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终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终南

终南

《诗经·秦风》篇名。《毛诗序》云:“《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宋范处义进一步申发《序》说:“周地虽有王命,时尚为戎有。《序》云戒劝者,戒其无负天子之托,而勉其必取也。”(《逸斋诗补传》)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此秦人美其君之词。”认为不必指实为秦襄公。今人多从之。诗二章,章六句。皆以“终南何有”的提问式起兴开篇,以“其君也哉”、“寿考不忘”的颂赞祝愿作结,意绪开朗热烈。

☚ 蒹葭   黄鸟 ☛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注释】 ①终南:周之名山,在今陕西省境。何有:有何,有什么。条:山楸,皮叶白,色亦白,材理好,宜做车板。梅:植物名。此句起起兴之效用,意以为名山高大,宜有茂木。暗喻人君有盛德,乃宜有显服,犹山之木有大小也。第二章首句作用与此同。②君子:指襄公。至止:到终南山下。锦衣:古代绣着花纹或画有花纹图象的彩衣。狐裘:狐皮袍子。此句描写君王的服饰。③颜:颜面、容颜。渥丹:红润而有光泽的样子。渥:丰润、润泽。丹:本指朱砂,常形容鲜艳的红色。该句描写的是君王的容颜。其君也哉:言容貌衣服称其为君也。这是秦人美其君之词。④纪(qi起):同“杞”,植物名。另一说,山之廉角。堂:甘棠。“堂”为假借字。一说,为山之宽平处。⑤黻(fu弗):礼服上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绣:刺绣。⑥将将:同锵(qiang腔)锵,佩玉碰撞时发出的响声。寿考:长寿。考:老,年纪大。不忘:不已,长久、永久、永远之意。忘:借作“亡”。
 
 【译文】 终南山有什么?那山楸和梅长得多盛旺。君王受封来到了这个地方,身着锦缎和狐皮。面如朱砂红亮而光润,这真是我们的国君哟!
 终南山有什么?那山麓和山坪是那么宽广。君王受封来到了这个地方,身着五彩衣裳是多么耀目。他那身上的佩玉,锵锵当当,响个不停。祝愿你呀,寿考无疆!
 
 【集评】 《毛诗序》:“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毛诗正义》卷六)
 唐·孔颖达:“美之者,美以功德受显服,戒劝之者,戒令修德无倦,劝其务立功业也。既见受得显服,恐其惰于为政,故戒之而美之。”(《毛诗正义》卷六)
 清·姚际恒:“《小序》谓‘戒襄公’,按此乃美耳,无戒意。”(《诗经通论》卷七)
 清·方玉润:“《终南》,祝襄公以收民望也。”(《诗经原始》卷七)
 近·吴闿生:“此诗显为颂美之词,《序》以为戒,则能得其意于辞旨之外者也。”(《诗义会通》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
 今·陈介白:“这是一首情诗。诗中写一个女子倾诉她对于一个男子的爱慕。她喜欢他来到幽美的终南山下,并且称赞他的容色气度,表达出她所爱的只有这样的人罢了。”(《诗经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总案】 同一首诗,对不同心境、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人而言,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但要把握一首诗的原义,必须置诗于作者创作的时代和背景中去,否则,就有可能完全悖于原义。理解《终南》为一首情诗,就完全脱离了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诗经》研究集大成者——朱熹,在《诗集传》中就交待过秦风产生的背景,襄公逐犬戎有功,被周王封为诸侯,受显服。秦臣见君王抚有西土,应天子命来治其民,于是作此诗来颂美其功业。从诗文中探求诗的意旨,此诗不仅有美颂的一面,也有劝诫之意。如“其君也哉”,为疑而未定之辞。既是颂君,就没必要说这疑而未定之辞。此篇是美中寓戒,寓戒于颂,美戒有机结合成一体,使读者(襄公)易于接纳。

古代爱情诗词《》终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终南

 

诗经·秦风


 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情歌。幽静秀美的终南山里,一位妙龄少女看到一位进山游猎的英俊、潇洒的青年男子,一见钟情,对他产生了热烈的爱慕,于是唱了这首歌,表达心中的情意。
 全诗采用铺叙文辞,体察物象,抒写情态的手法,把一个容貌端庄、举止飘逸的美男子描绘得栩栩生动。第一章写他狐皮裘服,丝绸大褂,气宇轩昂。他那红润得如涂朱丹的脸色,在山花的映衬下,显得光彩照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位青年英俊的猎人,在这位女子心目中,他的一切也都是美好的。她看着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不禁脱口赞叹:“其君也哉!”“其君也哉”一句,陈奂解释为:“仪貌尊严”(《传疏》),它既是赞叹,也是对人物服饰、仪态、风度的概括。句中全然无一爱字,而爱慕之情溢于言表。第二章对背景和人物的描绘更加细致逼真、有声有色。条树、梅树秀丽俊美,杞树和赤棠树高大挺拔。进山的这位男子,“黻衣绣裳,佩玉将将”,他穿着青黑色又有五彩花纹的衣裳,还佩带着美观的玉石,走起路来叮𪡀作响,声音清晰。 “将将”二字写出终南山的幽静境界。
 《诗经》中有些篇什,往往借物抒情,叙事言情韵味蕴藉隽永。如《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不言其情意缠绵,而刻意描绘一根普通的夷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本诗中,诗人不言对男子爱慕之热烈深沉,而是细细刻画男子的衣饰、容貌、风度,寓热烈之爱于铺叙之中。这样写,其情更浓,更耐人咀嚼,更富有韵味。“寿考不忘”,是祝他长寿永安康。“亡(忘),犹已也。”(《王引之:《述阐》)已,终结之意;不忘,就是没有终结。既无投瓜报琚的相认,也无爬墙踰隙的幽会,萍水相逢便默默祝愿,其倾爱慕之情,更见浓烈。
 两章诗均以设问开端,再铺叙终南山的景物,这里既是写景,为描绘人物作衬,同时又是设喻,把这位美男子比作挺拔俊俏的山树,使诗中人物更加色彩鲜明,富有立体感。
 本诗用韵也极有特点。首章押上声四纸韵。“有”读“以(yi),“梅”读“米”(mi),“裘”读“其”(qi)“哉”读“兹”(zi)。这样,有、梅、止、裘、哉相押。这个韵部,声音比较低微,这正与歌者初见男子时内心爱慕又怕对方发现,因而屏住呼吸低声小唱的心理合拍。次章堂、将、裳、忘押韵,属平声七阳韵,此韵声音响亮高亢,表现了歌者强烈兴奋的情感。本章虽然换了阳韵,但一、三句还继续押纸韵,换韵中又互相衔接,从而表现出姑娘微妙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经》-《终南》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锵锵,寿考不忘!

 这是一首平淡的颂诗,主要是歌颂秦君的威严,祝他长寿。《诗经》毛传说这是臣子劝戒秦襄公的诗,可是通观全诗,根本没有这类辞句; 有的现代研究者将它看成情诗,似乎也证据不足。总之,从诗的格调来看,不过是一般的庙堂文学而巳。
 诗的整体结构几乎是按步就班地根据复沓分节歌的形式来写的。首句点出君主到达的地点——终南山,诗人描写了终南山上茂盛的林木,有条——山揪、有梅——楠树、有纪——杞树,有堂——棠树。在以问句起兴的诗句之后,诗人着力描绘了国君到来时的容饰,他身穿与其诸侯身份相称的锦衣狐裘,衣服上绣着黑色与青色相间的显形花纹,身上的佩玉发出铿锵的撞击声。服饰的与众不同固然显示君主的高贵,但这种描写毕竟显得司空见惯,呆板滞重。也许是君主不经常到终南山来,因此,他的到来使当地官员感到吃惊、兴奋,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地方官员中的一员,那么,在这些极滞凝重的诗句中,对国君容貌的描写最生动地表露了官员们那种受它宠惊的心情,这些描写也是使这首落入常套的颂歌灵动起来,异于其他同类诗篇的点睛之笔。秦君红光满面,“渥丹”一词使他威武健壮的神态跃然纸上,渥是润泽丰厚的意思。紧接着就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就是我们的国君呀! 地方官员们兴奋、敬慕的心情呼之欲出。由于这些描写的铺垫才使得最后的祝福:“寿考不忘”显得顺理成章。“忘”字毛传作“士”,比较可取,此句也就是万寿无疆的意思。

《诗经》之《终南》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终南

 [原文]
 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韩丹作沰,亦作
 其君也哉。赭。)
 (梅、裘、丹、哉,之部。)
 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三家纪作杞,堂
 君子至止,作棠。)
 黻衣绣裳。(韩黻作绋。)
 佩玉将将,(鲁将作锵。)
 寿考不忘。(韩忘作亡。)
 (堂、裳、将、忘,阳部。)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楸树,有梅树。秦君来到终南山,狐皮袄外面套着锦衣。他脸色丰润如丹砂一样红,他真是一国之君啊!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杞树,有甘棠。秦君来到终南山,身穿锦绣的花衣裳。他身上的佩玉叮叮当当响,享国永久福寿无疆。
 [评介]
 《毛序》说:“《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朱熹说:“此秦人美其君之词。”(《诗集传》)就诗的内容看,“锦衣狐裘”,按《礼·玉藻》: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注》: “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使可裼也。”可以证明,穿锦衣狐裘的是诸侯国君,那当然是秦君了。至于是否秦襄公,从诗句无法得到证明;同时就诗意来看,也显系美而不是戒,因此不如从朱说更客观一些。
 诗两章,章六句。每章开头两句,都以终南山有树木起兴,山有象征道德寿考之义,山有树木,葱郁蒙茏,也正如人君之有衣饰,威仪庄重。第一章写秦君身着诸侯国君的礼服,狐白之裘,外罩素锦之衣,脸色滋润,满面红光。并由此而发出赞美之辞,“他真是一国之君啊!”第二章写秦君身穿黑色青色相间的礼服,行走时佩玉铿锵,威严中带有几分潇洒之气。最后一句祝他“享国永久福寿无疆”是祝颂之辞。
 诗句能注意到从人物的外貌、服饰、风度方面描写人物,用语不多,却能给人的印象比较鲜明。诗意是下级对上面国君的溢美颂扬,当然说不上有多少积极意义。

古代文学作品《终南》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终南》

《终南》

《诗经·秦风》篇名。《毛诗序》说:“《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宋朱熹《诗集传》:“此秦人美其君之词。”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小序谓‘戒襄公’。按此乃美耳,无戒意。”方玉润:“祝襄公以收民望也。”陈子展《诗经直解》:“《终南》,亦美秦襄公之诗。秦大夫从襄公入朝而得赐服西归,途经终南山有作。”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本篇应为讽刺诗,讽刺那暴虐无道、荒淫奢侈的秦襄公。至于本篇作者当然不是朝廷大夫,而正是在终南山亲眼看见秦襄公车驾的乡下农夫呢。”朱说,是。本诗兴中含比,兴比与描绘非常协调。

终南

终南

[原文]
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韩丹作沰,亦作
其君也哉。赭。)
(梅、裘、丹、哉,之部。)
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三家纪作杞,堂
君子至止,作棠。)
黻衣绣裳。(韩黻作绋。)
佩玉将将,(鲁将作锵。)
寿考不忘。(韩忘作亡。)
(堂、裳、将、忘,阳部。)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楸树,有梅树。秦君来到终南山,狐皮袄外面套着锦衣。他脸色丰润如丹砂一样红,他真是一国之君啊!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杞树,有甘棠。秦君来到终南山,身穿锦绣的花衣裳。他身上的佩玉叮叮当当响,享国永久福寿无疆。
[评介]
《毛序》说:“《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朱熹说:“此秦人美其君之词。”(《诗集传》)就诗的内容看,“锦衣狐裘”,按《礼·玉藻》: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注》: “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使可裼也。”可以证明,穿锦衣狐裘的是诸侯国君,那当然是秦君了。至于是否秦襄公,从诗句无法得到证明;同时就诗意来看,也显系美而不是戒,因此不如从朱说更客观一些。
诗两章,章六句。每章开头两句,都以终南山有树木起兴,山有象征道德寿考之义,山有树木,葱郁蒙茏,也正如人君之有衣饰,威仪庄重。第一章写秦君身着诸侯国君的礼服,狐白之裘,外罩素锦之衣,脸色滋润,满面红光。并由此而发出赞美之辞,“他真是一国之君啊!”第二章写秦君身穿黑色青色相间的礼服,行走时佩玉铿锵,威严中带有几分潇洒之气。最后一句祝他“享国永久福寿无疆”是祝颂之辞。
诗句能注意到从人物的外貌、服饰、风度方面描写人物,用语不多,却能给人的印象比较鲜明。诗意是下级对上面国君的溢美颂扬,当然说不上有多少积极意义。

☚ 蒹葭   黄鸟 ☛

终南

终南

终南山。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秦风·终南》一章:“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陈奂《传疏》:“《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武功大一山,古文以为终南。”王先谦《集疏》: “终南为汉京兆长安县之南山,今陕西西安府南五十里终南山也。”

☚ 驺虞   绎 ☛

终南zhōng nán

〖名词〗
即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3)。《凌虚台记》: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四方的山,没有哪一座比终南山高。《上枢密韩太尉书》: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尽情观赏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大。《上枢密韩太尉书》: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对于山我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大。

终南

终南

县名。今周至县东部地区。西魏于盩厔县东部今终南镇置终南县,不久废。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再废,宋初改置清平镇,大观元年(公元110年)升清平军,并在军城再设终南县,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撤销终南县,辖地入盩厔县。

☚ 盩厔   仓城 ☛
000003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