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肿瘤摘出术
眶内肿瘤,通常需用开眶手术将其摘出,进入眶内的途径一般都选择外侧,因为外侧壁易于暴露,且无重要器官与之相连,手术操作较易,损害较少,但如肿瘤明显位于鼻侧上方或下方,则也可选择靠近肿瘤的部位进入眶内,偶而也有经过颅腔进入眶内的,但多用于眶内肿瘤与颅内肿瘤有联系的情况之下,且需神经外科医师来主持。
如肿瘤位于眼眶的前部,往往可以通过单纯的眶缘切开术将其摘除,但如肿瘤位于深部,特别是接近眶尖部位时,单纯的眶缘切口就难以暴露,因此常采用眶侧壁切开法。
单纯眶缘切开术 多用于眶前部肿瘤。可依肿瘤不同位置而选择不同的皮肤切口:
❶眶上缘切开: 适用于眶上方局限性有包膜肿瘤。切口常选在眉部(眉毛剃去),术后瘢痕不易看出。待暴露骨膜后,沿眶缘将其切开,用骨膜分离器分开眶顶骨膜,伸入小指探出肿物,即在肿物处切开骨膜进入眶内,分离肿瘤取出,缝合骨膜及皮肤切口。
❷鼻上方切开: 适用于鼻上方肿瘤,从内眦内侧1cm起向眉弓中央作一弧形切口,分离滑车以外之骨膜,用凿子凿开连接滑车的眶骨,取出肿瘤后,将滑车复位固定,缝合骨膜及切口。
❸眶下缘切开: 适用于眶底部肿瘤,皮肤切口位于眶下缘,手术步骤同上,但须注意勿损伤下斜肌、下直肌及眶下神经和血管。
❹外侧切开:适用于颞侧或肌锥内肿瘤,皮肤切口不宜过小,否则难以暴露手术野,暴露眶缘骨膜后,将其切开,并剪断外眦韧带,用剥离器分开眶内骨膜,即可伸入手指探查,探到肿瘤的确切位置后,切开骨膜,然后钝性分离肿瘤与眶内组织的连系,最后摘除,依次缝合各层组织。
眶侧壁切开术 亦称Kronlein-Berke手术,适用于眶深部及肌锥内肿瘤,此手术可以稍离外眦角外开始向颞侧作一3~4cm长切口,或沿外侧眶缘作弧形切口,向外眦韧带作标志线并切断韧带,沿眶缘切开骨膜,并循眶壁向后方充分分离骨膜。另在颧骨面上分别齐平上、下眶缘直线切开骨膜至颞窝处,再用凿或电锯依骨膜切线切断外侧眶壁,切口须稍斜向眶内,以便将来使眶骨容易复位。用咬骨钳扭断眶外侧壁使骨片向外翻转,垂直切开已分离的外侧眶骨膜,找到肿瘤,加以分离取出,然后,依次缝合眶骨膜,使眶骨片复位、缝合外眦韧带及颧骨面骨膜及皮肤切口,加压包扎。
眶内容剜出术 适用于眶内恶性肿瘤;范围很大或已侵犯眶内组织、局部已无法切除干净的眼睑或结膜恶性肿瘤; 眼球内恶性肿瘤已向球外扩展者; 少数眶内良性肿瘤,视觉功能已经破坏,局部切除不能彻底时,也可作此手术。皮肤切口视病变范围而定,如眼睑皮肤完好,可沿睑缘切开后循皮下向四周潜行分离,直至眶缘,如眼睑皮肤已不能保存时,则沿眶缘切开。到达眶缘后切开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分离骨膜直至眶尖,注意勿损伤筛骨板,用弯剪将眶尖部骨膜连同包括在内之神经、血管一并剪断后,取出眶内容物。为了防止大出血可在剪断前用血管钳夹住眶尖部组织片刻或加热凝固后再剪断之。眶尖及眶下裂处出血可用透热凝固或结扎止血。将残余之眼睑皮肤翻转覆贴于眶骨面,其余骨壁创面可取大腿刃薄皮片覆盖。眶腔周先用一层油纱布覆盖后,用碘仿纱布充填,加压包扎。术后4~6天首次换药。视情况配合放射治疗。待创面全部上皮化后,戴美容眼镜以改善外貌。

侧壁开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