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摘除后眼睑内陷畸形
眼睑内陷畸形是行眼球摘除术时,未能即时用植入物填充其在眶窝内所占空间,于安戴假眼后,所常见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眼睑向内凹入的形态失常。凹陷在上睑,尤以睑板上方与眶上缘之间的区域最为明显,因此,有睑板上内陷畸形之称。除内陷外,还常伴有睑裂的纵径增大,睑内翻倒睫,睫毛由眼内分泌物所形成的干痂与假眼的表面相粘结等情况,故又有睑板上内陷综合征之名。
眼睑内陷由多种因素造成:
❶眼球摘除后出现的眶内空虚为主要原因,并由于眶内脂肪组织萎缩,内容物进一步减少,致空虚容积愈益增大。
❷在愈合过程中,眶内纤维组织的收缩,将眼睑向后方牵拉,也是导致内陷的因素之一。
❸睑上提肌与上直肌因失去眼球的撑托,支点向下移位,其正常提拉眼睑向上的功能,乃转变为向后牵引的动力,加以眶内残存内容物的向下坠积,致使上睑特别是睑板上方的内陷程度更重于其他部位,且坐位较卧位更为明显。
内陷畸形的治疗,不能试图用安戴较大假眼的方法解决。因假眼增大,重量随之增加,不仅不能达到使凹陷向外凸出的目的,且由于假眼下坠的持续压迫,久之,下睑松弛甚至发生外翻,致假眼易于滑脱。可取的方法是采用睑内或眶内组织移植充填手术治疗。
睑内组织移植充填术,多采用真皮、筋膜,或真皮-脂肪、筋膜-脂肪复合组织的游离移植。睑内充填属于治标性手术,适用于内陷程度较轻或作为眶内充填术的补充手术。手术原则,为经沿眉下缘的切口,在眼轮匝肌层下进行剥离,上至眶上缘,下达睑板前,左右到内外眦部,以充分显露凹陷区。然后将移植组织植入充填。为达到所需厚度,如单纯移植真皮或筋膜不包括脂肪时,需将组织重叠,但一般以三层为限,面积由小到大,剪成新月形,最小者移植至凹陷底部,各层的边缘均与四周组织缝合固定。应过度矫正以弥补移植组织的后期吸收。凹陷较深,一次手术不能充分矫正者,4~6个月后可再次充填。
眶内组织移植充填术,多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软骨便于切削造型,且表面光滑易于植入。也可使用组织代用品,由于所需体积较大,创口缝合后常有张力,且局部表层组织较为薄弱,致易脱出。眶内充填属于治本性手术,适用于内陷程度之较重者。手术原则,为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消除眼窝或泪道内的感染病灶。经眼窝后壁的结膜切口,于广泛剥离后,显露眼球囊残体,将其剖分为两半。以预先切取的长约6cm的一段肋骨,截为一大两小三段,用细不锈钢丝串结一起,并切削成直径约2cm的小球体,植入剖开的眼球囊残体间,缝合固定。创口愈合拆线后,即可安戴假眼。

眼睑内陷畸形眶内软骨移植充填术
(1)眶部纵断面示眼睑内陷的成因; (2)将三块肋软骨用细不锈钢丝串结; (3)示软骨小球体植入后,内陷的眼睑复位。
此法手术也可于眼球摘除术的同时施行,不仅便于植入有充分体积的软骨小球,所植位置也可恰得其所,可以预防内陷畸形的发生。并可将各眼外肌与软骨缝合,假眼的活动性也较好。