然后再配合泪囊区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常用药物为青霉素、新霉素、碘化钾等。泪囊瘘伴有急性炎症发作时,可用无热量超短波或小剂量微波疗法,或用红斑量紫外线局部照射。泪囊炎的急性期或慢性期皆可用小剂量氦氖激光照射疗法。
鼻泪管粘连及狭窄 该病多为慢性炎症造成的管腔粘膜肥厚狭窄甚至闭塞。理疗前先在眼科探通泪管,然后灌注1~2%碘化钾溶液或透明质酸酶溶液(150单位溶于1%普鲁卡因溶液100ml),在鼻泪管区包括泪囊部行衬垫式直流电离子导入。亦可在探通泪管同时进行氦氖激光照射粘连区,1~3mW,5~10分钟,或10~15mW,3~5分钟; 或结合进行磁疗。或用固定水囊法进行超声疗法,目的在于松解粘连,需反复进行多个疗程。
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主要用眼浴法或局部冷敷法,先将结膜囊内的分泌物冲洗干净,然后用眼浴杯进行药液眼浴。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或磺胺醋酰钠溶液,眼浴后可行蓝光照射。若红肿、疼痛明显者可用冷敷法。冷敷除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外,还有消散组织水肿的作用。慢性结膜炎可用青霉素或0.2%硫酸锌进行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
浅层角膜炎 对因病毒侵犯角膜组织引起的浅层角膜炎,可用直流电氯霉素或铜离子导入疗法。为改善角膜的营养状态,亦可用0.5%维生素C直流电导入。紫外线疗法对本病有明显的疗效,因紫外线有杀菌及灭活病毒的作用,同时可刺激角膜上皮再生以及脱敏。国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角膜紫外线的损伤阈为两个皮肤生物剂量,效应阈为1/2个皮肤生物剂量。治疗浅层角膜疾患采用1/2~1个皮肤生物剂量。紫外线作用于角膜后,早期有丝分裂处于抑制状态,随后出现有丝分裂刺激现象及再生增强。为了使角膜上皮得到充分再生修复时间,故应每隔1~2天照射一次。角膜对紫外线没有适应性,因此每次治疗不需要增加剂量。用体腔紫外线灯治疗时,石英导子将紫外线导至角膜的病变部位; 利用一般紫外线灯照射时,患者取仰卧位,面部遮盖好并露出两眼,将患者上下睑分开,只暴露角膜进行照射。紫外线照射后常出现一过性角膜刺激症状,严重者表示剂量过大,若没有任何反应,表示剂量过小,故继续治疗时应适当增减剂量。为防治角膜组织形成云翳或薄斑,可用超声疗法或超声氢化可的松透入疗法,超声治疗剂量为0.3W/cm2,5分钟。深层角膜炎 该病多系患者机体对于某病原体毒素的过敏反应。可采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为了散瞳及脱敏,应用0.5%硫酸阿托品4ml加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的混合液经直流电阳极导入,或钙离子导入治疗。超声疗法可促进炎性浸润消散,减轻角膜混浊的形成,剂量为0.3~0.4W/cm2,5~7分钟。
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的急性破坏期应选无热量超短波或小剂量微波疗法。电疗前于结膜囊内先滴入1~2滴抗生素或磺胺溶液,以加速药液的吸收。角膜溃疡患者常有明显的疼痛、流泪等症状,因此无论是溢出眼外药液或流出眼外的眼泪,电疗前都应擦净,否则易引起皮肤灼伤。此外还可应用紫外线角膜照射疗法 (见浅层角膜炎),浅在并且表面清洁的角膜溃疡,可用1~11/2个皮肤生物剂量照射,隔1~2日照射一次; 若溃疡面深在而污浊,采用2~21/2个皮肤生物剂量照射,每日或隔日照射一次,可加速坏死组织脱落,待溃疡面清洁后,再改用1~11/2个皮肤生物剂量,可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因此紫外线治疗角膜溃疡愈合快,愈合的角膜瘢痕薄,对于保护视力有一定优越性。在角膜溃疡的慢性炎症阶段或修复过程,可用青霉素、磺胺醋酰钠、碘离子、锌离子或维生素C等直流电导入,上述药物可进行眼杯浴法,即将特制的眼杯(玻璃或塑料制品)底部或侧面之小孔,插入炭质或白金电极,另有一孔则用来灌注温水或药液。治疗时眼杯周边涂少许凡士林,防止溶液外溢,患者睁眼,使角膜、球结膜与杯内液体接触。辅电极约60cm2置枕部,电流强度1~2mA,每次10~15分钟。对于某些抗药菌株感染所致的角膜溃疡,应根据细菌培养敏感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旋磁疗法对角膜溃疡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疼痛症状缓解后,眼睑痉挛也相继减轻或解除,局部组织营养得以改善,有利于溃疡面加速愈合。角膜溃疡常伴有虹膜后粘连,对于临床上常规滴药散瞳失败的病例,可用0.5%硫酸阿托品直流电导入,一般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角膜溃疡引起前房积脓或虹膜睫状体炎时,早期可采用小剂量超短波或微波疗法,同时配合紫外线局部照射。
角膜烧伤 角膜热烧伤一般多无感染,因此不需要立即冲洗,但应即时进行紫外线照射,以预防继发感染,促使角膜上皮再生,有利烧伤创面愈合。一般采用一个皮肤生物剂量隔日照射一次。如系石灰烧伤,可先用0.3~0.4%依地酸钠(EDTA-Na2)溶液冲洗,然后用该药液进行直流电阴极导入。依地酸钠与钙结合成相当稳定的可溶性结合物,因此使角膜上沉着的钙质得到清除。此外,它能抑制石灰烧伤角膜组织中胶原质酶 (Collagen-ase)的活性,因而阻止角膜胶原成分的破坏溶解,预防角膜溃疡的形成。烧伤愈合后遗有角膜瘢痕者,应尽早进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角膜云翳、斑翳 理疗常用碘化钾或透明质酸酶溶液进行直流电导入。为取得较明显的疗效,一疗程需20次左右,且常需数个疗程。
巩膜炎 该病多系患者对病源体毒素的过敏反应。风湿性巩膜炎常用氯化钙或考的松直流电导入; 结核性巩膜炎若不伴有活动期肺结核,用直流电结核菌素导入疗法。其具体操作如下:主电极为8层4×2cm大小的滤纸迭成衬垫,浸以0.25%的结核菌素溶液,然后放到预先用乙醚擦过的前臂屈侧皮肤上,其上放小铅片与阳极相联;辅电极面积稍大,与主电极对置。电量0.5~5mA,持续时间为30秒至15分钟。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慢慢增加剂量。治疗后取下电极,用水清洗局部皮肤上残留的药液。每周治疗1~3次,10~20次为一疗程。此外亦可行巩膜紫外线照射或领区紫外线照射。
虹膜睫状体炎 急性期可用无热量超短波或小剂量微波疗法,治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眼压升高,患者眼部有轻微酸胀感,故有虹膜后粘连的病例禁用这种疗法,以免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因本病系机体过敏反应性疾患,领区钙离子导入疗法、领区紫外线照射法都有明显的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并有一定的脱敏作用。青霉素与磺胺醋酰钠混合液直流电导入疗法适用于病灶性虹膜睫状体炎; 如为风湿性的常选用柳酸离子导入; 结核性的用链霉素导入。伴有虹膜后粘连的病例,可行阿托品直流电导入或0.5%阿托品4ml加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的混合液从阳极导入。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可用超声氢化考的松透入法,伤后一周左右开始治疗,具有促进血液自前房消散、减轻炎症的作用。
白内障 早期理疗效果较好,其中以外伤性者为佳。外伤性白内障多选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疗法,一般需要进行数个疗程;中药决明子提取液或新鲜鸡胆汁(注射器抽出胆汁,用生理盐水20ml稀释使pH在5.5~7,可冷藏2~3天)、或1~2%维生素C等直流电阴极导入能促进晶体内沉淀物的吸收;此外还可用超声波疗法,0.3~0.4W/cm2,5分钟。白内障手术后于打开敷料换药时,可在伤口部进行紫外线照射,以预防感染,加强吸收,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感染时,若无新鲜出血可行小剂量超短波疗法。陈旧性瘀血或晶体皮质残留的病例,可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一般需要反复地进行多个疗程。
玻璃体混浊 可应用眼杯法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但需要进行多个疗程: 或用50%决明子提取液或10%田七溶液(酒精提取液)或维生素C等直流电阴极导入; 此外也可作眼部的超声波疗法,0.2~0.4W/cm2,5分钟。上述均可促进混浊的吸收。
视网膜炎、脉络膜炎 急性炎症阶段行小剂量超短波疗法; 慢性阶段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结核性者用链霉素导入;一般炎症或外伤性者用碘离子导入;原因不明者常以改善组织营养以及脱敏为原则,进行菸酸或钙离子导入疗法。这种病例临床上常进行球后或球侧注射药物疗法,为增加疗效,于注射后可及时行单纯直流电疗法,即眼部衬垫电极采用与注入药物离子极性相反的极性,从而使药物离子从球后或球侧导入眼球内。氦氖激光眼底照射,对于慢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有促进吸收及改善视力的作用,氦氖激光的功率为1mW,照射2~3分钟; 或行脉冲超声波疗法,0.2~0.4W/cm2,5分钟。眼底若有新鲜出血,以上疗法皆属禁忌。
眼眶蜂窝组织炎 急性炎症期应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和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效显著。慢性炎症可用直流电抗生素或考的松导入疗法,以及微热量超短波疗法或温热量的微波疗法等。
麻痹性斜视 早期病例选用直流电碘离子或维生素B1等导入疗法。晚期进行三角波脉冲电穴位刺激疗法: 如外直肌麻痹取瞳子髎穴;提上睑肌、上直肌、上斜肌麻痹取鱼腰穴; 下直肌和下斜肌麻痹取承泣穴,可每穴刺激1~2分钟,电流强度可根据病人耐受调节。
视神经炎 早期采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以消除视神经乳头水肿,改善组织营养;晚期用短波电疗,并配合菸酸、维生素B1、维生素C或碘离子直流电导入治疗; 或进行微波疗法,并配合临床的球后注射药物加单纯直流电疗法(见视网膜炎)。此外还可进行领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或超声疗法(见视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