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
人至老年,由于脏腑精气日渐衰少,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肾亏虚,影响老年人视力,以翳障眼病较为多见。主要有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绿风内障(青光眼)两种:
圆翳内障视物昏蒙,日渐加重,不辨人物,唯见三光(阳光、月光、灯光),直至失明。检查可见瞳仁中间呈现白色的圆形翳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因年老肝肾两亏,脾胃虚弱,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或肝经风热上攻,挟痰湿、湿热郁阻于目内脉络而成。临床表现:初起视物微昏,多先患一侧,继则两眼俱病。视物昏蒙日甚,久则瞳神变为纯白,视力仅辨明暗,甚者完全失明,肾精亏损者,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疼,失眠多梦,脉细弱,治宜补肾益精明目,方用明目地黄丸改汤剂,加菟丝子10克;脾虚气弱者,兼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益气扶脾明目,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枸杞10克、桂枝6克;肝经风热上攻者,兼见头痛眼干,两目微红,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治宜清肝泄热,祛风明目,方用羚羊角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方:羚羊角2克(另煎、车前子10克(包),细辛3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知母9克、防风9克、桔梗6克、玄参15克、茯苓15克)加川贝9克、苡仁15克。外治法用白内停眼药水点眼,日2次。亦可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摘除或金针拨之。
绿风内障头目胀痛,视物昏蒙,瞳孔散大,色呈淡绿色。多由素体肝气亢盛,七情过度,激发肝胆火逆;或因肝肾亏损,劳神太过,虚火上炎,以致睛内气血不和,神水瘀滞而成本病。若进一步发展,瞳神散坏则失明。本病初起证轻者,头旋,脑额偏痛,眼珠涩困,眉骨鼻颊酸楚,视物发花,每因劳倦或情志不畅而加重,看灯火有红绿彩环及雾视现象。急性发作时,头眼胀痛牵脑,视力剧降,眼球坚硬,伴有恶心呕吐等症,必须及时治疗。肝胆风火炽盛者,见眼睑红肿,发热、目痛似脱,头痛如劈,口苦咽燥,呕恶频频,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泻火,熄风明目,方用绿风羚角饮(《医宗金鉴》方:玄参10克、防风6克、茯苓10克、桔梗6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细辛3克、羚羊角2克(另煎)、车前子15克(包煎)、生大黄6(后下));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多反复发作,视力渐次锐减,且兼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培补肝肾,益气养血,散风明目,方用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羌活6克、防风6克、菊花10克、生地黄10克、蒺藜10克、川芎9克、山药10、肉苁蓉10克、牛膝10、密蒙花9克)改汤剂。本病由于病情严重,势急多变,最易致盲,切勿延误治疗机会。治疗后,病情缓解,并不等于痊愈,千万不可放松警惕,必须坚持用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平素患者应心情舒畅,亦可采用气功,按摩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眼病
眼睛是视觉器官,共分四宫及里、中、外三层,形如球状晶体。
病因 引发眼病的内因是隆、赤巴、培根、血等,外因是饮食起居出现不足、过甚、相反等变化。尤其烂肉、葱蒜、酸酒等引发血、赤巴病的食物,进入胃部后沿着脉道窜入眼中引发热性眼病。白芥叶等引发培根、赤巴病的食物和引发培根、隆病的食物,则会引发寒性眼病。起居行为方面,人体突然遇到困境或强力负重,或居住在寒冷多风和粉尘环境,或被荆棘、武器等伤及头部眼脉,或接触传染性的眼病患者等原因均可引起眼病发生。
分类 眼病主要分为眼睑病、沙眼、云翳、朦胧症、眼障等5种。其中眼睑病又分为隆所致、赤巴所致、血所致、培根所致、合并所致、虫所致、恶声病等7种;沙眼分为干沙眼、湿沙眼、“当觉日”沙眼3种,“当觉日”沙眼病又分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血所致等4种;云翳眼病又分为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血所致4种;朦胧眼病又分为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血所致症4种,外障又分余肉、肉疔、脉网、青朦胧、残翳等5种,内障又分眼内泪水动荡、视物脉的光彩衰退等两种。中障又分隆所致、赤巴所致、培根所致、混合所致4种,眼障病计12种,合计有33种眼病,这是眼科病的基本分类。另外,眼睛的结构外为骨宫,内为脂肪宫,中为水宫及瞳神宫共4宫。眼睑症多发于睫毛边缘,沙眼、眼泪等多发于皮肉宫。云翳、外障多发于眼白和脂肪宫;朦胧症多发于中层水宫;眼障多发于瞳神宫的内中外三层,因此沙眼、流泪症如不及时治疗则会转成“当觉日”沙眼等眼疾。
症状 见下面各具体病条。
治疗 眼病的通治方法,内服七味、九味、十五味能明眼膏、三果药油丸、十五味萝蒂散等,外撒外敷大小能明“贝让”散、《秘诀部》中的“加毛曲杰”散等有关方剂随症选用。外治方面,隆所致的眼病用油脂疗法;赤巴所致的眼病用泻法;血所致的眼病于额脉、视脉、鼻尖脉等处放血;培根引起的眼症用吐法;另外需要火灸者用火灸疗法等进行治疗。饮食起居方面,忌辣酸味饮食,禁食腐烂之陈肉、菜、植物油、红块糖等。禁忌在烟雾寒风中停留,禁止剧烈劳作、房事、大声说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